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闪耀红星 >

第61部分

重生之闪耀红星-第61部分

小说: 重生之闪耀红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了大会。骑兵军的五个师都是两团制,也就是说骑兵军光团长就有十个,再加上几个师级干部,让老红星纵队的这么几号人看着就显得寒碜。

骑兵军要是真的满编,还真有四五万人,只是好多部队都没有配备,也没有满编,再加上连番大战消耗,其实真正的人数也就两万出头,这骑兵军现在的人数一下子弄五个师,也实在是太多了,每个师算起来还不到四千人,搭上这么大的架子太过浪费资源了。上哪找那么多政委给配过去呀。

倒是夏新生多想了,由陈赓带着两个团南下作战。夏新生和罗荣环,何长工一起跟东北军军官们开会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是想多了,很多将领只是不想让手底下东北弟兄送命才做的无奈之举。像骑四师愿意留下的只有师长王奇峰、副师长徐梁,团长都希望能够回去。骑六师所有的团以上的军官都要求回去,骑七师团长一级只有胡竞先愿意留下,骑十师团以上的将领一个都没有愿意留下的。甚至连营一级也没有几个人同意留下,都处在观望之中。

哪怕是开展了诉苦运动之后,这样的现象依旧没有好转。毕竟要求离开的人实在有点多,无奈之下,夏新生几人联名将这一情况向中央请示。

主席的回电倒是很快,简单的四个大字,“来去自由”让夏新生几人就好做多了。将这些要求离开的军官集中关押,由专门的政工人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又在对留下来的所有士兵和军官进行甄别和“三查”之后,能够留下来的合格战士,和愿意留下来的军官加起来只有一万八千多人。这样要还是维持五个师的架子就明显不合适了,即使勉强凑合成五个师,也没有足够的战力。更何况现在的师级指挥人员都凑不足那么多,只能勉勉强强搭起三个师的架子。

在与何柱国等人就目前的情况进行沟通之后,骑兵军缩编为三个师共计一万五千人众。军长何柱国,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黄显声,政治部主任苏进。何鉴吾由于其特殊的资历,夏新生特地将他举荐给中央,由侦查大队派出人员护送到瓦窑堡由主席亲自接见之后,再作任免。

骑兵军的军部主要干部除了这几位以外都是为张少帅所倚重的人,对张也是忠心耿耿不忍背弃,夏新生也算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下面的三个骑兵师,由于骑六师和骑兵第十师两个师的师级军官全部要求离开,所以在番号上面也就非常好处理了,将师部还在的三个番号留下,也就是第三、四、七三个师。骑三师师长郭希鹏,副师长张诚德,原参谋长孟绍周不再担任参谋长,另有他用,下属的三个团依旧为原来的团长,骑四师师长王奇峰,参谋长徐梁,骑七师师长门炳岳,副师长刘凤岐,参谋长萧克威。

每个师定编员额五千人,不足的兵员由另外第六和第十两个师中抽调人员补充。在中央支援的政委到达以后,这几个师也就算正式开张了。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完成整编和思想政治整顿。

其余两个师的番号取消,择优选取文化、体力、技术特长和具有年龄优势的兵员和骑兵军装甲汽车队的所有兵员,共计三千多人组成红星纵队装甲骑兵师,再从老红星纵队抽点政治和军事都过硬的老战士,搭配被取消番号的两个师思想转变较快的军官作为军官队伍,共计员额四千人。归属红星纵队司令部直辖,由夏新生兼任师长,原骑三师参谋长孟绍周担任参谋长兼任副师长,萧劲光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环兼任政委。

夏新生之所以要将孟绍周专门调出来,一来因为孟绍周出生于1900年,年级较小接受新事物较快,二来孟绍周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九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第十期。是科班出身,文化基础很好。同时在后来夏新生了解到与马家军作战之时,想到将装甲汽车用出来的正式这位。所以,夏新生更加愿意给孟绍周一个机会。

虽然他的职务依然是一个师级参谋长,但是装甲骑兵师明显在整个红星纵队的地位不是其他师能够比拟的。全师拥有骑兵军的所有装甲汽车,加上修修补补尚能利用的,共计二十五辆装甲汽车,配属到三个骑兵团。平日里自然是由肖劲光和孟绍周两人负责整个部队的日常工作。

之所以现在夏新生和罗荣环还将两个主要职务留在手里,这一来是对两人的鞭策。二来,装甲骑兵师只是夏新生心中的一个设想,当初在与马家军作战的时候,夏新生的内心是憋屈的。当时要是身边不是带着步兵团,而是一个专门进行过针对训练的骑兵部队的话。以夏新生的性子,怎么也不会愿意就那样轻轻松松的放马家军从容离去。

有十辆装甲汽车作为箭头,就是让夏新生直接面对整个马家军,他也有信心从正面将对方击溃。另外现在所处的位置,指不定什么时候,马家军就要斜刺里杀出来,手里没有王牌真的没有信心跟这支狂热的骑兵在平原硬撼。

第三十六章,新红星纵队

可是这样,夏新生依旧觉得不放心,可是一来手中无将可用,虽然军委有建立直属骑兵团,也有悍将可以借调,只是怎么想怎么不合适,而另外还有一员猛将倒是可以一用,那就是许仕友上将了,他在四方面军的时候带的骑兵可不少,那是整整一个骑兵师,不过现在留在了瓦窑堡。夏新生之前来了那么一出,现在几乎跟整个四方面军结了仇了。这事可不好弄。

不过,这纵队里面让骑兵军一家独大可不是什么好事,轻则有可能会让他们出现骄纵之心。重则尾大不掉,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在张少帅的运作下反手来一下子,光靠“诉苦运动”和“三查”还是没有信心完全解决这个事情,而且将所有的宝压在思想上,也是非常幼稚的。

现在纵队所在的位置,正好处在马家军和东北军的夹击之下,部队总是处在这样一个让主将都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可是不行。部队在第一次调整之后,夏新生再次做出调整,其一,将所有炮兵部队集中到一起进行集训,成立红星纵队炮兵编练司令部,全纵队的炮兵都由炮兵司令部集中训练指挥战时在根据需要给作战部队配备。当然思想工作夏新生完全当了甩手掌柜,交给罗荣环来解决。有这么好的人才,自己何必出去献这个丑。

其二,所有骑兵进行比武,将精锐集中到装甲骑兵师。这个问题倒是好解决,毕竟出了骑兵军,这部队还是在老东北人手里,骑兵军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这次对东北军和马家军的作战,装备的收获非常丰盛,哪怕将要是给二十五军带走不少,红星纵队依然还要多出一万多枪炮来。而且在党的队伍里面虽然派系没有果民党那么严重,可是也还是分作不同的山头的。老红星纵队的将士只有新骑兵军的一个零头还不到,这自然是不合适的。也不利于整个新的红星纵队的发展。

所以夏新生和罗荣环商量之后,向中央发出扩编请示得到批准之后,夏新生在庆阳以及WQ县等地大肆扩编,特别是得到刘子丹的帮助下,扩编的步伐非常迅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在陕北西部和新打下来的几个县城扩红八千出头,加上陈赓在新打下来的两个县城里扩充的部队,和解放战士。以红星纵队钟伟,贺东生,苦娃三个团为基础建立红二十一师、红二十二师、红二十三师三个师,下属番号分别为,六十三到七十一共计九个团,每个团依旧是2000人的大团,每个师加上师直属部队,达到八千人之多。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中央给予了一个军团级别的番号给这三个师,让红星纵队将这三个师编为红八军团。为了显示一视同仁,由夏新生兼任军团长,陈赓担任副军团长,军团又建立了一千多人的直属部队和各个直属部门。

红星纵队除了直属装甲骑兵师以外,建立了一个炮兵旅,归属赵章成带领的炮兵编练司令部直接指挥,规模不受编制限制,只要有合适的可以第一时间补充,时候向纵队报备即可。建立了纵队野战医院,工兵团。又跟刘鼎死磨硬泡得到其首肯后,向中央申请将刘鼎暂时借调到红星纵队成立了一个军械部,将骑兵军的军械修理处的维修设备集中到军械部。

这样一来二去的,红星纵队光纵队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和后勤人员加起来就有了五千多人。再加上骑兵军,红八军团,整个红星纵队有了四万五千余人。夏新生感觉自己跟个账房先生似的,这么左一扒拉,右一扒拉的,骑兵军就已经不是最多的一支部队了。

最后一部分就是夏新生的心头肉侦查大队了,虽然侦查大队的编制上来了,可是不对规模一直不大。这次红星纵队基数上来了,很多战士在生死考验之下,各项能力提升很快。夏新生特地让猛子在全纵队进行了一次挑选。侦察大队吸收了六百多人的种子部队,以后世侦查部队的编组方式编组,平时作为真正的侦察兵使用。等待进一步的考核培训之后,根据实力吸收进核心部队。

为了提高大家参加侦查大队的积极性,纵队将侦查大队的级别统一往上提了一提,最为普通的士兵就是班长级别,核心部分直接就是连长起步。到猛子这里是正师级干部了。原本扣扣索索不想将手里的好兵放出来的指挥官们这下子捂不住了,毕竟怎样都可以,但是挡住手下进步的路可就好说不好听了,谁也不想手底下跟自己离心离德,所以原本老大不乐意的指挥员,像钟伟这样的也只有不情不愿的放行了。

红星纵队的编制就正式出来了,纵队司令夏新生,政委罗荣环,参谋长陈赓。

直属侦察大队,大队长刘猛子。共计员额七百余。

直属装甲骑兵师:师长夏新生,政委罗荣环,副师长兼参谋长:孟绍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共计员额四千人

野战医院:院长张铁军,中央支援。共计人员三百人

工兵团,团长王耀南,由瓦窑堡调任,共计员额:两千人

炮兵编练司令部:司令兼炮兵旅长赵章成,共计员额三千人

骑兵军:军长:何柱国,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黄显声,政治部主任:苏进

骑三师:师长:郭希鹏,副师长:张诚德,参谋长:胡竞先

骑四师:师长:王奇峰,副师长:徐梁,参谋长:陈长熙

骑七师:师长:门炳岳。副师长:刘凤岐,参谋长:肖克威

所有师级政治委员由中央选派。全军共计员额一万五千余人

红八军团:

军团长:夏新生,政委:罗荣环,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陈赓

二十一师:师长:钟伟

二十二师:师长:贺东生

二十三师:师长:赵苦娃

政治委员,参谋长都等待中央选派,暂缺全军团共计员额两万五千余人

第三十七章,张少帅的特使一

整个红星纵队,问题最大的就是炮兵旅和装甲骑兵师了。炮兵旅虽然有这么大的编制,全旅上下三千人,可是炮却没有多少,真正的炮兵连一半都没有。只是将有数学基础的战士,和膀大腰圆扛炮弹厉害的战士集中起来,交给赵章成来训练了。

不过夏新生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刘鼎的军械部就是为这个事情准备的,庆阳周边有不少小铁矿,开采起来也不难,煤矿也有,这样一来,就可以铸造一些飞雷炮,让炮兵旅大半的炮都暂时用飞雷炮好了。这样三千人分作三个团,一个团用来操持山炮步兵炮这些远程火力,一个团用来专门用来搞迫击炮,一个团的飞雷炮。反正要是距离不远,红星纵队的炮火也挺吓人了。

飞雷炮再搞那么大口径就不合适了。在刘鼎的主持下,搞成了三百口径,一公分厚管壁的组合炮筒子,参照大车和独轮车做出了一种两用炮架,既可以用挽马拖着,也可以用三到四名战士推着跑。要地形限制,也可以拆卸,炮筒子都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重量不超过四十斤。

炮弹则用木头箍成密封的木桶,一头钻出小眼用木塞子塞住,等到要用的时候再将插好导火索的雷管插进去,一来在转运过程中不容易受潮,二来也安全不少,不容易出现爆炸事故。底火药包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这样一来装填的速度成倍加快。将生铁也就是铸铁用来搞出铁豆子,更加科学的填充到炮弹里面,炮弹的炸药量虽然少了,可是威力反而增加,杀伤半径达到了三十米,已经和后世的榴弹炮有一拼了。

为炮兵造完了飞雷炮,又专门为装甲骑兵师设计了可以固定到车厢里的飞雷炮,利用迫击炮炮座和三脚架设计了炮架,在作战的时候转向调节更加灵活。三个人就可以完美的操作好一门飞雷炮。

装甲骑兵师最为要命的是训练问题,主要是汽油没有多少,只剩下了最后七十二桶半汽油了。最为紧要的车骑协同根本没有办法训练,不训练就很难形成战斗力。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