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十字 >

第76部分

新宋-十字-第76部分

小说: 新宋-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元凤一时愕然,道:「为何?」
吕惠卿微微一笑,道:「你可试想,若叫震天雷的话,其中就有石越的功劳。天下人皆知震天雷是石越之功。这种武器和震天雷并不相同,据你所说,形状都不像。故此,应当重新命名,如此,才是你陈履善发明的,和石越无关。」
陈元凤恍然大悟,暗骂自己是个笨蛋:「恩师所言甚是,就请恩师为它命名如何?」
吕惠卿想了想,笑道:「这个名字须和震天雷一般响亮,且不能太雅,实费思量。」
陈元凤拍了一下马屁,道:「所以才要烦劳恩师来想名字。」
吕惠卿哈哈大笑,道:「便叫霹雳投弹如何?」
「好名字!霹雳投弹……果然是好名字!」陈元凤自然不会傻到说不好。
吕惠卿又笑道:「震天雷到现在为止,除了侍卫步军装备了三百枚车掷弹、五百枚手掷弹之外,未曾用于实战。因为投石车在西北王韶那里,根本用不上,而手掷弹又太重了,只能用于守城。
「现在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明日我就向皇上奏请成立霹雳投弹院,调集资金人手,专门生产这种武器。」
「只是生产的周期比较长,而且学生估算,每个月能制造一千枚左右,已经是极限了。」陈元凤头脑还算清醒。
「不要紧,只要尽快用于实战就好,霹雳投弹在战场上杀伤敌人,你的功劳才能真正显现出来。」吕惠卿毫不在意地说道。他知道霹雳投弹怎么样使用,才能给他带来最大的政治利益。
事情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石越上军器监改革之主张,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却也不可否认的是希望分吕惠卿之权,夺回对军器监的一部分影响力。
但是他却无法预料到,陈元凤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改良震天雷,发明了「霹雳投弹」,而吕惠卿又当机立断,写了一封《建霹雳投弹院札子》,竟然是以大宋朝罕见的办事速度,要求把这种武器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因为火药要精研细制,加上腐败导致成本提高,所以当时所谓的「霹雳投弹」,每枚要二千五百文钱,相当于一个低等厢军八个月的薪水有余,考虑到这种武器扔出去就没有了,不能反复使用,实在是相当昂贵。
如果再算上运往前线时需要的种种防护,与小心谨慎而耗费的金钱,那么霹雳投弹完全称得上是大宋军队最昂贵的武器。
但是吕惠卿就有这个「魄力」。
也许他根本不在乎要花多少钱,因为反正钱不是他的;也许他就是希望多花一点钱,这样他才有机会从中渔利。
不管原因如何,总之,他一手促成了霹雳投弹院的诞生,并且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就敢于把这种武器送往战场,让王韶的军队使用─石越完全不敢想象:没有任何的训练与技术指导,吕惠卿仅仅是写了一封信给王韶,告诉他霹雳投弹应当如何用!
但站在吕惠卿的立场,他也不曾预料到石越会突然提出改革军器监的主张。
石越《军器监诸事改良札子》,用一项项颇具说服力的主张,向世人展现他对于军器监的影响力。
与石越想的不同,吕惠卿并不在乎军器监的权力被分掉,虽然在军器监他的确也吃了不少回扣,但是做得相当隐蔽,他也不怕在改革的过程中,会被暴露出来。
吕惠卿真正在意的,是石越用他那出色的创意,削弱了霹雳投弹发明所应有的荣耀─对军器监的改良,无疑就是说军器监之前并不成功,如果是一个运行良好的机构,又怎么会需要改良?这中间暗藏着对自己的批评。
另一方面,吕惠卿深深地知道,石越的每一项成功的建议,都会加重这个年轻人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在将来争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位置的战争中,石越的砝码会越来越重……
当皇帝宣布市易司归三司管辖,罢免吕嘉问的时候,吕惠卿的眼皮就跳了一下,他注意到王安石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的知道,市易法已经名存实亡了。接下来就是军器监改良,石越的建议很快就获得原则上的通过,接下来就是实施的细则以及具体官员的人选,还需要中书门下仔细讨论了……
「王安石对于市易法的实际上被废除,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实在不可思议。」潘照临听了石越的转叙后,中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当中。
「不错,虽然我们提出不废而废的方法,可以减少来自王安石的阻力,但是他几乎把市易法当成不是自己提出的新法一样抛弃,未免太过于诡异了。」司马梦求和潘照临所见略同。
「他在想什么呢?」
王安石一反常态的做法,让相信「事有不合情理者必定有诈」的潘照临与司马梦求,开始了对拗相公无谓的揣测。
陈良见二人如此,不禁笑道:「为何王安石非得要有何反应不可?」
「王安石的性格……」
潘照临脱口而出的话,只说了一半就自觉闭嘴,有个什么东西在脑海中一闪,却又滑走了。
石越笑道:「王安石的性格……也许就是王安石的性格让他不再反对。皇上说他没有调查吕嘉问,我却以为,他也许是调查了,却又不甘心自打耳光……借着这个机会,让市易法终止,也许同样是王安石的想法。」
陈良寻思一会,道:「石大人所说有理。其实,以学生之见,王安石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易法终于废除了,汴京的老百姓,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潘照临自失地一笑,道:「竟是子柔说得有理,不过汴京的老百姓可以松一口气,我们却不可以松这口气。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公子须得有一个章程应对。」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吕惠卿和陈元凤对军器监以及兵器研究院的影响力,看样子也在加深。
石越听到方田均税法,眉头微皱,说道:「只怕不易说服王安石,唉,明年……明年……」
石越心里知道一个惊天的大秘密。
但是他能说出来吗?唐棣等人可以相信神秘主义,可潘照临和司马梦求,却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
陈良见石越欲言又止,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明年,明年会发生什么事么?」
潘照临和司马梦求的目光同时汇聚到石越身上,显然他们对此也有好奇心。不过对石越,他们有着相当自觉的主臣观念,不会主动问这种失礼的问题。
熙宁七年,自春及夏,淮南路、京东路、陕西路、河东路、河北路久旱;九月,除以上诸路外,新收复的洮河亦旱……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熙宁七年,开封府和河北路,还遭遇到了大蝗灾!
换句话说,河南东部、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大宋朝的北方六个省的地方,全部受灾!
石越在心里想着这些很快就要发生的事情,虽然对这个时代的细节不是太清楚,但是熙宁七年与熙宁九年,造成王安石两次罢相的重要自然因素,却是任何一个学历史的学生都应当耳熟能详的。
实际上从熙宁七年开始,一直到元丰二年,大宋北方的国土之上,就是旱灾与蝗灾不断。
而偏偏正是因为新法的许多法令,让大宋北方的大部分百姓不堪重负,只能勉强生活下去,于是天灾一到,他们根本没有半分抵御自救的能力。
也许自己的到来,能让这些百姓的情况稍微好一点,至少青苗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而原本几个月前就应当实施的方田均税法,现在依然还在政事堂悬而未决。
石越在心里计算着时间:如果九月实行,搞得鸡飞狗跳,紧接着就是三月备案征税,紧紧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则是整个北方农业被天灾摧残……
到现在为止,石越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流民!
他生活在十一世纪全球最富庶的城市里,每天交往的,不是皇帝高官,就是士子清流,就算桑、唐两家,也都是富商大贾;而他出生的时代,中国虽然不算富裕,但他毕竟也没有见过流民。
石越对难民的印象,是电视里面那些悲惨的镜头,他见过饿得皮包骨头的非洲人……那种惨状,让任何良知未泯的人都要心中愀然。
我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出现!
石越抿紧了嘴唇,暗暗发誓。
潘照临等人看着石越突然陷入了沉思,都不敢打扰,互相交换着眼神,暗自猜测明年会有什么事情,但是便是他们再聪明,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下一年的灾情。
突然,石越抬起头来,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紧绷着脸,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担心明年整个北方,都会面临旱灾与蝗灾。
「现在北方的情况,纯父你应当很清楚,如果风调雨顺,那么底层的百姓还能够支援,一遇上灾害,则非有朝廷救济不可。
「可是朝廷把钱粮大部分都集于京师,一旦北方大面积的受灾,那么便有三头六臂,只怕也顾及不过来,何况在这个时候,还要加上一个方田均税法!那是雪上加霜!」
潘照临和司马梦求、陈良顿时面面相觑,他们见石越如此慎重其事地说一件事情,可整件事情,却是建立在假设明年北方全面受灾的情况之上,这实在让他们三人觉得匪夷所思。
「公子,你说明年北方会全面遭受旱灾和蝗灾?」潘照临小心地重复了一遍。
「不错,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从今年冬天就可以看出端详了,整个冬天都不会下雨,而蝗灾先起于契丹境内,然后飞向河北,直达开封府。」石越肯定地说道,他需要把这些资讯告诉他的幕僚。
石越如此言之凿凿,更让潘照临等人感到不可思议。
「公子,你是如何知道的?」
潘照临问出了三人心中的疑惑,他不是怀疑石越,而是此事太不可置信,而任何决断之前,首先都必须判断情报是否可信。
石越想了半晌,看了三人一眼,缓缓说道:「你们不必管我是如何知道的,我有时候会有一些常人没有的能力。总之,你们相信我,此事十之八九会发生。」
他身为主上,将话说到这个分上,潘照临等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司马梦求和潘照临迅速的对望了一眼,虽然心中依然怀疑,但是从最差的状况来设想行动计画,虽然有可能浪费一些机会,却毕竟不会导致最差的结果,这是二人可以接受的。
「公子想要全力阻止方田均税法的通过吗?」司马梦求问道。
石越点了点头。[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我反对,这不是上策。」潘照临毫不客气地提出反对意见。
「这不是上策与下策的问题,这是千万条人命的问题!」石越异常的冷静。
潘照临略带讽刺地说道:「就算公子阻止了方田均税法,也不能挽救千万条人命。方田均税法,不过是雪上加霜罢了。
「除非公子能说服皇上,从今年开始,免征整个北方的赋税钱粮,同时从南方调粮前往北方,发动军民严阵以待,以图自救。否则的话,做什么都是徒劳!
「大宋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很好地应对遍及半个国家的灾害全面爆发。」
石越知道潘照临说的是实话,但是却过于冷血。
他冷冷地说道:「我会试着说服皇上的。」
这句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皇帝凭什么要相信他对明年灾害的预言,并且做出如此巨大的调整?王安石与中书诸相、枢相、三司以及整个朝廷,谁又会相信他的预言?
潘照临脸上又露出那种微微讽刺的笑容,他有意无意地看了司马梦求一眼。
司马梦求淡淡地说道:「大人,学生也反对您阻止方田均税法。」'奇书网 。Qisuu。'
陈良急道:「为何?就算起的作用有限,但也不能见死不救!」
潘照临冷笑道:「救与不救,结果一样,就应当用这种结果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少死人,这才是真正的仁慈。那种妇人之仁,不要也罢。
「如果公子所说属实,那么到时候新党肯定和旧党互相攻讦,王安石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公子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收取士林与民间的声望。我们应当想一个全面的救灾措施,在流民到达京师,造成惊骇之后,送给皇上。」
「不错,虽然全面救灾实际上不可能。但是如果大人呈上的措拖,能够成功缓解一两路的灾情,再加上尽力解决京师的灾情与流民,那么大人的政治声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王韶在边境打多少胜仗,都不会有用。」司马梦求平静地补充道。
陈良似乎有点不认识地看着这两个人,「放任北方百姓于不顾,解决一两路加上开封府的情况,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仁慈?」
「子柔,事有经权〈注六〉。」司马梦求看了陈良一眼,解释道,「救整个北方是不可能的,何必徒劳?
「但是提出一两路的解决方案,只要我们尽早准备的话,却还是有可能的。而开封府不能不救,救了开封府,才能让皇上和百官看到大人的能力,才能让开封府士林与百姓们更加支持大人。
「何况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两路的问题,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