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183部分

黄巾张狂-第183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何进面对这一大帮子低眉顺眼、慈眉善目的宦官,心中的决断。略略有所松动。真要说起来,他与这些宦官中的不少人,都是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闻讯特地赶来的车骑将军何苗,也开口劝说兄长:
“有话好好说嘛!你看老郭【郭胜】他们,都是南阳的乡里乡亲。我们何家本来是寒门,被那些世家大族欺压。若不是有老郭他们从中出力,帮助我们何家光大门楣,我们何家哪来的这些荣华富贵啊?”
何苗自从登上了车骑将军的宝座以后,独立性大大增强。近来,他也在朝野中拉拢了几个狐朋狗友,打算自立门户。在何苗这一个尚未成型的小集团里,最为惹人注目的,当属袁氏嫡子,司隶校尉袁绍的弟弟,接任虎贲中郎将的袁术、袁公路。
袁术与袁绍不同。他与党人之间并不太对路,所以在天下士人之间的评价并不算太好。然而,号称“仗义疏财”的袁公路,在雒阳城内的官宦子弟群里,却拥有着一呼百应的声望。
按照大汉朝廷的潜规则,高官的子孙,在出仕上天然有着巨大的优势。别看现在这帮官宦子弟里,似乎没几个人有像样的行径。但若看十年、二十年以后,这些“官二代”、“官三代”,甚至是“官四代”里边,若是没有混出七八个“二千石”来,就算他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差!
因此,何苗觉得,兄长之所以现在这么风光,无外乎得到了党人领袖袁绍的支持。可是,自己也有袁氏嫡子袁术在一旁帮衬着,在朝堂上也算是有实力的重臣了。抱着这样的想法,何苗昔日里对兄长何进的那些敬畏之情,近来也被磨灭了不少。
他看何进还没有开口,接着又说道:
“国家大事,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下断言。所谓是‘覆水难收’。再说了,从前朝的始皇帝以降,什么时候宫廷里缺的了宦官?宫里的事情,全靠宫女可做不了。难道你想让妹妹天天被一群男人服侍吗?”
看着面前一张张和蔼可怜的面孔,何进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地道。不过,他毕竟是被至高权力诱惑着的男人,即使眼前的宦官们长得再和善,表情再委屈,何进也不会因此而动摇。
当着大厅内几十号大大小小的宦官们,何进清了清嗓子,正色对他们说道:
“当今天下,之所以被闹得沸沸扬扬,还不是你们平时插手朝政。弄得天下士人都对你们深为不满的缘故?不是吾对你们苛刻,就凭你们做下的那些个烂事,吾想要帮你们一把,都很难跟士人们开口啊!”
“大将军,咱们做的不对,大将军可以尽管叱骂嘛!咱们还能不改吗?说起来。咱们也是老朋友了,彼此的心意,相互间都知道,合作起来也愉快。若是没了咱们,等那些士人上了台,执掌了大权,大将军的日子,只怕也不会舒坦啊?”
张让也知道双方之间关系的症结所在,特地在话语里强调了士人的威胁。他相信。若是何进想要抑制士人的权柄,还是需要自己这些“中官”来冲锋陷阵的。
只是,何进对这样做的利弊分析,已经思考了数月之久。对于士人可能出现的威胁,他自恃掌握了大汉的南军、北军和西园新军,心里早就计划好,等宦官失去权柄以后,立刻发动新一轮的“党锢”。将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士人、党人之流,统统放逐出雒阳。
所以。听了张让的分析,何进只是打了一个哈哈,依然坚定的说道:
“事情到了这一步,吾也就直说了!董卓率领的西凉军,离雒阳是朝发夕至。这个西凉蛮子,若是执意乱来。吾却拦他不住。各位,其实吾对大家也没有恶意。这样,只要各位老友离开宫掖,回到自己的家乡安稳度日,吾在此保证。决不让士人们欺辱各位!”
何进的态度极为坚定。见到事已至此,宦官们只得悻悻然的离开大将军府。
“娘。惹。的,没活路了!”
中常侍夏恽有气无力的骂道。
没有人接他的口。何进的态度已经极为鲜明。他就是要赶走宫中的老宦官,好安插上听他话的新人。别的不说,那个出卖了蹇硕的小黄门潘隐,这一次只怕要发达了。
唯一让宦官们略感欣慰的是,何进似乎并不打算要他们的性命。大将军手中的宝剑挥动的越起劲,反而说明宦官们的身家性命越安全。如果能就这样带着历年以来积攒的巨额家产,返回故乡当个富家翁,对某些聚敛有术的宦官来说,诱惑力还是不小的。
似乎是为了催促十常侍们尽早离开,第二天,大将军就向新天子上了一道奏折,为十常侍和小黄门请求封赏。
其中,十常侍里为首的张让和赵忠,被提名为亭侯,其余的中常侍则得到关内侯的提名。就连那些小黄门,低者大上造,高者大庶长,几乎是人人有份,算是对他们即将离去的一种回报。2
到了这一步,就连原本反对大将军驱逐宦官出宫的何太后,也没了脾气。何太后虽然号称性情强忌,毕竟是个妇道人家。自从亲眼目睹了蹇硕在朝堂上是如何被逼杀的以后,何太后就对那种血淋淋的杀戮,蒙上了一层忌惮。
当近在咫尺的前将军董卓隔几天上一次表,要求进京杀光宦官,以清君侧时,何太后从一开始的不屑,到现在还是恐慌起来。害怕之下,何太后只好同意了大将军的要求,放这些大大小小的宦官出宫,以示对兄长的支持。
从安排在太后宫中的潘隐那里得到消息的何进,心情大好。他在辛辛苦苦的筹谋了那么久之后,终于可以如愿的完全掌握中朝的权柄了!(未完待续。。)
ps:  ps:1廷尉,为九卿之一。掌刑狱,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2汉朝的封爵,除去极为罕见、不属于常态的的王、公两级,共分为二十级。其中大上造为第十六级,大庶长为第十八级,关内侯为第十九级,列侯为最高的第二十级。
列侯最早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但在封国无治民权。列侯封国大小不等,大者相当于一个县,称侯国;小者为一乡、一亭。因而以其封国食邑的大小封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并以其封地为名号。
最著名的列侯,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汉寿亭侯”关羽了。这个封号中,“汉寿”是地名,是一个“亭”的名字。所谓“汉寿亭侯”,就是有权享用“汉寿亭”这块土地上居民缴纳的赋税的列侯。各位看官千万别将这个“汉寿亭侯”,曲解为“汉”朝的“寿亭侯”了,呵呵。



第47节 汉宫现连环【五】
形势大好!
这就是大将军何进对现状的评价。他甚至开始计划下一步的打算:
——先要摆平董卓这个不听话的棋子,唔,就派听话的皇甫嵩去收容董卓的兵权。
——然后,轮到党人,看看他们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发动第三次“党锢”。
——还有袁绍这个心机沉重的家伙,不能让他继续呆在司隶校尉的位置上了。看哪里有郡国出现了空缺,就将他打发出去当太守。
——最后,是袁隗这个老家伙,在三公的位置上似乎呆的太久了些?
雒阳的局势,随着大将军稳扎稳打的手段,渐渐平息下来。在大将军暗中派人给张让和赵忠传信,暗示二人,以后若有机会,是会让两人重新启用的以后,十常侍的声音,是彻底的安静下来。大将军即将迎来最后的大获全胜!
八月初,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率着亲信小黄门数十人,来到何太后居住的长秋宫,向何太后辞行。
同一时刻,大将军何进也正好亲自到长秋宫求见太后,商量他新写的一份奏章。当然,大将军也有顺便为他的老相识们,送个行什么的意思在内。
何进相信他的这种做法,能够让十常侍一伙宦官们,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也能够让他新近提拔的幸进小黄门们,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好让整个宦官集团在这场正常的权柄新老交替中,接受权柄变更的事实。
虽然感觉胜券在握,大将军何进的行事依然谨慎。只要一想到历史上那些在关键时刻被人翻盘的例子,大将军就越发觉得,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还是不要给某些人什么想法比较好。
因此,这次入宫,大将军特别带了两位强者充当保镖。宫掖之中,不能让大队军士随意出没。但是,有了这两位强者在身边,大将军何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还是感觉非常有保证的。
这两位强者,一位是有“雷神”之称的西园军右校尉淳于琼,另一位则是“天下第一剑客”王越座下,武技最高明的弟子鲍出。两人若是联手,就算蹇硕复生,也绝对奈何不了他们。
除此之外,为了保险,大将军还不顾天气的炎热,在朝服的下边。穿了一件金丝软甲。这件重量不过五斤的金丝软甲,普通的刀剑劈砍上去,根本无法破甲。
这样的好东西,乃是三十年前由尚方技艺最高超的制甲大师,花费五年时间,特地为天子制作的。后来天子刘宏嫌这件宝甲自己排不上用场,赐给了前太尉段颎。段颎死后,此甲几度转手。最终被一名雒阳大商贾进献给大将军何进。
据说,那名商贾购买此甲时。售价高达三百万钱,足以说明此甲堪称一件珍稀的宝物。
最后,在掌握了宫廷卫士的统领权以后,整个汉宫里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将军的控制之下。而大将军府的精锐卫队,虽然没有资格入宫。却在司隶校尉袁绍的带领下,驻守在宫城城门口。只要宫中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支精兵便会立刻发动起来,驰援大将军。
再加上当前负责守卫长秋宫的宦官首领,正是大将军的同乡亲信潘隐。而长秋宫附近的宫掖卫士。也都是大将军的亲信。就算宫中有什么意外发生,大将军何进也不是太担心。
再反观宦官一方。
十常侍里,倒有一大半人不通武技。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高手,主管“尚方监”的小黄门渠穆,武技排名还在潘隐之下。至于张让、赵忠等人,轻身的功夫不错,可要论动刀动枪,只怕连何进都不如。
这样详详细细的说明了那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大将军何进,绝非后世三国书籍游戏里的那种智力只有五的渣渣。相反的,他对自身的定位非常准确,很明白当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十常侍倒也不是没有打过诛杀何进,发动宫变,以夺回自家权柄的打算。只不过,当他们想到何进若是死去,以司隶校尉身份掌握了相当军权的竖子袁绍,必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一定会乘机起兵,大肆诛杀宦官。有这份威胁在身边,没有哪个宦官会傻到主动将脑袋送到袁绍的刀下去。
所以,十常侍们对何进的步步紧逼,既然无力抵抗,也只得乖乖认命。而且,这些堪称老奸巨猾的家伙,绝对相信何进是无法与党人之流亲密无间的。只要他们一伙儿主动退让,没有了共同的对手,何进与党人的翻脸,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等到那时候,何进自然会重新寻求来自宫掖中的支援。只不过他们这些老家伙,未必有几个能够熬到那个时候罢了。不过,能够以一介阉人之身,最终得到一个善终的,有汉以来,当真没有多少。真要是等不到,那只能算是命苦。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天子的继位,向来就意味着老一辈宦官的隐退。十常侍们能够避开当下的刀口,已经是赚到了。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
能够让宫中手握权柄数十年的宦官们,都接受黯然引退的结局。从这里,便能够看出何进在朝廷权柄争夺中,手段其实不算差。当此大汉多事之秋,能够以相对平和的局势,度过新帝登基的初期,实在是一件大大有利于整个天下的好事。
“哈哈!各位老友,来的挺早啊?”
一看见侍候在长秋宫殿上的宦官们,何进就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何进的心情好,宦官们的心情,可就有些凄凄惨惨切切了。不少宦官的眼圈都是红的,显然是在何太后面前哭过了。
“大将军,你说话可要算数啊!”
张让一开口,就让何进感觉味道有些不对。前几天张让上门谢罪的时候,语气可没有这么冲。难道是这个老狗想到要离开宫掖,有些愤懑要控制不住了?
真要是这样,何进也不会在意。他之前一直抑制着自己不动用武力,也只是觉得用不着非要那样罢了。如果手中有宦官们想要翻脸的确实证明,何进并不介意,将眼前这些过了气的家伙一举诛杀。这种本方在理的事情,何进可是最喜欢了。
对于一个即将达成掌控天下,一言九鼎的无冕之王来说,从现在开始,何进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不是矫情,而是为了以后治理天下的需要。
历史早有明证,为上者若不能以理服人,下属就敢于歪曲事实,指鹿为马。何进可不想让大汉朝廷的威严,在自己的手中失落。
不过,事实证明,这一次,不在理上的,却是大将军本人。
“大将军,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