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31部分

黄巾张狂-第231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是……啊!莫非是要生了?”
“额的老爷,你可算记起来咯!”
张狂满脸大汗,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做的不够地道,也无怪乎女人们都杀到刺史寺衙来了。
“啊,我就回去,就回去!”
这是阿是的头胎。在汉末,由于医学体系的不完善,女人生孩子,就如同过鬼门关。不知道有多少孕妇,是死于难产的。
同样的,新生儿的成活率也很低。平常人家里,能够活到七、八岁的新生儿,怕是还不到总数的一半。就算是高门大族,这个比例也高不到哪里去。
还好,张狂之前的几个子女,都顺利的存活了下来,没有什么毛病,健健康康的。这件事情无疑给张狂的“天师”身份,又增加了几分可信度。
此外,又有传言说,张狂的妻子之所以生产能够顺利无阻,是因为她们生产时,都有张狂这位“天师”在一旁佑护,所以能够顺产无碍。
有了如此传言,张狂的女人在生产时,当然更加希望丈夫在一旁守候。不光如此,若非张狂地位尊贵,怕是很多人家妻室生产时,都会想法子请张狂去坐镇一下。
骑上快马,张狂护送着妻妾的大车返回官邸。其实赵雨和郭芙都是能够骑马的,但作为堂堂大汉刺史的女眷,按照礼法,她们只好老老实实的坐在颠簸的车中。好在两地间的路程不远,只是片刻的功夫便到了。
其实张狂返回家中,对小妾的生产也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只要他的身影出现在院落里,所有的家人立刻将心都放回了肚子里。而阿是也不负众望,张狂刚回来没有多久,就传出了顺产的消息。
“恭喜天师,贺喜天师,是位公子!”
“哦,是个儿子啊。”
在家中,张狂的众女轻男,也是众所周知的。对自己的长子,张狂通常没有太好的表情。但对于他的长女,张狂却屡屡被赵雨说他不该太过于溺爱。
不过,在其他人的眼里,儿子可比女儿要强多了。张狂目前作为一方大势力的首脑,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嫡长子,但在这个疫病横行的年代里,可算不上保险。多生几个儿子,多上几分保险,这才是张狂的下属们考虑问题的角度。
“恭喜天师\刺史,喜得贵子!”
听到张狂得子的消息,院子里的仆役随从们立刻齐声恭贺起来。
“呵呵!谢了谢了!”
其实,不论妻妾们生的是什么,张狂都同样高兴。他在后世由于政策的制约,只有一个孩子。如今回到没有任何限制的古代,张狂想生几个就生几个,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福利。
“主公!大喜!雁门归顺了!这是双喜临门啊!”
从外面一溜小跑进来的韦笑,适时的送上一份喜报。又得子,又得地,让张狂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恭喜天师\刺史,双喜临门!”
满院子的人,都脸带喜意。他们都是张狂的亲信人等,张狂的势力越强,他们的前景就越发的光明。特别是家中的总管潘隐,更是笑得嘴都合不上。
潘隐自从带着几个亲信宦官,与鲍出逃离雒阳宫城之后,本以为这辈子就只能找个地方苟延残喘了。却不料他这次投奔的张狂,居然猛地展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如今,不但同来的鲍出被张狂看重,特别当着万人之面,被点化为“万人敌”强者,就连潘隐这个名声不好的宦官,也受到张狂的特别信任,成为张狂后宅的杂事总管。
如果张狂能够在如今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的话,潘隐的地位,说不定都不在原本的“大长秋”一职之下了!
张狂得到第二个儿子的消息,虽然没有广为流传,却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比如在董卓手下的“讨虏校尉”贾诩注意到这个消息以后,便上书董卓,提醒搬迁到长安的朝廷,应当派遣使节前去祝贺,以加强朝廷对张狂这个政治上的盟友的联系。
董卓得到这个建议以后,与女婿李儒商量了一下,觉得主意不错,至少可以说是有益无害,便派出提议者贾诩,以议郎的身份前往恭贺张狂。(未完待续。。)



第47节 但埋头种田【二】
贾诩对此次出访并州,倒是很有兴趣。他早年得益于凉州名士阎忠的提携,这才在凉州人中间有了些名气。而阎忠由于对贾诩颇为看重,也曾经透露过自己与太平道道主张角之间的一些关系。如今斯人已逝,贾诩对接下张角的传承,并在并州成功割据一方的张狂,兴趣着实不小。
但是,当使节贾诩的车驾驶入晋阳城之时,张狂却在数百精锐亲卫骑兵的簇拥下,匆匆离开晋阳,正好与贾诩擦肩而过。
张狂此去的目的地,却是北方的雁门郡。
草原上近来不太安静。鲜卑大王和连自从宴荔游公然与太行军,不,应该改名叫做并州军的张狂勾连在一起以后,就再也无力压制住鲜卑部族之间的冲突了。
檀石槐雄才大略,在草原上的崛起速度,堪比火箭。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根基就不够深厚。没有时间累积下形成的深厚根基,以草原部落的一贯秉性,当檀石槐一死,继承者和连在能力与威望上都显示出不足的时候,鲜卑各部落之间的分崩离析,其实就已经是预料中的事情。
草原上一乱,各种冲突立刻变得连绵不绝。而在争斗中失去了草场和牲畜,不得不冒险潜入大汉边郡浑水摸鱼以求活的小部落,自然就开始多了起来。
最近几年里,北方草原的天灾一直不断。虽然不是很严重,已经足以让那些实力脆弱的小部落难以坚持。并州的雁门郡那几千边军,在历年的胡人叛乱中,战斗力可是被磨砺的很是不俗。如果不是被这些鲜卑蛮子扯住了后腿,当年张狂发动太原攻略的时候,臧霸未必就能够有效牵制住雁门边军。不让他们南下。
等到雁门归附到张狂手中以后,那些由草原小部落变成的马贼,就成为了张狂头痛的问题。不像五原和朔方那边有宴荔游在前边顶着,足以安定河套地方,雁门、云中两郡可是直接面对着弹汗山的。
弹汗山大王和连曾经在张狂手中吃过小亏,他自然乐得让那些小部落。自发的去骚扰劫掠大汉边境。反正他只是作为鲜卑名义上的大王,就算小部落遭到严厉打击,死的又不是和连的直属部下,而那些部民们所掳掠到的财物,没多有少的总要向弹汗山进贡一点儿。这等有利无害的事情,和连当然要支持一下。
对于这种局面,张狂的对策,就是派出赵云所部,进行草原大扫荡。
在当年收服宴荔游的战斗中。年轻的赵云展露出超人的武技和骑术,却也曝露出他不擅长军阵指挥的弱点。为了培养赵云的军阵指挥能力,张狂这个姐夫,特地将赵云安置在乐进的手下,担任百夫长。
几年的草原骑兵战打下来,赵云的武技经过实战的磨砺,锋芒渐收,有了进一步提高的可能。不过。他的统兵能力,却提高的不如人意。
作为一名小队骑兵的统帅。赵云是合格的。在他指挥下的百人队,功绩和战果堪称乐进手下第一名。
不过,那些战果,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赵云自身的勇武所得到的。如果去掉赵云本身的战斗力,整只百人队的功绩。也就是平平无奇罢了。
如果要对赵云统率力进行评价,该怎么说呢?
张狂无奈的发现,赵云生性有些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他对部下还算不错,但部下的战士对赵云都是敬畏多过亲近。没有那种誓死追随的情形。而且,赵云的临阵指挥能力,也很是值得怀疑。对于战局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转折点,赵云并没有那种一针见血的直觉。
几年的锻炼和观察下来,张狂给赵云的评价是:
摧城拔寨,勇冠三军。可为先锋,难为大将。
做出了这等断语以后,张狂对刘大耳的用人水平,不禁唏嘘一番。怪不得赵云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始终是以亲卫队长的身份出现。直到诸葛执掌兵权,手下快要没人了,才开始启用赵云带兵。
若是不看《三国演义》中的夸大描写,正史当中,赵云的战绩还真是乏善可呈。可见赵云最适合的职务,还应该是担任一方势力领袖的保镖,就如同许褚之于曹操,周泰之于孙权。
小股马贼的侵略袭扰,当然用不到张狂这位并州首脑出面。有赵云在,草原上千人以下的战斗,几乎可以说是必胜。不过,如果是北面的弹汗山传来的消息,张狂就会觉得有必要亲自去走一趟。
和连这些年里,被乐进和宴荔游联手压制,在西方无所作为。不过正因为此,他反而避免了历史上劫掠北地郡时,被北地郡兵射杀的历史结局。
宴荔游的叛离,在鲜卑部落里引起了连锁反应。其余的鲜卑大人,见和连无力压制宴荔游的公开叛降,也纷纷明目张胆的各行其是。和连不用说想要恢复檀石槐时期的王庭荣光,就连想要继续维持弹汗山在鲜卑人中的威势,都变得举步维艰。
陷入困境的和连,不得不谋求政策的变化,以为弹汗山王庭的维续。赵云的凶悍扫荡,让和连的外围势力受到不小的打击。考虑到草原上大敌的出现,还有并州军展示出来的可怕战斗力,和连的选择,便是想要与并州军结盟。
那么,和连如何将想要结盟的信号传递给张狂呢?
当年党锢之乱时期逃亡到鲜卑的汉族士人,虽然有不少随着名士张俭返回了故里,依然留下来定居的,倒也还有半数之多。这些士人在弹汗山成家立业,扎下根基,数十年发展下来,俨然便是弹汗山王庭当中的一股不小的势力。
和连对并州军发出的友善联盟信号,便是利用这些扎根鲜卑部族的士人们传出来的。
张狂与那些士人之间,还略有交情。当年和连之所以进攻美稷王庭无功而返,就是因为汉人士人悄悄的传递消息,让张狂及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从这条线上来说,就连宴荔游当年的被迫降服,都有弹汗山士人的一份功劳。
有着如此渊源,弹汗山士人出面为和连斡旋,张狂也不得不给他们一个面子。而且,他相信以弹汗山士人的智力,应当不会允许和连在会面中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公元一九零年,也就是大汉初平元年八月,并州刺史张狂与鲜卑大王和连,会面于雁门郡的边境处。
双方会面的气氛,说不上友好,却也没有丝毫的剑拔弩张气氛。两方人马各自散在一旁,卸下盔甲,只带着随身的武器,与平常的朋友见面类似。
不穿盔甲的时候,和连看起来居然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士。当然,他一开口,就会立刻暴露身为蛮夷的真相。
“我们大鲜卑国愿意与刺史联手,共同保持并州人与鲜卑人之间的和平!”
“我们大鲜卑国拥有当世最好的战马。我们愿意用这些优良的战马,换取并州出产的各种铁器和粮食。”
和连的话语,开门见山。
“第一,大汉还没有承认大鲜卑国的存在。在鲜卑大王接受大汉朝廷的册封之前,并州不能与鲜卑公开结盟。”
“第二,大汉有禁令,禁止铁器和弓弩流入北地草原。我身为并州刺史,自然要率先遵守朝廷的法度。换取铁器之事,就此作罢。”
张狂的态度很平和,言辞却毫不客气。并州军目前对弹汗山拥有军事优势,让张狂不必对和连顾忌太多。
听到这个回答,和连立刻改换了话题。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如今并州军威名赫赫,是和连这个有名无实的鲜卑大王,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张狂的态度强硬,也不过是一种样子。鲜卑从并州得不到铁器,还可以想办法从幽州获得。据说幽州牧刘虞对北方蛮族的态度颇为友好,居然肯限量的向愿意听话的蛮子们供应铁料。有这条路径在,和连只要肯付出一定的代价,还是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
有鉴于此,只要和连肯下血本,张狂也是可以考虑给鲜卑人提供部分铁料的。
至于由此带来的鲜卑实力上升……
只要自身实力足够,再强大的蛮夷,也不过尔尔。
张狂坚信这一点。
和连与张狂的会面,只是一种象征。真正的事物,都是由下面的人去谈判完成的。
一开始,和连还想要多争取一些优越的条件,指示谈判的士人不可轻易松口。不过,当会面的第三天,西部鲜卑大人宴荔游带着一支百人卫队,风尘仆仆的跑到张狂大营里,当着和连的面,对着张狂行了草原上最尊贵的礼节,并以下属自居以后,和连的脸色,当场就变了。
草原上早就传说,宴荔游向张狂彻底降服。只是对于这一点,和连始终不肯相信。在他眼里,宴荔游是个颇为桀骜的家伙,除了面对父亲檀石槐的时候显得卑躬屈膝以外,从来没有向其他人示过弱。
如此一个堪称跋扈的家伙,若是真的对张狂以下属自居,岂不是意味着张狂堪比父亲檀石槐了?
和连当然知道自己比父亲差很多。所以,他绝不相信宴荔游会真心降服于张狂。
只是,眼中的所见,彻底打破了和连的自以为是。(未完待续。。)



第48节 但埋头种田【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