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255部分

黄巾张狂-第255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翼德”爆出的食谱,首领的脸色略微有些阴晦。等“翼德”将敌人的伙食单说完,首领也没有心思继续在这个野地里吃冷风了。他不再掩饰身形,威风凛凛的直起身体,对身边的人低喝一声:
“回了。”
得到这个期盼已久的消息,“翼德”和一众亲卫立刻精神大振,自觉的跟在首领身后,朝外围走去。等到步行出两百步远,便有另一群亲卫送上被藏好的战马。众人纷纷熟练的跨上战马,策马扬鞭,在城头的冀州兵做出反应之前,一群人已经扬长而去,返回了两里地外的营地。
回到营地,饥肠辘辘的一群人,草草吃过由肉干佐餐下咽的粗麦饭,首领安置了一下营地中的事物,便带上“翼德”,朝后方的营地走去。一路上看见他们的军士,都对那首领表现出相当恭敬的姿态。而首领虽然心中有事,接人待物依然和蔼可亲。
前方,便是整个公孙军的主将大帐。守卫在门口的亲卫,无疑对来访者极为熟稔,一见到对方,立刻含着笑迎上去问候:
“刘君来了?主公正好用完膳,俺这就去通报。”
“刘君”笑着向公孙瓒的亲卫行了礼,在外边等候了两、三个呼吸的时间,便顺利的进入了主将大帐。
“玄德,阿飞,坐。”
步入中年的白马名将公孙瓒,脸上和鬓角上已经显露出几分老态。不过,与年轻时相比,公孙瓒眼睛里的光彩,却变得更加有威严。他此刻正盯着一副摊开在地上的大型羊皮地图,默默思考如何击破袁绍军的方法。
刘玄德,也即是刘备,对公孙瓒周到的施了一礼,便熟稔的坐在了一边的草席上。
“玄德,今日观察敌军动静,有什么收获?”
“大兄,我今日出营观察敌军,心中很是不定啊。”
“为何?”
在自家亲信小师弟的面前,公孙瓒也没有精力去维持,平日里在士卒面前的那种威严和自傲形象。他抬起头,皱着眉头,用依然如鹰隼般敏锐的眼神看着刘备,等待着刘备的解释。
刘备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目光直视。这并非意味着公孙瓒有何不满,只是一种探究的目光。刘备只是苦笑一声,说道:
“我军如今快要粮尽,士卒都不得不杀死老弱残疾的马匹为食。可是在敌军的城头,就连普通士卒都能有羊肉吃,还搭配上蔬菜……”
简单的描述,便展现出双方在后勤补给上的巨大差异。后勤上的差异,最终将会转化为士卒的士气差异。而士气上的差异,显然会对未来战斗的胜负,造成极为关键的影响。
公孙瓒沉默中。
“刘幽州为何还不发粮?他还想饿死某等不成?”
见场中的气氛有些冷,跪坐在刘备身旁的张飞有些冒失的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军中很多士卒的巨大疑惑。说到底,公孙瓒军也是幽州的州师,都是幽州牧刘虞的部下。哪怕公孙将军平日里有些桀骜不驯,但在大事情上,不还是乖乖听从刘州牧的命令吗?刘州牧为什么会不发粮呢?
公孙瓒毕竟只是将军,按照大汉的朝廷制度,属于有兵权没地盘的那种,军粮供给主要还是依赖幽州牧刘虞。他之所以顶着与天下党人魁首,袁氏嫡子袁绍翻脸的压力进攻冀州,也就是想摆脱总是要依赖刘虞供给兵粮的被控制状态。
别看前段时间里,公孙瓒大军在手,威风凛凛,完全无视袁绍的势力,一口气任命了三个州刺史。真要论起来,还是有了刘虞的默许,公孙瓒才能够大举入侵冀州。作为刘虞的一名老部下,公孙瓒敢于在某些小问题上与刘虞炸刺,却没有可能不得到刘虞的同意,至少是默许,就悍然出兵大汉的其他州郡。
哪怕如今的公孙瓒兵威再强,只要是公孙军的中层以上将校,没有哪个不知道,幽州真正的话事人,其实依然是幽州牧刘虞。也只有名望高于朝野的汉室宗亲刘虞,才有这等底气和身份,能够公然派出手下大将公孙瓒,与“四世三公”的袁绍动手争夺冀州。
当然,公孙瓒也不是白给的。他虽然是刘虞的故吏,如今随着自身地位的上涨,已经在刘虞的麾下具备了半独立的资格。刘虞放公孙瓒进攻冀州,一来,是消耗一下公孙瓒的精力,省得思想中极端仇视异族的公孙瓒,老是在幽州给刘虞找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让边境地带不得安宁。二来,也是刘虞对富庶的冀州,暗中怀有一份想念。如此一块肥沃的宝地,可不能轻易的让袁绍这个“乱党”给占了去。
刘虞是汉室宗亲,深知大汉朝廷的威严,直接关系到天下刘氏一族的兴衰存亡。任何人,不管他打着什么冠冕堂皇的旗号,说的话有多么大义凛然,只要在行动上造成了让大汉权威衰减的事实,他便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在刘虞心里,袁绍这个家伙无论名声有多好,实质上便是汉室的乱臣贼子。让已经变得不够听话的公孙瓒,去进攻披着忠臣皮的袁绍,无论谁胜谁负,都有利于刘虞恢复汉室在北方的控制。
刘虞的这等心思,就算公孙瓒自己看不出来,他的长史关靖也能够解释给公孙瓒听。不过,刘虞之所以会这样做,也就是看准了公孙瓒不可能忍住对冀州土地的贪求。当然,为了得到刘虞所提供的军粮补给,公孙瓒不得不承诺,将所夺得的冀州郡县,分一半交给刘虞来任命。
张飞的这个问题,看似冒失,其实并无风险。在场的都是公孙瓒的心腹,对刘虞的态度,自然要向公孙瓒看齐。张飞就算借此缘由骂上刘虞两声,在场之人也只会觉得解气。
不过,张飞这个本来没打算得到答案的提问,却让公孙瓒一阵苦笑。(未完待续。。)



第4节 刘虞心在帝
“士起【关靖】,将消息告诉玄德。”
听到公孙瓒的吩咐,公孙瓒的长史关靖开口了。关靖是个面容消瘦,唇边留着两撇小胡子,下巴长着山羊须的中年文士。他看了张飞有些黝黑的脸庞一眼,面带忧色的对刘备说道:
“刘平原,张司马,据蓟县密谍传来的消息,袁绍老儿于年初派使者密访刘幽州,据说愿意再次奉刘幽州为天子!”
“什么?”
这个消息,让一直以喜怒不形于色著称的刘备,也是大吃一惊,更别说是城府尚浅的张飞了。
“这……这么可能?”
“这是真的么?”
张飞的惊讶尚未结束,刘备已经主动发问了。
关靖对刘备的反应早有预料,淡淡的回答:
“袁绍以当今天子非先帝所出,且为凉州叛逆劫持,使得朝廷体面无存,不配为帝。而他更以刘幽州祖上为东海恭王,曾为光武帝太子为由,密书刘幽州,愿联络关东诸侯,共尊刘幽州为新任天子!”
关靖的回答虽然平淡,可是刘备和张飞的脸色却变得飞快。
“刘幽州答应了?”
会如此冒失的问出口的,只能是张飞。
“自然不曾。”
回答的人不是关靖,却是刘备。
“翼德,刘幽州名动海内,望高九州,怎么会冒冒然答应袁逆提出的这等狂悖无道之事呢?”
一边为张飞解说,刘备的脸色一边变得苍白,眼中满是怒火。
“刘平原果然明智,刘幽州当然不会就这样答应下来。但是,若长安城里的小天子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只怕情形就难说了……”
即使身在边远的北地幽州。不久前司隶发生巨变的消息,也已经随着那些去并州交易的商队,传到了刘备等人的耳朵里。
如果说袁绍、袁术等人是大汉的逆臣,那么,统帅着凉州羌汉叛军的韩遂、马腾二人,便是大汉的外贼。长安天子落入这两个外贼手中。意味着天子的权威和尊严,已经变得极度衰弱,以至于可以被过去的贼子们随意践踏。
就算是董卓乱政,固然被关东诸侯反对,却没有人敢公开否认朝廷和天子。诸侯们对董卓发布的天子诏书可以装聋作哑,可以置若罔闻,却绝不敢当做废纸,直接抛弃。但是当操纵天子的人变成韩遂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当今天下诸侯,可有谁还会去听从叛贼韩遂操纵下的天子,所下达的诏令?
落入贼手的天子,是为无能。被贼子随意操纵的天子,是为无德。试问一个无德无能的无知少年,哪怕是先帝所出,又哪里有资格拥有“天子”这个天下间最尊贵的称号?
岂不闻,河南尹朱隽在李傕、郭汜攻破长安以后。还曾经打算遵照两人发布的诏书上京。结果韩遂一攻下长安城,已经上路的朱隽。立刻在半路全速驱车返回大营,征兵练武,枕戈待旦,还号召天下诸侯共击关中?
在这等局面下,刘备想来想去,突然觉得袁绍尊奉刘虞为天子这一手。成功的可能性居然当真不小?
袁绍不是第一次表示,想要尊奉刘虞为天子。早在董卓入京之初,袁绍刚刚纠合起关东讨董联盟的时候,他便向拥有崇高声望的刘虞建议,共同推举刘虞担任新天子。以便废黜刘协的天子名号,避免董卓打着天子的旗号祸乱天下。
不过,那一次袁绍的推举行动,显然是为了与董卓打擂台。刘虞如果当真敢同意这个提议,立刻就会变成众矢之的,遭到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毕竟,那时候幼年天子刘协虽然刚刚登基,却礼仪完备,并无不合规矩之处。从这一点来说,袁绍否定刘协皇位正统的说法,其实相当勉强。
至于刘虞,他虽然也是汉室宗亲,却连一个王爵都不是,从血缘上来说,天下至少有几百上千号汉室宗亲,比他与前任灵帝的血缘关系更加亲近。按照大汉的宗法,要找一个取代幼天子的人,天下间还有一堆的刘姓王侯可以找,怎么也轮不到刘虞。
所以,刘虞当时果断拒绝了袁绍的提议。为了避嫌,他甚至不得不缩在幽州,绝不南下半步,以示自己无意天下。这种情形,多半本就在袁绍的预料之中。没有刘虞这个权高望重的威胁,袁绍这才得以顺利的成为整个北方关东联军的主心骨。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的天子既然落入韩遂马腾之流手中,那就算是自行丧失了朝廷的威仪。没有人还会死抱着一个被贼党操纵的天子。如此一来,推举刘虞做天子之事,还真是不见得做不到。
只要刘虞心里想要做天子,以袁绍如今在天下士人间的地位,还有刘虞在几十年里累积起来的崇高声望,至少在黄河以北的州郡大吏,不会有哪个会对此公开表示反对。
至于袁绍为什么会突然又推举刘虞作天子?
那恐怕真的要问袁绍自己才明白。反正公孙瓒和刘备,都无法理解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但是,刘幽州要做天子,和断俺们的粮,又有什么联系?”
张飞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而这句话,让刘备心里豁然开朗。
“刘幽州要是有心做天子,当然不会在意冀州一地了。他要想得到袁绍的全力推举,就必须给袁绍一些实际的好处。”
关靖的解释,与刘备心里的想法一模一样。
“还有,主公虽然是刘幽州的故吏,毕竟与刘幽州志向不同。刘幽州若是要做天子,以主公对大汉的一片忠心,必然不肯同意。以某家之见,刘幽州虽然拒绝袁绍之举,心里却已经有了想法。他不先将主公这等大汉的忠臣打压拉拢为己用,可不会有胆子公然称帝。”
关靖这番解释,当然不会全是真话。其实,以公孙瓒的桀骜性子,早就因为双方在对待北地杂胡态度上的不同,而闹得极为僵硬。据说刘虞对公孙瓒的恼火程度,已经到了曾经想要直接趁公孙瓒到蓟县述职的机会,直接斩杀公孙瓒。
公孙瓒到目前为止,依然肯乖乖的听从刘虞的调动命令,除了迫于刘虞的钱粮补给压力外,还是碍于自己是刘虞的故吏,不敢坏了当世的规矩。
按照汉时的公认,被举荐的官吏,应当视举荐者为恩主,入仕以后,需要尽量与举荐者保持一致的政治态度。而那些被举荐提拔的官吏,即使以后官位超过了举荐人,也不得对举荐人表示无礼。若是没有这等好处,那些个朝廷重臣,为什么要出一份大力气,将别人举荐入朝呢?
像董卓,为什么在士人的眼中名声如此之坏呢?
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身为袁氏的半个故吏,居然胆敢杀害袁氏家主袁隗!
可以说,这等行径,是在挑战百余年以来大汉的政治传统,是在挑衅全天下的士人。士人们若不能将董卓这等无主无君的狂徒打入泥底,永世不得翻身,以后还如何维系这一套举主与被举荐者的关系模式?
正因为如此,公孙瓒若敢主动进攻刘虞,别的不说,只怕他目前的部下,就会有不少人理直气壮的,公开起来反对公孙瓒。这叫做“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当然,如果刘虞胆敢公然称帝,按照大汉的政治传统,这就是“成王败寇”的时候了。此时公孙瓒只要旗帜鲜明的表示拥护长安天子,反对刘虞称帝,立刻就能够获得大义上的名分,可以理直气壮的起兵讨伐刘虞。这时候,世人也会因为公孙瓒维护的是天子权威,自动忽略公孙瓒对自己的恩主反戈相向的恶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