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84部分

黄巾张狂-第84部分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着自知之明的蒋奇,明白己方目前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对抗敌人了。但是,蒋奇心中丝毫不乱。因为,他能够把握到,目前战场中的那一线生机。
这看似飘渺的一线生机,就来自敌军的目的!
在汉军与黄巾军决战的时刻,突然杀出来的敌人,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其目的不问可知。
蒋奇有九成的把握,只要己方让开大道,主动向战场外撤退,眼前的这只强悍得不像话的黄巾军,就会放开己方的残部,直扑决战的战场!
所以,接下来,蒋奇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在组织私兵们向西方撤离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派出一小队骑士,去知会汉军主将董卓。
“敌军还没有乱。”
跟从在张狂身边的军师王果,看着前方的战局,轻松的做出了这个判断。
一旁的关羽暗中撇了撇嘴,表示很是不屑。只要看见向西撤退的豪强私兵,时不时还对衔尾追击的天平军来上一个反击,就知道敌人根本没有溃散。
当然,关羽的这种小动作,张狂是看不见的。就算张狂看见了,他也不能有什么反应。说起来,关羽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打赌输了,不得不跟在张狂身边,充当一下随从,还是属于那种摆设似的随从。
根据对关羽的了解,张狂推测,除非自己遇到了生命危险。否则,高傲的关二哥,是绝对不会为天平军的事情,而出手相助的。
“不必追杀,正事要紧。”
虽然张狂很想将颜良这厮给宰了或者擒住,以报从前的一箭之仇。但是,想了一想追求这种结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张狂还是理智的放弃了对颜良所部的追击。他举起马鞭,一指北方,大声下令:
“大敌就在前方!兄弟们,大贤良师正在那边看着我们呢!”
听到这句话,天平军诸将士的士气,明显又有了提升。不少天平军士卒都是太平道的虔诚信众,一听到张狂的鼓动,本来有所放慢的脚步,再次克服了疲惫劳累,自动的加快起来。
“大贤良师”一词,果然拥有神秘的魔力啊!
那么,这一刻,“大贤良师”张角,正在做些什么呢?



第33节 先登浩浩威
此刻,“大贤良师”张角,正在做些什么呢?
答案是:
打坐。
不远处杀声震天,无数汉军将士与黄巾力士们,舍生忘死的拼杀着。可张角却丝毫不受四处散逸的杀气影响,盘腿端坐在一个蒲团上,两眼微闭,默然无语。看他的表情,仿佛周围的喊杀声,与这位太平道最高首领毫无关联。
相较之下,黄巾军大军的实际指挥者,“人公将军”张梁,已经是一副着急上火的样子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黄巾军在战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利,纯粹是张梁个人的性子问题。
战斗进行到现在,双方依然是一副相持不下的局面。
作为汉军前锋的“陷阵士”,虽然在西凉猛将华雄的带领下,斩杀了上千黄巾军的忠勇将士,击破了黄巾军的四层防线,还是不由自主的变成了强弩之末。
虽然“陷阵士”们伤亡并不算很大,却由于体力上的消耗,居然被昔日的党人名士,今日的太平道祭酒——眭固、眭白兔指挥的“甲士营”,牢牢的挡在中军阵地上。
至于其他左右两翼的战局,也是在交错僵持之中。如果双方都没有什么底牌来改变的话,今天的战局,就会如此这般保持下去,直到双方各自鸣金收兵。
这样的结果,是双方都不愿意接受的。
“大兄,是不是……”
守卫在张角身边的张宝,欲言又止的问道。
“时机未到,再等片刻。”
张角老神在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张宝无语,乖乖的闭上嘴巴,翘首以盼,等待战局的变化。
又等待了片刻,汉军的调动,终于发生了变化。
汉军突入黄巾军阵型的“陷阵士”,突然间,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收缩!
“这是……?”
张宝见大兄并无反映,自觉的闭上了嘴巴,不再询问。
“要撤退了……”
全身上下,已经变成了一个血人儿的华雄,觉得自己今天杀的人已经足够多,完全可以消停半个月了。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嚎叫了一句:
“慢慢撤!”
于是,浴血奋战良久,几乎精疲力尽的“陷阵士”,终于可以按照主将的要求,歇上一口气了。
说实话,如果还要继续坚持作战,数量只剩下八百出头的“陷阵士”,未必还能够撑上多久。特别是凉州人在军中的声名并不好的情况下,也许半个时辰,也许一刻钟以后,损失堪称惨重的“陷阵士”,说不定就自发的溃散了呢!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撤退了!
这是出身在非凉州地区“陷阵士”的普遍心思。毕竟,董卓不是卢植,并不为非凉州军将士所衷心服膺。在军中伤亡率达到两成以后,即使是董卓想要执行汉军军法,也不好找为此撤退的将士的茬。
“陷阵士”的撤退,让直接面对他们的“甲士营”将士,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虽然是出自十万黄巾军中的精锐,可是成军不过半年的“甲士营”,战斗力自然还是无法与汉军的精锐相比较。刚才半个时辰的缠战,“甲士营”虽然给对方造成了上百的伤亡,付出的代价,却要比对方多上一倍!
但是,“甲士营”的指挥者,太平道祭酒眭固,在敌人退却的时候,却不为人所知的皱了皱眉头。
——如果董卓只有这两下子,那他只能被称为一介“庸将”……
很明显,董卓固然在大汉朝士人的口中,够不上“智将”的称呼,却也足以被称为一员“名将”。能够在战乱延绵数十年的西凉地区,拼杀出来的“名将”,会是一个浪得虚名之辈吗?
下一刻,眭固的担心,就成为了现实。
“陷阵士”刚一退下,后方的汉军便迅速的填补上来了。在那面写着“淳于”二字的将旗旁边,更是竖立着一面猩红的大旗。大旗上用金丝张扬的绣出两个字,眭固只一眼,就认出,这两个大篆,赫然便是“先登”二字!
“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的“先登士”1!
按照汉军的传统,在一场战役中,通常只会组建“先登士”和“陷阵士”其中的一支部队,作为精锐的突击力量。所以,对汉军编制和阵型所知甚详的眭固,完全没有料到,董卓居然在此战中,暗暗将两只精锐部队,都临时编组了起来。
更没有料到的是,通常是作为第一个出战的“先登士”,居然被放在了“陷阵士”的后面。这样一来,更加让眭固无从预料了!
——将旗为“淳于”,那就应当是淳于琼了!
眭固心中暗暗思索,口中也没有停下来,指挥着“甲士营”的将士,重新布好阵型。
淳于琼,本是颍川名士,字仲简。此人是大儒陈蕃的再传弟子,虽然文武全才,被世人评为“出将入相”之才,却从十多年前开始,就被“党锢之祸”牵连,始终无法出仕。
直到年初黄巾起义,汉帝解除了“党锢”,淳于琼才在好友袁绍的举荐下,趁着北军临时征发扩张的机会,担任了军中的司马一职。
眭固将以上这些太平道收集到的资料,在心中过了一遍,神情更加凝重了。
盛名之下无虚士。能够被“天下楷模袁本初”引为好友的,除了要有出身,有名望之外,还需要过人的才华。
而且,不提袁绍,就连汉军的前后两任统帅——大儒卢植和凉州名将董卓,居然都对此人赞赏有加,眭固就越加有一种警惕感。
——汉室人才,何其多哉!
不提眭固的暗中感慨,在“先登士”的将旗下,一名身材高瘦,目光如电的汉将,面色平静的看着前方,不时对军阵发出一个个命令。
“陷阵士”的猛攻,只是为了疲惫敌人,迷惑敌人的注意力。等到黄巾军认为汉军已经被挡住了,那些训练不足、缺乏经验的农夫们,便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精锐度不下“陷阵士”的“先登士”,突然发动强力冲击,淳于琼就不信,黄巾军还能不崩溃!
“汉军追南地,黄巾走北庭。
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2
激昂的歌声,整齐的飘荡在万军阵中。不足千人的“先登士”,一起高唱着淳于司马新写的战歌,以堂堂之阵,临黄巾之乱。
虽然双方还未曾接战,仅凭这一首战歌,黄巾军的气势,便被当头打压到了低处!
眭固大恐!
——好一个淳于琼!
——你以为,这里是垓下3吗?
然而,一时间,眭固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得带头再次大声高呼: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不过,同样的战号,喊得多了,多少就会有些审美疲劳。在过去半天的战斗中,这个口号已经被反复的喊了不下二十遍,用以激励黄巾军的士气。到得现在,就连全部由虔诚的太平道信徒组成的“甲士营”,也无法对这个战号,激起太大的热情来了。
在压倒性的声势助威下,养精蓄锐大半天的“先登士”,对上苦战过一场的“甲士营”,一上来就形成了一边倒的战况!
ps:1先登士的说法,出自《六韬》卷三《龙韬·厉军》:“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
2此诗句节选自陈子昂的诗歌《闻东军告捷》。本人才疏学浅,改编诗句中种种不合理处,敬请谅解,各位看官勿喷。
3垓下之战,有四面楚歌的典故。



第34节 仙师滚滚雷
养精蓄锐大半天的“先登士”,对上苦战过一场的“甲士营”,一上来就形成了一边倒的战况!
尤其是当“先登士”这一边,还有多位“千人破”一级的猛将助威的情况下!
“陷阵士”出自大汉北军的步兵营,“先登士”则从射生营中挑选人员。在射生营中,公认的头号猛将,姓高、名顺、字仲达。1与高顺齐名,但位列他之下的,还有两位。一名俞涉,一名潘凤。
当这三员猛将一起发动,一枪、一刀、一斧,立刻溅起了一蓬蓬的血花。只是一个照面,三将便将前排的黄巾甲士,如同收割小麦似的砍倒了一片。
遭到如此猛烈的打击,黄巾军阵地一时间人仰马翻,明显的骚动起来。心急火燎的眭固,不得不将后方的预备队,一队一队的填上阵地的缺口,却也只能勉强保证阵地不失!
淳于琼冷眼看着战局,依然面无表情。只是在三员猛将冲杀过一轮之后,调度了一批生力军,将高顺等人换下,好稍作休息,等会儿再战一场。
在淳于琼的指挥下,“先登士”的阵前,如同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不停的吞噬着黄巾军的精锐勇士。在“先登士”的稳步推进中,“甲士营”的抵抗,越来越虚弱。而“先登士”的突破,也越来越顺利。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啊!”
一直半闭着眼睛的“天公将军”张角,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还没等一旁侍卫的张宝明白过来,张角已经从蒲团上一跃而起,手中多出一柄桃木剑,向天空一指,双圆圆睁,须发皆张,大喝一声:
“浮云!”
仿佛听到了张角的号令,天空中的太阳,片刻间就被一层厚厚的浮云给遮住了。这样的异象,让不少感知敏锐的将士,都发现了奇异之处。
“啊呀!不好!张角这个妖道在施法!”
本来稳稳的坐在瞭望车上的董卓,猛的一拍大腿,气急败坏的叫了起来。
被世人目为“陆地神仙”的“大贤良师”张角,可不是一个江湖术士。这位将“太平真气”修炼到至高境界的强者,是真正拥有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大神通的!
“落雷!”
张角手中的桃木剑,突然凶猛的燃烧起来。伴随着桃木剑的火光,一道道天雷,轰鸣着,从九天之上闪耀着落下。雷光延绵之处,正是董卓引为奇兵的“先登士”!
“不!”
“先登士”主将淳于琼睚眦俱裂,眼睁睁的看着一道粗大的电光,朝自己头顶落下。这一刻,为了保命,淳于琼将一身“真气”修为激发到极致,反手从亲卫手中夺过一柄长矛,便迎着电光全力投去!
“轰隆隆……”
天空的落雷,毕竟不是自然的雷电,威力不足。外加上淳于琼及时的掷矛相抗,削弱了四分雷电之力。虽然全身焦黑,口鼻出血,淳于琼却好歹在这一次落雷之中,保住了性命。
不过,侍卫在他身边的那些汉军将士,命就没有那么好了。三、四十名受到雷电波及的汉军士卒,倒有一大半被生生电死。存活的,也只能算是还有一口气在罢了。
落雷之威,一至于此!
但是,落雷还没有完结。
一道接一道的雷电,在张角手中桃木剑猛烈燃烧的时候,源源不断的落在以“先登士”为中心的两百步之内。只是五、六次呼吸之间,便有六、七道电光闪下,带走了至少三、四百汉军的性命!
“可恶的张角!欺人太甚!”
董卓全身的肥肉不由自主的一起颤抖,心中是欲哭无泪。
——在卢植当主将的时候,也没见到你个小娘养的张角,用出这样恐怖的道法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