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田中乐 >

第73部分

田中乐-第73部分

小说: 田中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个小鬼更是口口声声的说她要是不去学堂,他也不去这样的话。她还能咋的?
在经过两天的思量后,辛慈终于忍痛做了决定——上学去!
村里的学堂教学模式与外面的有所不同,私塾的学生多为六岁至八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夫子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
学堂,额,在这里叫村塾。村里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加一块大概有三四十个学生。村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就村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至于村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有些村子里,孩子们最在意的是习得几个字。对这些东西要求并不高。
也许是与其出身与过去所受的教育有关吧,陈夫子对学生的品性和生活习惯要求很高,就冲这辛慈那在村塾打酱油的计划恐怕要落空了——
这些东西辛慈都不怎么关心,她关心的是何时放假的问题。没错,还没上学呢,她就想着放假了。
村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村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
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村塾的夫子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辛慈一听辛真习说完,就抢着说自己要读短学。本来还想着和一群小奶娃娃一块儿之乎者也很没趣,现在想来花两三个月时间在学校打打酱油,也还可以接受。辛慈摇头晃脑的想着,一时忘记了自己也是个小奶娃!
只是令她失望了,陈夫子在这一块很有名望,在村塾读书的学生也多为长学。念着从年初到年冬都在村塾里时间也是长了些,陈夫子便中和了一下。上两天学放一天假,听起来也怪美好的。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村里的孩子不比外面,要干的活很多,家里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他们帮着伸手。
听阿爹把村塾的情况说了一遍后,辛慈心里多多少少还是舒服了一点。上两天课,放一天假,逢年过节的额外有假,已经算不错的了,至少比她原先想的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尽管说,一个新学生对学校多少是有些憧憬在里面的,尽管这个憧憬一进去就打破了。辛慈从来就不对它抱有多大的兴头,一想到未来的生活每天都有可能在巴掌大的小地方过,辛慈浑身就直犯哆嗦。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事,在家也是呆着,在学校也是呆着,大不了换一个睡觉的地方罢了。
寒~~若是陈夫子晓得叫辛慈的这个学生还没进村塾呢就想着睡觉,会不会吐血?

辛慈说要去村塾后,乐子很高兴,将家里好吃的东西一股脑都拿过来了,说要给他的慈儿妹妹吃。这一天,乐子在辛家赖了一天,吃过早饭就过来了,中饭没回去,就在辛家吃的。一直玩到天黑,要不是他娘亲自过来把他喊了回去,他还不肯呢。
再过几天,两家人就打算把孩子送过去。夫子先前已经来说过了,孩子也到了年龄,是时候要进村塾了。
辛真习傍晚的时候背着家里的小鬼散步,这个小家伙,几天没背,又长了肉。小丫头一天天长大,自个儿一天天变老,不晓得哪一天他这把老骨头就背不动他的小女了————
辛慈手上拿了一把路边菜地里摘的小黄花,两只小胳膊快乐地搭在她阿爹的肩膀上,乱晃着脑袋唱着不知名的乡间歌谣——
金银花当天就已经在忙着帮辛慈做包了,为了给闺女做一个好看些的包,翻遍了家里大大小小的衣柜,才给她找出两块很可爱、很好看的花布,裁剪、缝制,整整赶到大半夜,才把她的包给做起来。
剪了一条长带,放到辛慈的身上比划比划,问问她长短是否合适。辛慈一看到那花花的小布包,整个人一下子都愣了,发了好大的一会儿痴。刚想开口说不,看到娘半蹲着给她比划包带时那认真而又慈祥的情景,到嘴的话就活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听阿爹说,娘昨晚很晚才歇息。白天活多,也怪忙的,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来,只有趁着晚上把活赶出来。娘知道,女孩子都喜欢花花绿绿的好看的东西,这块布这么花她虽不怎么喜欢,但她却明白娘是花了很多心思在里头的。
想到这儿,辛慈的心头悄然升起一抹内疚,亏得娘这么费心,她还没上学呢就想着浑水摸鱼。也许她应该好好读读书,识识字,这古代的许多学问她都不知道,学海无涯,不能太自我感觉良好了。
量好了包带后,辛慈伸伸懒腰回了房。舒服地躺倒了床上,双手枕在脑后。
也不晓得这古代的学堂是个啥样子,会不会是像电视里看过的那样呢?同窗呢,会不会一个个摇头晃脑,十足的书呆?
最后,辛慈不免有些功利的想:在这小村子里读书有什么前途?最大的出路又是什么?虽然说自己不在乎这些了,但好奇心还是不少的。
辛慈绞尽脑汁,除了考科举中个秀才之外,好像这咬几个文嚼几个字还真没多大的出路。毕竟是在村里,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走出过这个村子,何谈走四方做大事?
若说识字嘛,辛慈这个还是有绝对的自信的,她读书自然也不是为了这些,这些话就不必说了。真要想可能对她有用的,左想想,右想想,那就是也当个教书先生了。好好学习,继承先生的衣钵,以后相夫教子的同时,再来带带课,呵呵!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幸运的话,自己研究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把古文和现代文相结合,因材施教。把村里这些个毫不起眼的小鬼,发掘他们的潜能,再教几个状元、榜眼、探花出来,那可真是修仙得道、我欲成仙快乐齐天了……
辛慈乐了,嘴角咧得大大的,真是越想越有滋味。这样就对了麽,孩子就要多幻想一些美好的事物,多笑笑,不能成天跟个小老头小老太太一样。
笑声中,她仿佛回到了充满着遐想而且快乐无忧的童年——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初见夫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初见夫子
两天过后,辛慈和乐子一起在双方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塾。
村里经济状况不太好,没有钱置办专门的学堂,村长和大家伙儿商量了下,把村里的祠堂临时作为村塾教学的地方。
辛慈和乐子来的时候,私塾还没上课,陈夫子坐在祠堂前的大树下,大幅度的摇着芭蕉扇,神情颇为悠闲。
辛真习牵着辛慈过来的时候,看见陈夫子,对着一旁牵着乐子的钱叔笑了笑,两人一块走了上去。
“夫子——”辛真习和钱叔拉着自家孩子走到陈夫子跟前,笑着与他打招呼。
陈夫子看见来人,连忙从石头凳上站了起来,对着两人拱拱手,道:“原来是辛家和钱家的大哥,快进屋里坐——”
陈夫子把几个人带进了自己的屋,给几人一人到了杯水,缓缓落座。辛慈一直在注意着这个闻名全村的陈夫子,他年纪不大,比阿爹和钱叔要小上十几岁,举止优雅,看起来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修养。
陈清名身穿水墨衣、头戴一片毡巾,生得风流韵致,像是个俊雅飘逸的才子。乌黑的常发一泻而下,很奇怪的,寻常青年男子披头散发,总免不了要带几分疏狂的味道,可是他这样反而清雅以极,全无半分散漫。直让人觉得天底下的英俊男子合该都似他这般披头散发,才称得上是美男子。
辛慈目露赞赏,这个陈夫子。怪不得村里的男人都敬服他,女人都暗慕他呢,长得果然是风流潇洒、俊逸非凡。他的来历没人所知,但又似乎是无所不能。有一种难言的神秘感。
一般而言,这样的一个优秀男子肯定会引起很多姑娘家的垂青的,按着他这个年龄。他应该早娶了夫人才是。可却听人说,他到现在仍是光棍一条,身旁也没有什么准备成亲的姑娘家。
女孩子见到帅哥,总是下意识的想要知道他有没有成亲,可有喜欢的姑娘之类的问题,辛慈也不例外。之前听到这些事还不怎么留意,一看到陈夫子长得居然这般好看。立马就想起这些问题来。
别看辛慈是个小不点,但是欣赏美的能力可一点都没降低。
陈清名落座后,冲辛真习和钱叔身后的两个小鬼招了招手。辛慈和乐子相互看了一眼,蹑着脚慢吞吞的走到夫子的面前。
陈夫子拉了拉乐子的小手,温和地勾起嘴角。笑问:“你叫乐子?”
“我小名叫乐子,大名叫钱乐!”乐子端正着小脸回答,神情极为认真。因为阿爹吩咐了,要给夫子留个好印象。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态度要端正。
陈夫子乐了,满意地赞道,“嗯,很乖!”
陈夫子又把目光转向了辛慈,把她拉到自个儿的身边。“你是小慈吧?”
“嗯。我叫辛慈,我阿爹叫我”辛慈乖巧地点了一下小脑袋。人家乐子都晓得要给夫子留一个好印象,她也不能比他差不是?
“我记得你,去年我到你家见过你一次,那个时候你才七岁吧?”
“是的,我今年八岁。去年是七岁的——”
“喜欢上学吗?”陈夫子突然问。
“夫子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哦,这话怎么说?”
“夫子想听假话的话,那答案是我很喜欢上学。上学可以多学一点东西,还可以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女孩子,学一些东西,就可以不用被人欺负了——”
“嗯,说得很有道理啊。”陈夫子赞同地点头,“不过,要是没有前面一句话就更好了。”这小丫头,居然还跟他说起真话假话来了。
“那真话呢?”陈夫子又问。
“真话呢,就是我真的……很不喜欢上学!要不是乐子哥哥嚷着说我要是不来他也不来的话,我这会儿没准还在家里睡大觉呢。”辛慈可爱地眨着大眼睛,小模样很是天真烂漫。
“呵呵!”听到小女这么说,辛真习干笑了几声,把那个“口无遮拦”的小丫头拉了回来,放在双腿中间,坐在自己的大腿上。
“夫子,我……”辛慈还想在说,辛真习吓得捂住她的小嘴巴,没让她开口。笑着对陈夫子道:“夫子,不好意思,孩子小,不懂事,说话也没个遮拦——”
“没事,小孩子很浪漫。”陈夫子微微笑了笑,摸了摸辛慈的脑袋,但笑不语。
……………………
过了一会儿,小伙伴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村塾。辛慈和乐子跟在夫子后面进了去,乐子人小鬼大笔直着小身躯,抬首挺胸,一本正经。辛慈张头晃脑,打量着村塾里面的环境。
村里条件不好,没有多余的地方来授课,再加上整个村子就陈清名一个夫子,人手不够,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教室上课。
教室的左面是新进学堂的学生,是一群年幼的儿童。年幼儿童还在识“方块字”阶段,需要习得千字左右后,才能晋级,教读【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有【千字文】。当然,针对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要求会低一点,识得六七百个字就可以晋级了。
辛慈一眼望过去,坐在左手边的只有四五个学生,正埋着头认真的在习字。这几个孩子,要么就是新来的,要么就是脑袋不怎么灵光或者不够勤劳。不过看到中间和右面那么一大排人,辛慈还是由衷赞叹的点点头。
照她之前的理解,六七百个字还是很难学的,要花不少时间呢。可是看中间那比她还小的小鬼,可见,这些小家伙还是颇具实力的。
中间的位子有十几个孩子,辛慈和陈夫子进来的那一会儿,他们正在高声的背诵【百家姓】。他们认真的脸,郎朗的读书声,呈现在辛慈眼前,带给她一种无形的触动,淡淡萦绕在心怀————
相对于中间的,右边的孩子年龄要大一些,大的有十几岁,最小的也有十岁。到了他们这个程度,已经是较高水平的,夫子开始教授他们四书五经,在学生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夫子逐句讲解。
除读书背诵外,还有习字课,从教室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学童粗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做诗做准备。
“四书”读完后,即读“五经”,兼读古文,如【东莱博议】,【古文观止】等,并开始学习作文。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学规极严,订有严厉罚则,体罚为平常事。
辛慈和乐子是新生,老师也不知这两小坛子的水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