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帝国校尉 >

第173部分

帝国校尉-第173部分

小说: 帝国校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尉!”

“执行命令。”

各标撤走了,清河湾口只留下亲卫队,全望着远处的火城发呆,几乎不敢相信如此奇功杰作出自破军营手下。

半个时辰的等候,仅仅迎来两个小队五个人,当看到高垣时,两名队长泪流满面,掉队后拼命往回赶,心中其实已有答案,大队不会留在险境等候归队,谁能想到校尉会亲自迎上来。

“走吧,活着回来就好,接下来我们就要逃命了。”

第211章 销声匿迹

滨海城的大火烧了四天四夜,苍天似乎去,连降两天大雨方才将火光彻底扑灭,东海军队终于得以进城,而入眼处唯有断壁残垣,昔日要塞已成废墟,幸存的军民无人愿意在此重建家园。.M

东海王的愤怒化作无情的命令,调集重兵围剿破军营,杀一人赏千金,得校尉高垣者,不论死活皆赏主城一座,滨海府各城斥候巡骑齐出,本用于增援前方的部队相继接到命令,先寻找并消灭潜伏在腹心地域的敌人。

破军营从水路偷袭滨海城,沿途水军都有罪责,东海王却难以把统兵将校尽数斩杀,清河湾中数百条战舰化成飞烟,水军精锐死伤惨重,杀掉沿河将校派谁去重整水军,权衡之下将方镇海调离拦河索要地,非但没降罪反升为滨海城主将,让他重建清河湾军港。

绮丽郡行营,独孤英情轻皱眉头。

乘传送台赶到前方,果断放弃几十座城池,将大军收缩在险关要塞,守险不守城,城失地抛弃百姓,岌岌可危的局势却得以扭转,溃逃的帝**队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终于依托坚固的关城稳住了防线。联军铁骑奈何不得高大坚固的城池,被迫放弃衔尾追击的战术,停下来等待后方的步兵,用精锐骑兵攻城,临风王没落日帝国那般雄厚的实力。

“殿下,如不尽快反攻,留在敌后的两座府城坚持不了多久。”

在华岳建议下,独孤英拒绝住进郡守府,在传送台处竖起大将军旗帜,华岳领护卫营防守得风雨不透,其他各城守将接到严令,对传送台,必须派精兵配合武宗严密防守,确保军令军情畅通。

议事厅显得拥挤,从各城赶来的将军们禀报过防御部署后,军部派来协助独孤英指挥的老将军忧心忡忡,两座府城各留有一个军团,后撤时牵制骑兵追击,为大军重新部署立下大功,如今陷入重围,仅靠传送台无法解决援兵难题。

“反攻?谁去反攻!几十万溃兵方才重新编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打个照面便会让骑兵击溃!”华岳毫不客气地打断老将军的话,抬手指向地图:“城墙坚固粮草充足,本就有一营守军,又派去一个军团,加上逃进城去的败兵,如三万余人还守不住,哼,如此将军要他何用。”

座中大多数将军垂下了头,草原战事,学兵面对七八倍敌人,依托匆忙筑成的土城尚且坚守两个多月,主动撤退时还能设伏拦截追兵,堂堂帝国正规军半个月就丢失郡府,让临风王的骑兵追得溃不成军,高傲的将军们心中不满华岳的态度,事实面前也难以辩说脱罪。

“诸位将军,华司马的话说得重却也是实情,本郡主纵然想去救援,眼前也无将无兵可派,对两座府城守将,本郡主不为难他俩,坚守一个月,如做不到,那就开城投降吧,清辉帝国不养酒囊饭袋。”

“郡主!”

“老将军,本郡主知道败不相救为军中大忌,呵呵,破军营三千人深入敌境上万里,周围敌人几十万,谁去相救!将本郡主原话传给两城守将,从今日起,一兵一卒都不会派去增援!”

将军们在官场打滚多年,闻言无不暗自心惊,如三万人守不住一个月,在清辉郡主没必要去解围,早些滚蛋帝国还能省下粮草军械,那样的将军那样的军队,投降后非但难以资敌,反要成为联军的负担,以后也不会有好下场。

“各军团一个月内不许出击,守住关城善养士卒,帝国数十年无大战,到底谁不配做将军,就让敌人帮军部去考功吧。”

会散了,将军们匆匆返回防区,帝**队颓丧的士气慢慢得以恢复,防线完全稳固后,清辉郡主必然要调整军职,没一个将军愿意在此时让撤去职务。

接到郡主命令,敌后两座府城的守将胆颤心惊,心中偶尔泛起投敌的念头,不久便让眼前的事实击得粉碎,行营直接下令调整传送台部署,派更忠诚于帝国的校尉领兵配合武宗镇守,而亲卫队明显增加了随身保护的兵力,军政部在战时更加强了对主将的防范措施。

等来步兵的联军开始攻城,自知再无退路的府城守将,领兵与敌人展开残酷的攻防战。独孤英果然没有派一兵一卒增援,却将破军营屠城的消息刻印了几万份散给各城军民,流言在城中飞快蔓延,为报滨海城之仇,联军破城之日便是屠城之时。地方官府惊奇地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跑来报名,自愿加入协助守城的队伍,守军的伤亡很快得到补充,随时能将从事辅助防御的军士调上城头投入战斗,后勤保障不再占用过多的兵力。

本来形势大好的东部战场,因独孤英的到来改变了态势,联军伤亡数万人,始终未能攻占两座府城,几次攻上城墙,守城将校们亲领预备队增援,拼死抵抗后将敌人的尸体抛下城去,府城顽强的抵抗牵制了联军主力,给后方整训的大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联军大将见府城久攻不下,下令停止攻击,让步兵在外面围困,集结骑兵精锐绕城而过,向帝**队防线后方穿插,想切断东部兵团的物资和兵员补充,借以调动独孤英派兵出城应战。

接到后方告急的文书,独孤英依然不为所动,下令各城守军不得擅自出城应战,将军们眼逐日减少,心中着急却不敢违抗军令,消息传到京都,军部两大臣急忙入宫去见国王,数十万大军让切断运输线,东部兵团局势危殆。

“陛下,军部命令出击拦截,郡主皆借故拖延,联军骑兵非但切断了主要运输线,更在后方大肆抢掠烧杀,前锋已接近京都地界。”

军令大臣详细禀报过东部战场局势,老国王望着他在心底叹息。数十年和平岁月,帝国将军们或许还懂得战术,但对战略部署却生疏得令人吃惊,连兵家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势布局的常识都几乎忘记了,文臣武将每日将好战必亡挂在嘴上,却闭口不提忘战必危的道理。

“破军营有何消息?”

“六战六胜,跳出包围后失去踪影,东海郡王放风说已消灭,各守备军团却在暗中到处寻找,破军营伤亡人数不详。”

老国王闭目思索,过了会问:“军部如何军营失踪?”军令大臣回答:“臣和老将们商讨过,破军营杀敌两万余,估计自身也伤亡惨重,在短期内难以再战。”

“孤接到密报,破军营六战不求杀敌,以抢夺战马为主,若伤亡惨重,高垣抢数千匹战马有何用?”

军部大臣答不上来,步兵在敌后还好隐匿踪迹,驱赶数千匹战马,破军营到底如何瞒过东海王耳目,若说伤亡不大,又为何不去袭击联军运输线,对高垣的屠城后的战术军部始终摸不着头脑。

“破军营将士再勇敢善战,毕竟只有三千来人,在东海郡打仗得不到补充,几场血战下来就会失去战力。孤猜测,高垣在造势,数千骑兵随时可能起攻击,东海王绝不想再有第二个滨海城,势必要加强各城防守,一个破军营销声匿迹,让东部兵团少抗击十几万敌人,躲藏战术比纵兵袭扰更有效。”

“臣思虑不周,幸得陛下指点。”

军令大臣毫不怀疑破军营对联军的牵制作用,但临风王数万铁骑有样学样深入帝国内部,对东部战局一样造成了很大困扰,京都各城守备军团断然不能出击,要防备其趁虚而入,清辉郡主又按兵不动,腹心之患该如何除去?军部曾想过动用骁骑营,又担心削弱京都防御兵力后,敌骑如到京都城下跑一圈,皇家的脸面往哪里搁。

“下令各城闭城坚守,让临风王的骑兵再靠近些,来了就别想再回去。清辉郡主要将其一网打尽,孤成全她,此战获胜则联军大事去矣。”

接近京都地界,联军骑兵将领传令收缩兵力,中军两万侧翼各一万,放缓度呈三角形向京都西部推进,他对骁骑营的战力不敢有丝毫轻视,用四万人去和六营骁骑正面决战,清辉帝国没一个骑兵将领有此胆魄。

“聚兵袭扰京都,在皇家脸上踩几脚就走,绝不可与骁骑营接战。”

临风王封地在帝国东北部,境内草原肥美森林茂盛,是清辉帝国最主要的战马产地,每年依靠战马贸易获利甚丰,但境内气候严寒人口稀少,此番被迫与东海王联手,忍痛派出十万精锐铁骑,为借助东海王解除北部兵团威胁,他帝国要拿他开刀,有意将祸水难移。

东海王当然也不傻,将骑兵派到最前方与帝**队开战,他的步兵跟在后面接收城池,将攻占各城的财富源源不断往东运,至于能分给临风王多少,就要兵团的实力和他的心情了。若非四家郡王唇亡齿寒,东海王不止一次想过,与皇家和解后强行留下战马,大不了将掠夺来的财富吐出去。

两座府城危机解除,独孤英总算放下心来,城中粮草充足,联军围困正合她意,想围城打援门都没有,她的眼光盯向后方的数万骑兵,确切地说是数万匹战马。

“大姐,记得运送破军营的水师吗?呵呵,一个骁骑营早偷偷藏在绮丽郡。京都会派几个营追击,这个营再从侧后拦截,临风王四万骑兵的下场早就注定。不过呢,战马归谁就要的本领了。”

“你想趁火打劫?好主意,说吧,让我和洁儿怎么做?”:

第212章 层层拦截

数千年来,清辉皇家与郡王公侯数十度交手,战况最不利时,敌人也未曾踏进京都地界半步,联军深入近千里,所遇抵抗虽说越来越强,但一直小心戒备的骁骑营却始终没出现。

“不能往前走了,传令,各队今晚早些安营,明日回撤。”

联军骑兵统领意识到情形不大对劲,进入京都地界后,村寨十室九空,连水井都填上了土,村民转移进了附近城镇,起初对坚壁清野的战术尚不大在意,骑兵不善于攻坚,但如连小城大镇都攻不下,怎配称临风铁骑,为掠夺粮草财物,预定好最方便的撤退的路线,联军索性攻城拔寨往前推进,借以掩饰对骁骑营的畏惧。

“将军,既然情形不对,为何不下令连夜后撤,尽快脱离险地?”

一名三十来岁校尉跟随在旁,对统领的部署大感疑惑,在绮丽郡就曾谏言不要进入京都,六个骁骑营如迎头扑来,临风骑兵难以挡其锋芒,而一旦让冲散队形再往回撤,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后有强敌衔尾追击,前有东部兵团拦截,四万人一个不好就得全部覆没。

“如不战而退,以后何以激励军心士气,临风铁骑的威名岂非丧在我手中。”

老将军心有苦衷又不便明言,临风王下令进入京都,已让军官颇为不满,又不允许与骁骑营接战,更将军官荣誉无情践踏,忠诚帝国,勇敢战斗,大多从童营出来的军官,厌战情绪逐渐挂上了脸,统军的将校又不能太严格,麾下作战最勇敢的军官,大半从标营走出,只求不违抗军令就好了。

安营后,老将军端起酒杯,向几名亲信军官苦笑道:“大军统一进退,遇到骁骑营还有一战之力,如三路匆忙后撤,骁骑营一个冲锋,就会让四万人变成散兵游勇,所以我才故意停下扎营,以便左右队向中军靠拢。”

第二天,联军骑兵以急行军速度退回三百里,扎好营盘后,将校们纷纷松了口气,骁骑营没有追来,丢脸总比丧命好。大军不战而退,让许多中下级军官对临风铁骑更难认同,在他们心中,战死在强敌刀下,也比畏敌避战好接受。

对战机的把握是衡量军官能力的重要尺度,当回撤的联军骑兵营地,炊烟在朝霞中将散未散之际,各营斥候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惊醒了将校们顺利退回联军大营的美梦。

骁骑营露面了,骑兵拉下面罩牵着战马,五个营摆出整齐的锥形阵,拦在联军骑兵后撤的路上。

“军部命令,给临风骑兵留一刻钟整队,帝国骁骑不屑于趁人不备偷袭。”

每座联军营地外都有几队骁骑在弓箭射程外扬声高喊,骁骑营出人预料地放弃偷袭的良机,给临风骑兵留出一个正面交锋的机会,一万五千对战四万,骁骑营似乎将敌人当成了不会反击的磨刀石。

“将军,不要上当,他们想趁整队之机冲锋。”

老将军鄙夷地看眼几名叫喊的校尉,将目光转向年轻校尉:“你觉得骁骑营的话可信吗?”

“将军,骁骑营如要偷袭,此时我们都在逃命的路上了。”

骁骑营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出现在退路上,如果趁夜偷营,联军骑兵的栅栏挡不住疾驰的战马,混乱中自相残杀都有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