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 >

第22部分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第2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能捉到的鱼都是小鱼苗,大鱼之类的贵的不行,不要说在农村里,就算是县城都很少有人吃的起。
“不用了爹,现在家里吃的挺好的。要是方便爹就给我再买点儿上次买的酸梅子回来。” 吴红儿知道如果她不说想吃点儿什么胡老屠一定得弄两条鱼回来,便推辞的说道。至于鱼太贵这种理由说都不要说。
“行,那酸梅子就是从你二姐夫他们社里弄得,啥时候想吃都有。”胡老屠笑眯眯的说道。不过显然他并没有因为吴红儿话改变主意,只是再原本要买两条鱼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酸梅子而已。
吃完了饭,吴红儿把要刷碗的李桂兰劝去休息,自己在那刷碗。不过最后还是没刷成,被胡国栋给接了过去。胡家的男人虽然都长了一个大个子,但是干起厨房的活来都似模似样的。
晚上回了屋,两口子躺在炕上,胡国栋一边摸着吴红儿微微凸起的肚子一边说一些每天必说的废话:“今天感觉还好吧?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你要是哪里不舒服就跟娘说,想吃啥也要直说不要不好意思。”
吴红儿头痛的点点头,这些话才开始或许还会感动,但是听了几十遍以后不嫌烦人已经是她十分忍耐的结果了。
说起来吴红儿的上辈子的孕妇比她现在还要娇气很多,别人不说就说她上辈子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即使是一根羽毛落在她身上也会被她闹腾的天翻地覆的。不过这辈子也许是因为身体素质都好的原因,大家对孕妇并不是那么小心翼翼的,孕妇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很正常。像是胡家这样把孕妇看的这样重的说实话还真不多。
本来吴红儿还没觉得怀孕有什么,甚至结婚前她也没把她娘说的争取早点儿怀个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想着一切随缘就好。但是看现在家里的情况,她不得不承认崔荣梅说的是对的。胡国栋或许不是,但是胡家老两口的确是在她怀了孕之后才把她真真切切的当成了胡家人的。

☆、第33章 买花布的准爷爷

胡老屠最后到底是按自己的想法来的;在镇上帮了两天忙回来以后;不仅提回来两条肥鱼,买了吴红儿想要的酸梅子;甚至还买了块儿布回来。胡老屠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但是大家都明白,这是买给孩子的。
现在最流行的布是的确良,但是的确良大人做衣服还罢了;做小孩子的衣服却不是那么合适;小孩子皮肤娇嫩,还是穿软一点儿的布料才好。胡老屠买回来的这块儿布是纯棉的摸着很软乎,颜色也难得的适合小孩子穿,但是一看就不便宜。胡老屠能做出买布的事儿来可见对这个即将降生的孩子的重视和期盼。
不过现在可不是后世,小孩子的衣服穿都穿不完。现在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这种价钱的料子别说是给小孩子,就是大人都舍不得糟蹋。连一向以孩子为重的李桂兰看着这块儿布料都肉痛了。
胡老屠被大家看的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说道:“这是碰巧遇到了,见这布卖的便宜,我就买了一块儿,你们最近不是在给孩子做棉袄棉被什么的吗,就用这个做吧。”说完他掩饰性的咳嗽了两声说道:“他娘,栋子媳妇儿前几天不是念叨过那什么酸菜鱼吗,你给她做了吧,我专门挑了两条肥点儿的鱼。”
儿子和儿媳或许不知道老头子的心思,但是李桂兰和胡老屠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了还能不知道?什么价钱便宜,一听就是骗人的。真当她是小孩子不成?恐怕买这点儿东西就把这两天挣得钱全花了出去吧,要不然帮着干了两天活,怎么可能一点儿别的东西都没拿回来?要知道胡老屠做婚宴的手艺在这十里八乡都是响当当的,在村里帮忙都得给几盒烟意思意思,还得让拿回不少肉菜回来。这次是去镇上,更不会少了。但是这老头子回来了一分钱不交,一点儿别的东西都没拿,显然是把钱花完了。
不过老头子也是心疼孙子,他今年都六十多了,如果是结婚早的,恐怕第四代都有了,他们家这才是第一个孙子辈儿,老头子看重也难免,说来说去也是她不争气,要不是一连串的生了那么多闺女,老头子怎么会馋孙子馋成这样,毕竟外孙子再多再亲,也不姓吴啊,等他们老了也不会给他们养老送终。
想到这里李桂兰心里的那点儿心疼便又都压了下去,不就是买了块儿布吗,他们家又不是买不起。她孙子难道还要穿别人家孩子剩的不成。这么一想,李桂兰越发觉得自己想的没错,她笑着接过了布去屋里放下,又去厨房收拾鱼去了。她准备今天先做一条,另一条留着明天顿点儿鱼汤给吴红儿喝。现在天儿已经暖和了,鱼这东西也放不了多长时间,干脆一起炖了得了。
可以想象,当天晚上吴红儿的晚餐又十分丰富,虽然她在胡老屠问她想吃什么的时候会懂事儿的推辞掉,但是现在已经摆在桌子上了,她还推辞啥。再说即使是她想推辞,肚里的那个贪吃鬼也舍不得让她不吃,仅仅是那道改良版的酸菜鱼端上来,她就馋的几乎都要流口水了。
吴红儿怀了孕,吴家也看重,虽然知道胡家一定不会亏待自己闺女的,但是当娘的总是不放心。吴红儿刚查出怀孕那会儿胡国栋就想借个小推车把人推回去了,想也知道在她的孩子没满三个月之前,胡家人是绝对不会放心她回娘家的,因此只能崔荣梅自己来了。
崔荣梅第一次来胡家是胡国栋和吴红儿从吴家回来半个月之后,她是带着大儿媳王荣花来的,陈香枝孩子小,高桂棉又怀上了,所以就王荣花自己一个人跟着来的。见自家闺女吃的好,也没什么害喜的反应,崔荣梅便放了心。本来她还担心女儿会不习惯或者万一有什么想吃的不好意思开口而受了委屈呢。
但是一来才知道,这哪里会受委屈,吴红儿什么都不用说胡家就好菜好饭的伺候着,她一露出想吃什么的口风出来便赶紧给做。重活更是不用干,吴红儿一伸手,她婆婆简直比闺女自己还紧张。这哪是伺候孕妇简直就是伺候祖宗。
饶是崔荣梅自诩自己是亲娘也不敢说她伺候的比李桂兰伺候的要周到,因此崔荣梅在胡家吃了一顿午饭便回去了。她老在这儿带着倒显得不相信亲家似的。亲家都做到这种份儿上了,她还能说啥。
但是又过了一个多月,崔荣梅在家里又有些坐不住了。算算红儿的肚子现在也快四个月了,本来以为满了三个月小两口会回来,但是前几天女婿是来了,但是女儿却没回来。女婿心情很好,还给家里提了不少东西过来,带来的消息也是吴红儿一切都好。不过崔荣梅没见到闺女总是放不下心来。虽然国栋说红儿身体状况很好,孕吐反应也没那么严重,但是没见到心里总是惦记着。
不过眼现在地里正忙,崔荣梅也抽不出时间过去,好不容易等春耕这阵儿忙过去了,崔荣梅才去了大儿子家一趟,准备让王荣花跟她去一下安平庄。
听婆婆这么一说,王荣花倒是一口就应了。其实她还真不担心小姑子会在婆家会过得不好。别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他们过去的那次,那时候红儿可才两个多月呢,胡家一家子就跟伺候祖宗似的。小姑子甚至跟婆婆说每天早上都能吃到鸡蛋,隔两天就能吃一次肉,平时在家里也不用干什么活,那日子滋润的简直让她这个当大嫂的都有些羡慕了。
崔荣梅也算的上是个好婆婆了,但是跟红儿的婆婆比起来还真的是差远了。人家那简直比对待亲闺女还要上心呢。
不过对着婆婆她却不能这么说,王荣花顺势翻出了自己做的两身儿小棉袄说道:“正巧我闲的时候也给孩子做了两身儿棉袄是照着东东他们三四个月时的大小做的,趁着这次机会也给红儿带过去吧。”吴红儿生产的时候是在十月份,出了月子恐怕都快进腊月了,因此王荣花做的这两身小棉袄都格外厚实,崔荣梅伸手摸了摸脸上就露出了满意的笑,说起来还是老大家的最懂事儿。
“行,我也知道胡家亏待不了她,前几天国栋来的时候说这孩子一顿能吃三四个鸡蛋呢,胡家这么可着劲儿的让她吃哪里能亏待的了她,但是我这心里就是放不下啊。看一眼我也就不惦记她了。”崔荣梅笑着说道。
“瞧娘说的,我都嫁过来这么多年了长时间不回去我娘还惦记呢,红儿才出嫁又怀了孕,您担心也是应该的。既然红儿来不了,咱们多去看看她就行了。咱们过去了还能跟着红儿一起吃大户呢。”说道最后,王荣花还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平时见你稳稳当当的,没想到你也是个促狭的性子,好了明天早上你就来家里吧,咱们一起走。”崔荣梅笑骂了王荣花一句便要离开,她也得把这几个月给吴红儿做的小孩子衣裳包被之类的整整,明天正好一起带过去。其实最关键的是她不会骑自行车如果会骑车的话她自己也能过去。
崔荣梅本来急着回家准备但是往回走的路上,却远远地看到了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大包小包的王兰,“哎呦,兰丫头回来了,怎么回来也不发个电报通知一声好让家里人去接你,看你抱着个孩子手里还大包小包的累坏了吧,来把东西给我我给你提着。”见王兰累的满头大汗的,崔荣梅连忙接过她手里的包袱,然后说道。
王兰脸上闪过几丝不自然然后说道:“我想着家里现在正是忙的时候,反正路也没多远便没让家里去接。”
“孩子他爸还好吧?听你娘说你去城里看你男人去了,怎么待了这么几天就回来了,好不容易带着孩子去了一次该多待两天的。”崔荣梅说道。
“他那也忙,我也惦记着家里便回来了。”王兰说道。
有了崔荣梅帮忙,俩人很快就到了王兰家门口,其实本来剩下的路也没多远了。“真是谢谢婶儿了,回家歇会儿吧。”到了家王兰心里也松了口气,跟崔荣梅寒暄道。
“我就不去了,你带着孩子赶紧回去休息休息吧,看着孩子也累坏了。”崔荣梅推辞道,王兰和孩子看着都有些累,她现在哪好进去打扰,见王兰娘迎了出来出来了,她又跟王兰她娘聊了几句便回了家。一边往家走她一边想,王兰这丫头真是太爱折腾了,这孩子还没满一周呢就抱着孩子瞎折腾,本来在家的时候那孩子还圆圆胖胖的小脸眼看着就瘦了不少,看着就让人心疼。


☆、第34章 探望

其实王兰这次带着孩子去看杜君王家父母是不同意的。女儿想去他们管不了但是孩子还这么小;跑那么远的路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可怎么办?这孩子从出生就是王母在带着,王兰不心疼她还心疼呢。
不过王兰的倔脾气上来了,谁也挡不住。自从上次杜君写信回来说想儿子了她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把孩子带过去给杜君看看,尤其是杜君过年也没回来之后;她心里的这点儿念想也就更厉害了。
杜君过年不回来一是为了节省那点儿车费,二是这么多年没在家里过年了家里人舍不得让他回来。就这么着他也就留在家里过年了。
王兰不傻;杜君现在是大学生,再不是当年那个连饭都吃不饱还要自己接济的贫困知青了。现在她留在老家,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杜君有个外心她哭都没处哭去。
正因为如此她才信念坚定的一定要过去看看,别的不为;就为了宣誓一下自己的主权;也告诉杜君身边的人他是有妻有子的;别人别想打他的注意。而且她跟杜君这么长时间的感情也不是随便说的,她相信现在杜君对她的心是真的,但是至于能否禁得住时间的考验就要看命了,而她王兰偏偏是不认命的。就算是杜君有外心,她也得把他的外心给斩断了。
基于这个理由,不管王母怎么说王兰也坚持要带着孩子过去一趟,年底下攒了一点儿钱也全都得花了。王母火了干脆放话说再也不管她的事儿了,因此这次王兰回来才没给家里发电报,一点点儿的往回走。
王兰在杜君那里待的时间并不长,加上来回也才半个多月的时间,她在杜君那里满打满算也就待了十天。不是她不想多待一段时间,实在是杜君那里没地方。杜家就是普通工人家庭,一大家子人挤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要王兰说杜家那房子加起来也不如她家堂屋敞亮,在那样一间屋子里待着她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但是就是这样杜君的亲人还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看的王兰心里既腻歪又好笑。也不知道杜家人是凭什么做出这样一副嘴脸来的。明明对她拿来的东西一脸觊觎的样子,但是接受时还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
是,她对杜君是十分迁就甚至还有几分低三下四,不过那也仅仅是杜君一个人而已。真当她是泥捏的吗。如果他么真这样想,那就错了。她王兰历来就不是一个好欺负的。如果她真是个软性子,早在家里被嫂子们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她一个出嫁的闺女住在娘家不说,爹娘还得时不时的补贴,放在哪里当嫂子的也不能忍。跟农村妇女说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