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

第224部分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第224部分

小说: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爽看着两个还很单纯的小伙子,挥着竹竿又给他们示范了一遍。这两个人本来就不是笨人,由顾爽在示范了这么一遍后,也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三个人一起干就快了许多,很快,顾爽带来的水桶就盛满了。

三个人回去的时候,就见郑老爷子、王锁柱带着宝宝已经捉了半桶鱼,鲫鱼鲢鱼什么都有。

宝宝正在缠着王锁柱老人表演空手捉黄鳝,王锁柱老人摸着宝宝的脑袋道:“小家伙,这个时候可不是捉鱼的时候啊,这个时候要是捉太多的鱼,咱们往后可就没鱼吃了。”

听了这话,顾爽不由暗暗佩服。

虽然老人们不懂得什么叫环境保护,什么叫资源永续再利用,但心里却自有一种行事准则。懂得该如何保护资源、保护鱼类呢!

这不仅又让顾爽想起来一件事,满清时期,因为满族本就是狩猎民族,马背上的天下,为了使后代们弓马娴熟,不至于丢了骑射的立国之本,几乎每年都会在皇室的带领下去围场狩猎。但是,即使是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狩猎规则,那就是只射杀成年的雄兽,小崽儿和怀孕的母兽是不会猎杀的。这也应该是最原始最朴素的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吧!

只可惜,前些年因为人们都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滥杀滥捕,滥砍滥发,还有大面积地开荒种地,毁林种地……等等等等,以至于导致了环境破坏严重,当沙尘暴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当沙漠几乎就要将京城吞没,这才给人敲响了警钟。

好在,经过几年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一些被破坏的山林、草原渐渐有了复苏的趋势。

不过,每每看到节假日旅游景点,特别是那些天然的旅游景区人流滚滚的时候,顾爽还是忍不住想,十年之后,这些存在了千百年的美景还能看到吗?二十年之后呢?三十年……

“妈妈,妈妈,你给我捉黄鳝……”宝宝被王锁柱老人拒绝之后,还不死心,跑到顾爽跟前请求来了。

顾爽收回跑远的思绪,蹲下和宝宝目光平视道:“宝宝,刚刚王爷爷不是说了,现在捉鱼,将来就没鱼吃了……”

宝宝嘟了嘟嘴,好像很委屈,扑进顾爽的怀里嘟哝道:“妈妈,我只是想让爷爷看看……”

哦,原来是这样。宝宝这是想向郑老爷子显摆显摆徒手捉黄鳝的绝技呢!

顾爽笑笑,捧着宝宝的小脸亲了一口,附在他的小耳朵上道:“那你把这句话向王爷爷说清楚试试!”

宝宝还是有些疑惑,但还是听话地跑到王锁柱身边,拉着王锁柱的手道:“王爷爷,你只给爷爷看看就好。咱们不把黄鳝捉走,行吗?”

王锁柱老人看宝宝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又这么说,也就松了口,呵呵笑道:“好,那就让你爷爷看看!”

“噢!”一听王锁柱老人答应了,宝宝立刻欢呼起来。

王锁柱老人徒手捉黄鳝比顾爽可是熟稔的多了,沿着水岸走了几步,选好一个黄鳝洞,将手伸到水面以下,“咕、咕、咕……”手指击打着池水,发出一声声奇怪的响声,郑老爷子、陈叔,包括那俩警卫员都一脸地好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王锁柱老人的那只手。

一道黑影从洞里探出了头,王锁柱老人的手极快,眨巴眼的功夫,王锁柱老人已经从水中拎出了一条近两尺长,足有宝宝胳膊粗细的大黄鳝。

“嗬,这家伙够大,能有两三斤吧!”郑老爷子立刻发出一声赞叹。

王锁柱老人笑笑,道:“三斤二两半!”

“哈?老弟能估的这么准?连半两都能估出来?”郑老爷子有些不太相信。

“既然捉到了,就让你妈妈带回去养着吧!”王锁柱老人笑笑,将那条黄鳝也放进水桶里,又道,“逮鱼逮多了,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吧!”

郑老爷子点点头不再说话,那俩警卫员却仍旧有些怀疑,偷偷地对视了一眼,准备回去找个称称一下看看。

除了那条黄鳝,其他的鱼也不少,一行人满载而归。

顾爽看郑老爷子和王锁柱老人投契,干脆留了王锁柱老人吃晚饭,老哥俩,加上顾爸爸和陈叔,喝了几杯酒,都高兴的很。当然了,郑老爷子没能多喝,还是两小杯。不过,这已经比在京城时的一杯多了一倍,老爷子也懂得知足常乐,倒也满意的很。

晚饭的餐桌上自然多了两道鱼菜,一道奶汤鲫鱼,一道干炸小鱼,郑老爷子吃的连连夸赞,只说还是野鱼的味道鲜!

吃过晚饭,顾爽回到房间哄了宝宝睡着,就给郑卓然打了个电话,将白天郑老爷子和王锁柱老人商量着去捉野蜜蜂的事儿和他说了。

郑卓然乍一听到郑老爷子要去捉野蜜蜂也吓了一跳,但又很快平静下来,让顾爽说说具体情况。

顾爽就把王锁柱老人说的,周围的荒山上有很多野蜜蜂窝的话说了,还讲了郑老爷子自述的小时候的丰功伟绩……郑卓然越听,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老爷子自从退下来之后,因为身体一直不好,就被家人圈在家里,闷了也只能在那个温室里一个人坐坐……

那样的时候,老爷子该是怎样的孤单啊……

“……唉,我见老爷子那么高兴,也真的不忍心阻止他去。我都想了,实在不行,就找几个小伙子带着滑竿跟着,老爷子累了,就让老爷子坐滑竿回来……”顾爽说到最后,也是不胜感慨。

听了这话,郑卓然心中的愧疚更甚。顾爽才认识老爷子几天,却真正能够体谅老爷子的感受,亏了他们这些人自称孝顺,却扼杀了老人的欢乐和自由!

罢了!实在不行,他把手头的工作赶一赶,回去陪着老爷子进山就是了。

拿定了注意,郑卓然安慰了顾爽一番,并说自己这段时间正好不忙,把前几天积攒的一点儿工作处理掉,就能回来了。

顾爽一听也放下心来,有郑卓然在,她就不用担心了。而且,她也不太担心郑卓然的工作,郑家的产业毕竟是发展了几十年的,各种机构人员配备完善,就像一个加足动力的机器,自然而然地会按部就班地运转,郑卓然作为掌舵人,倒是不需要时时刻刻地盯着的。

而且,郑卓然已经接受家族产业一年多了,各种人事、机构关系也都理顺了,既然他说可以,她也就相信。郑卓然并不是那种因私废公的人,也不是那种不知深浅的人。

既然定下了计划,顾爽不但不再担心,反而开始替两位老人的捉蜂计划筹备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顾爽吃罢早饭,就去了王家营子找了王锁柱老人说的老木匠,订了蜂箱、剿蜜桶,又打听着去了一趟市区,购买了防蜂的纱帽手套什么的,最后,又探查了一下去荒山的路,准备好了越野车。

这样子,就可以直接坐车直到山脚下,仅仅只是爬山,山坡也比较缓和的情况下,也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郑老爷子的安全。

忙忙碌碌一上午,等顾爽转回来,却发现郑老爷子不见了,连陈叔和两个警卫员都不见了。

难道是老爷子等不及已经上山了?

顾爽心中大急,忙去问了顾妈妈和周老太,这才知道,老爷子今天听说顾爽建了养老院和小学,居然去那里了。

顾爽打电话联系了一下陈叔,确定郑老爷子正在养老院里和几个老人说话呢,好的很,这才放下心来。又去午后的水池里换了一遍水草,将那些结满了鱼卵的水草移到准备好的大缸里,这才匆匆忙忙赶去养老院。

到了那里,顾爽进院子一看,郑老爷子正和几个身体好的老人在翻腾那块小菜园子呢!

大老远就听到郑老爷子和那个叫许大海的老汉(就是顾爽过年前见到的生病老人)在说:“老兄弟,我这里种辣椒,就种哪种羊角辣,那个炒菜最出味儿。晒干了,烤一烤,放在石臼里,放上花生米一砸,那叫一个香啊,就着那个,能多吃俩馒头!”

得!顾爽一听郑老爷子这是又说到年轻时的事儿了。

现在的郑老爷子,别说多吃俩馒头,一顿能吃上俩馒头,一家人都不知能高兴成什么样儿。

自从到了这里,还是老爷子胃口好,一顿饭也不过吃一碗半米饭,这还的说用的是那种四寸的小饭碗。恐怕一碗半饭也抵不过一个馒头。

许大海老爷子显然也很高兴,一边儿用木棍儿敲着土坷垃,一边儿说:“我还是种黄瓜,这个时候种下,等到秋风凉了正是结的多的时候,黄瓜韭菜两头香,摘一根,放井水里一洗,清香甘甜,嘎嘣脆!”

两个老头儿说的热闹,旁边一个老太太的声音传出来:“那好,我就种韭菜,韭菜饺子,韭菜饼,都好吃着呢!”

顾爽探头一瞧,嘿,原来是二嬷嬷蹲在郑老爷子旁边儿,正抿着嘴在那里用小铲子划线准备撒种呢!

麦子嫂隐约听到了汽车的动静,却没在听到人说话,疑疑惑惑地走出来,正看到顾爽站在门口看着那几个老人在忙乎呢。

昨天顾爽忘了说这块小菜地的用处,老人们嚷嚷着种,她也没使劲儿拦,此时看到顾爽进来也不说话,只站在门口看着那几个老人,不由心里打鼓。

顾爽可是千嘱咐万嘱咐让她照顾好这几个老头老太太的,这才一天,再转回来却看到那几个老头老太太正在种地……这会不会意味是她故意苛待那几个老人呐?

“顾总……”心里有些担忧,但既然被顾爽碰上了,麦子嫂也只能上前解释。

哪知道她刚开口,就被顾爽抬头摆了摆手止住了。

麦子嫂走到顾爽身边,却听到顾爽小声道:“你去忙吧!我是来看我们家老爷子的。”

麦子嫂看了眼那个气势很足的老人,这才了然,还以为是哪里来的老头儿呢,没想到是顾总家里的。不过,看顾爽的表情不像是要怪罪她,其他的事儿,她也就不管了,顺着顾爽的话进了厨房,不过,却很快沏了一壶茶出来。

顾爽接过茶,对麦子嫂笑笑,然后就招呼几位老人:“爷爷,我看你们干了不少了,先歇会儿,喝口茶吧!”

“嘿,你这丫头啥时候来的?”郑老爷子看到顾爽很高兴,笑呵呵地招呼着几个老哥老姐过来休息,一边又对顾爽道,“小爽丫头啊,爷爷我要在这里种辣椒,到了秋天,我们就能吃上辣椒啦!”

顾爽抿嘴儿笑着,将茶杯递到老爷子手里,又给其他几位老人都倒了茶,还招呼被郑老爷子当劳力使唤正在拿着铁锹挖地的俩警卫员和陈叔也来歇会儿,一边儿对老爷子道:“爷爷,种辣椒好哇,咱们家里都喜欢吃……对了,改天赶集的时候,我去给您买些辣椒苗回来……”

“哦,对,对,对,种辣椒是需要苗子的。”郑老爷子好像一下子想起来似的,又道,“我要种羊角辣椒,那个你可不懂,啥时候赶集,我和你一起去!”

顾爽听了就知道,老爷子这回从京里出来,简直就像小孩子放了风,对啥都感兴趣,都想去看看,这回是听她说到赶集,也想去看看热闹了。

顾爽也不点破,笑着答应着:“好,好,好,等到赶集那天,我开车来,拉着您和这几位嬷嬷、爷爷一起去!”

“嘿,还是小爽丫头想的周到!”郑老爷子赞了一句,回头又和几个老人说了,然后感叹道,“赶集,赶着牛车去,那才叫对味儿呢!”

呃,顾爽脸上的笑僵了一下。

牛车?养殖场倒是有牛,可那都是肉牛,还真没有拉车的老黄牛。

而且,非但她这里没有,即使王家营子这四个村子比较落后,村子里也早没了养牛养驴的,更没有了牛车、驴车了……

郑老爷子在结识了王锁柱老人和养老院里的几位老人之后,又很快地认识了刘向军和宋淑清几位老人,嗬,这回,老爷子真的算是游鱼归海。不然就是去找刘向军等几位老人养养花,下下棋,就是去养老院和那几个老人聊聊天,种种菜,每天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还基本上每天都把宝宝带上,只不过,是有那两个警卫员抱着就是了。

别看蜂箱不大,但是因为活计很精巧,那个剿蜜桶更是要求契合,否则就不好用,所以,王锁柱老人和郑老爷子有点儿失算,没能尽快实现去捉野蜜蜂的愿望。

不过,郑老爷子和那些老人们玩的热闹,也没怎么在意就是了。

眼看着过去了几天,梨花和苹果花已经开到了最盛的时期,这也就标志着,花期即将过去了。

终于,顾爽接到电话,说是蜂箱和剿蜜桶都做好了,顾爽派人去把蜂箱拉回来。她自己则正忙乎着,给先期孵化出来的黄河鲤鱼鱼苗分池。就是从最初的大水缸里,移到育苗池里,并减小鱼苗的放养密度,以利于鱼苗的健康成长。

鱼苗分池,有技术员带着员工们去做,顾爽则将终于孵化出来的黄河刀鱼小鱼苗分开。

若说黄河鲤鱼的鱼苗是一条细细的黑色线头儿的话,这黄河刀鱼的小幼苗就是一根极细的,几乎看不清的银色线头儿。

那么一点点,颜色又与水接近,顾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