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

第439部分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第439部分

小说: 宝宝娘的都市田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茶叶杀青,用猛火;第二步继续炒制,这一次有整形的作用,用中火;第三步则是炒干和后续整形,用的是文火,温度最低。三步下来,茶叶仍旧带少许水汽,需要摊晾在通风处风干,即成成茶。

这一套工艺流程下来,在杀灭茶叶本身所含酶类物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的原色原香。非极品茶叶不能用。至于全发酵、半发酵的茶类,在胡俊修口中,则都是次等茶才会使用的工艺方法。

炒制茶之前,首先要分档。就是要将肥壮的茶树叶芽和稍微瘦小的叶芽分开。但是,顾爽和胡俊修采摘的茶叶,都是选优采摘,采摘量又极小,没有破损叶片和瘦小叶芽,这一步就被省略掉了。

胡师傅亲自上手,顾爽就做了烧火工。无烟的优质木炭在三个灶洞中燃烧,分别需要掌握武火、中火、文火三种火候,也需要专心致志,一点儿不能分神,火大火小了,都会导致茶叶炒制的失败。

还好,顾爽小时候烧过柴灶,也跟着胡俊修炒过几次茶了,对烧火的火候掌握基本上也娴熟了。

两个人分工合作,虽说炒制比较精细繁琐,可也没用太多时间,大半斤一线雪茶炒制,用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将炒制出来的茶叶分摊在两张细蔑竹箪子上,两人回顾家匆匆吃了早点,并嘱托顾妈妈中午下午三点收茶,然后就出了门。

两人带着一小袋鲜茶,乘飞机直飞杭州。

杭州盛产茶叶,最有名的就是杭州龙井茶。龙井茶又以狮峰山所产为最佳。

两人下了飞机走出机场,就看到一个接人牌子:胡俊修。

顾爽自觉地退后半步,跟在胡俊修身后。路上胡俊修已经向顾爽介绍了他此次所托的人,是他同族的一位二哥,叫胡俊承。如今是杭州最著名的鉴茶师之一。鉴茶师就是品鉴茶叶品质,并给茶叶评定品级的人。所有特级和一级茶都要有鉴茶师出具的鉴定证书方能发售。当然了,中档茶和低档茶是不在此列的。以次充好的茶叶同样也不会有鉴茶师开具的品鉴证书。

顾爽视力好,第一个看到接机牌子,举着牌子的则是一位二十来岁的清秀小伙。

“胡师傅!”顾爽碰了碰胡俊修,示意他看过去。

“哎,就是他们……元明!你们来啦……”胡俊修前半句用的是普通话,后半句则改成了吴语方言,顾爽听得微微一愣,还好,这句话,她好歹听明白了。元明,估计是小伙子的名字吧!

“五叔公!”小伙子听到胡俊修的呼唤,也立刻笑着迎上来。

两方汇合后,顾爽才知道,元明是胡俊修二堂哥的孙子,所以称胡俊修为叔公,也就是s省叔伯爷爷的意思。然后,也见到了胡俊修的堂哥胡俊承,一个身形清癯的老人,大概有近七十岁了,却仍旧精神矍铄,神情开朗。

两位老人相见,“二哥!”“五弟!”的呼唤后,相互拥抱一下。

春节之时,胡俊修回老家祭祖,恰逢胡俊承迎接新的采茶季的到来,工作繁忙,没能回家,所以错过了一次会面。阴差阳错的,两个老兄弟已经六年未见了,此次相见,自然格外亲热。

双方互相介绍了一下,然后一起走出机场,坐上胡元明的车子,直奔出产正宗西湖龙井茶的所在:翁龙满杨。

所谓的翁龙满杨,说的就是当今被确定为最正宗出产西湖龙井的四个村子:翁即翁家山村、龙即龙井村、满即满觉陇、杨即杨梅岭。还有

一种说法是‘翁龙满杨梅’,梅则是指的梅家坞。

说起来,梅家坞之所以被列为龙井茶的正宗产地之一,还是因为当年从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五次视察梅家坞。不过,历史的成河烟云人物风云都已经成为往事,只有一片片茶山仍旧翠绿如碧。

一路上,胡俊承微笑着给顾爽脱盲,并告诉顾爽,虽然现在梅家坞名声在外,许多媒体机构也把梅家坞出产的龙井茶也列为正宗出产,可在当地的许多茶农心中并不认可这种说法。

龙井产区都集中在西湖西南,从东郊的机场驱车通过机场高速,过钱塘江大桥,首先到达了第一站满觉陇村。

时间已是下午四点,外边下起了蒙蒙细雨,下的车来,抬眼望去,四面山上凝碧滴翠,笼罩在雾一般的烟雨之中,半隐半现,恍如人间仙境。

顾爽和胡俊修只是在机上吃了一点午餐,早已经饿了,而胡俊承祖孙俩赶往机场接机,想必午餐也用的匆忙,于是顾爽就提议先吃过饭再去拜访约好的茶农。

胡俊承笑笑,回头,一名身形清瘦,皮肤微黑的人已经从路旁的一座亭子下走了出来:“哎呀,胡老师,您终于来啦!”

胡俊承笑着和老农握手,又回头给顾爽两人介绍:“这位就是满觉陇村的村长满玉泉,他们家里也有茶园茶厂。”

“呵呵,我们这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的!”满村长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笑着和顾爽等人寒暄,然后也坐上车子,引着往村子里走。

走了大概有三四百米的样子,车子在一栋山间别墅前面停了下来。

顾爽下车之间四层的白色小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之间,清幽叠翠,宁谧安然。而且,往旁边看,相邻最近的小楼也有二三百米的样子。小楼都是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却又自然成趣……总之一句话,非常美,比顾爽见过的许多休闲度假村都要漂亮。

“这就是我的家啦!请进,请进!”满村长一句话,让顾爽不由吃了一惊,她只把这一栋栋小楼当做旅游度假村了,没想到,如此美景如画的住所,居然是一家家农舍!这着实是大大出乎顾爽的意料了!

“满村长,你们这儿实在是太美了!”顾爽忍不住赞叹。清瘦的满村长却只是淡然地微笑,显然,这种夸奖他听得太多了,早已不以为意了。

满村长带着顾爽一行直接走进了院子中的一派大房子里。

“这里原本建了做车库的,后来改成了炒茶车间。”满村长边行边做介绍。

大房子用的卷帘门,其中两扇门卷起,很远就能看得到房中的情形。一排七位炒茶师傅,正守着自己的炒茶锅在炒制着茶叶。碧绿色的叶芽随着炒茶师傅的手,在炒锅里旋转、翻滚、腾跃、舞动,炒茶师傅们的手法非常娴熟,她几乎看不出炒茶师傅手的动作,只看到一片碧绿在炒锅中不断旋转着,渐渐释放出茶叶中的水汽,茶叶形状也从舒展的叶芽,变成一片片扁平的黄绿色片状茶叶。

顾爽好歹也算跟着胡俊修炒过几次茶,看着炒锅里茶叶,渐渐成为扁平的条状,条索整齐干爽,就知道,这应该是龙井茶炒制的第三道工序。这一道工序炒制完毕,就应该是成茶了。

胡俊修见顾爽看的入神,悄声道:“看吧,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炒茶大师。你看,坐在做外边的就是这里的首席炒茶师傅,之后,位次以此类推,这是行里的老规矩!”

顾爽恍然,没想到,炒茶行当里还有这样一门规矩。

很快,门口第一位炒茶师傅炒制完一锅茶叶,出锅放入竹箪子里摊晾。

胡俊承笑着招呼顾爽:“小顾,把你们的茶拿出来,让这位师傅看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就是尚凡

第三百一十三章 就是尚凡

顾爽真正了解到,为什么说炒茶师傅赋予了茶叶灵魂。

同样的一线雪鲜茶,就是因为炒茶师傅的不同,味道也出现了差异。有胡俊承这样的一级鉴茶师,和胡俊修这样的老茶人在,众人的手艺评定就变得很简单了。择中选优,胡俊修和顾爽选了两个炒茶师傅,聘请其去南市炒制春茶。而作为高级炒茶师傅,工酬自然也比普通炒茶费用高得多。

一般的机制炒茶,每斤费用压条是50元左右,纯手工的人工炒茶费用一般在100元,高级师傅一般在一百五到二百元,顾爽直接开出了三百元每斤的工费,这就是的两位获得录用的师傅欣喜不已,在落选的炒茶师傅艳羡的目光中,与顾爽签订了用工合同,同时拿到了顾爽率先留下的两千元路费。

雇佣到最好炒茶师傅,顾爽放下心中大事,也变得轻松起来。

虽然她种茶,机缘巧遇还得到了一线雪和三生两种极品好茶,却对茶园、对种茶、制茶、炒茶、品茶等茶文化并不熟悉。当真正置身在这一片绿色清新的世界中时,她才似乎真正感受到茶的清远幽香,淡雅致远。整个人似乎都被这湿润美好一切给净化了,变得安静而透明了。

没了心事,顾爽和胡俊修不由起了游兴,索性由胡元明带领着,在龙井茶产区畅游了一番。

正宗西湖龙井茶产区极其狭窄,最宽泛的定义就是‘翁龙满杨梅’五个村子。顾爽一路慢慢走来,看到许多来龙井产地问茶的游客。大家赏茶园葱郁,看炒茶技艺,品清茶一杯,放松身心情怀,在浮躁繁忙的人生中,偷来半日悠闲。

整整一周,顾爽徜徉在飘着淡淡雨雾的茶园之中,看茶、品茶,感悟人生。

最后,在她的要求下,胡元明带领她来到所谓的吴越龙井产地,当地茶农称之为‘大棚茶’。这里的茶树都生长在大棚之中,大棚的存在,使得新茶上市的时间足足提前了近两个月。

顾爽看过来的天然茶园中,原始种的茶叶刚刚采制完毕,不过,采过茶的茶树也仍旧葱郁繁茂,叶片光泽油润,反观这里的大棚茶却已经满是枯枝败叶,一派颓势。

因为胡元明的身份是杭城比较有名的茶叶经销商,经营着一间颇为成功的茶叶营销公司,所以各处茶园的主人对他都待若上宾。很主动地说,他们的茶自从二月初就开始采摘春茶,而且四季都采。只不过春秋茶是作为龙井销售,夏季采的茶叶则是用来制作乌龙茶。

顾爽听了吓了一跳,乌龙茶和龙井茶完全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茶叶品种,怎么可能在一棵茶树上生产出来呢?

不过,这话,她没能问茶园的主人。从大棚茶茶园中出来后,她向胡元明和胡俊修请教。

胡元明只是含笑摇头,胡俊修则比较直接了:“种茶的制茶的知道两种茶不同,但是喝茶的呢?绝大部分还是不知道的。”

于是,顾爽恍然。

“他们家的茶树可真够累的!”顾爽发出如是感叹,引来胡元明和胡俊修的一阵笑声。只是,这笑声里,怎么听怎么带着些许无奈。

因为大棚茶的所见,三人都有些败兴。

如此,顾爽更加佩服那些坚持一年采摘一次的茶农们,于是驱车原路返回,准备购买几斤正宗的龙井茶回去。车子行驶中,迎面看到七八名中年女子神情憔悴,衣衫陈旧地从山上下来。

顾爽很是有些愕然,这样清幽雅静的山水,孕育出来的不应该是清丽的女孩儿吗?这些蓬头垢面的大妈实在是与周边的风景极不协调。

在看到女人们或拎着或背着的竹筐中的鲜茶之后,顾爽有些不敢相信:“这些都是采茶女?”

胡元明点点头:“因为人工采茶又苦又累,当地人都不乐意做,这些人大都是从其他省市过来的务工人员,一天五十元工资,包吃住!”

顾爽无语。

透过车窗,她看向路边拖着疲惫身体拖沓而行的女人,她们的面孔黧黑憔悴,她们的头发蓬乱甚至垢结,她的衣服陈旧,还有,那拎着竹筐的手,粗糙污黑,特别是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端,茶叶的汁液早就浸润到了她们的皮肤、指甲里去了,成了泛着墨绿的暗黑色……

车子超过这群采茶女,眼前的景色没了采茶女的倒衬,复有明丽水润起来,可顾爽的心,已经没了最初的一派宁静轻松。

买了几斤龙井茶,一个个很古朴的纸质包装,让顾爽微微展开一抹微笑。这让她想起小时候顾爸爸带她去买茶叶的情形,也是用茶叶包成方方的纸包,不同的只有捆扎的绳子,小时候的是纸拧成的纸绳,现在用的则是塑料绳而已。

当然了,当年顾爸爸带她买的茶叶都是最末等的茉莉花儿,十几块一斤。即使那么廉价的茶叶,也从没超过半斤,都是论两买的。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时用的。

拎着几包茶离开茶山茶园,几天来一直氤氲着的蒙蒙细雨突然停了,明亮的阳光穿破云层照射下来,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顾爽默默地回头,看向阳光照耀下郁郁苍翠的茶山,因为连日的绵绵细雨,茶山上蒙了一层薄薄的雾气,白色的薄雾缭绕在苍翠的茶园之上,飘渺清灵犹如仙境。如果,没有看到大棚茶,没有看到那一个个采茶女,或许,顾爽会只是简单地欣喜,轻松地欣赏,可是看了那些美丽背后的真实之后,她的心却不再轻松,她的意志却更加坚定。

如果,当年没有努力地学习,没能考取大学,她或许也已经成了那采茶女中的一员。如果,没有这几年的努力,她也根本没有底气要做最好的茶。

是了,她曾经不幸,可是,她又如斯幸运,得到了太岁、血果、紫玉……得到其中任一种,都是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