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匹夫的逆袭 >

第408部分

匹夫的逆袭-第408部分

小说: 匹夫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上清水就算不错了,别穷讲究了。

“那那那富豪们喝什么?”有个比朱小强还年轻的结巴小伙子傻乎乎的问道。

“废话,富豪当然喝欧洲进口的矿泉水,玻璃瓶装的那种,一小瓶就得几百块。”朱小强适时卖弄着自己的见识。

“强强强,强哥,咱咱咱,咱以后也能喝上几,几百块一瓶的矿泉水吧?”结巴小伙瞪着眼睛,望着远处灯火璀璨,纸醉金迷的迪拜夜景,痴痴地问道。

“能,一定能。”朱小强斩钉截铁的说道。

一夜难眠,迪拜夜间温度也极高,白天被晒透的土地夜晚散发出热量来,集装箱改造的铁皮屋毫无隔温能力,热的人辗转反侧,汗流浃背。

就这样等了整整三天,劳务公司的人连影子都不见,包括十三名中国人在内的五十名外来劳工陷入绝境,他们的护照都被收走,语言不通,异国他乡,虽然没人看守,但也不敢走出营地,只能每天花钱从邻近的孟加拉建筑工人那里买东西吃。

第四天,就在朱小强等人商量着进城去找中国领事馆的时候,劳务公司的人终于来了,给每个人赔礼道歉,说是经过他们紧急协调,终于联系上另外一家用人单位,待遇变动不大,不过工作地点不在迪拜,而是换成了科威特。

大家一想,科威特也不错,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在那儿打工,一样能赚大钱。

工作人员给他们每人一份新合同,满纸都是阿拉伯文,大家也看不懂,到这份上也没啥可顾虑的了,一个个签了字按上手印,听天由命吧。

五十个劳务人员再次登车,这回不是豪华的凯斯鲍尔了,而是印度出产的tata长途客车,又破又旧还没空调,行驶在沙漠公路上,就跟烤炉里的面包片差不多。

朱小强在颠簸中居然睡着了,在梦中他变成了阿拉伯王子,英俊潇洒,白衣飘飘,坐着飞毯迎娶美丽的公主……

大漠夕阳,驼铃悠扬,不知道开了多久,长途车终于通过了边境,又是漫长的跋涉,第二次通过边境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傍晚,沙漠上拉着铁丝网,所有指示牌上都是阿拉伯文字,大家两眼一抹黑,啥也不认识,只能猜测过了这道关口,就是科威特了。

可是情况有些出乎意料,长途车继续前行,前路漫漫,两旁沙漠里居然有炸飞的坦克炮塔残骸,朱小强知道当初海湾战争的时候,有条著名的死亡公路,联军的飞机在这条道路上将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出的部队杀的血流成河,大概就是这条路了,不过,为什么一直向北呢,向北不就是伊拉克了么?

他的怀疑终于变成了事实,长途车进了一座城市,满眼都是破败景象,哪里有豪华都市科威特城的样子,事到如今,劳务公司的人才说了实话,和你们签约的是伊拉克公司,这里是纳西里耶,以后你们就在这儿工作吧。

众人终于明白,他们被卖了,就和上世纪的华工一样,被人当猪仔卖了,连人身自由都不能保证,就这样沦为奴隶了,大家怒不可遏,吵吵嚷嚷,可是当挎着ak47的警察气势汹汹地出现后,就都消停了。

合同白纸黑字,违约要缴纳罚金的,况且在人家的地盘上,把你弄死也就弄死了,大使馆也不会为你一个小老百姓出头,人离乡贱,就是这样残酷,谁也不想变成伊拉克沙漠上的一具干尸,所以闹归闹,最终还是妥协了。

他们被卖给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人,每人月薪三百美元,也就是不到两千块人民币,为了挣这点钱,千里迢迢跑到外国,还交了几万块的中介费,简直就是坑爹。

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朱小强俨然成了劳工中的主心骨,他悄悄告诉工友们,忍辱负重干下去,瞅机会逃跑,到巴格达去找中国大使馆求助。

“强强,强哥,听说巴格拉那,那边在打仗。”结巴小伙说。

朱小强傻了,北边isis闹得凶,南边沙特和科威特边境有军警把守,偷渡搞不好是要击毙的,到处都是沙漠,路牌也不认识,走哪儿都是一个死啊。

……

朱小强梦碎伊拉克的时候,刘汉东正在科林酋长国和秦家兄弟筹划大计,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与赛义德殿下搭上线,以中炎黄办事处的名义求见殿下是不可能的事情,科林虽然是小国,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府各个部门一应俱全,就算是中炎黄老总宋剑锋亲自来,也只能和外交部长进行会晤。

以大使馆的名义搞活动,把赛义德殿下请来,也是不可行的,因为科林酋长国目前的风向是亲近欧美,和中国只保持着不咸不淡的常规关系,即便是赛义德殿下本人,也并不是亲华派,他仅仅是想借助中国的资源而已,即便如此也只是有关部门的猜测,赛义德殿下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中国的好感,他甚至从未去过中国。

而且,王储是个非常多疑的人,他痛恨一切针对自己的阴谋,哪怕是善意的,如果不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刘汉东在迪拜救过赛义德的恩情,就会产生反效果,造成极坏的后果。

刘汉东不耐烦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二部是干什么吃的?”

驻外武官大多是总参二部派出的情报军官,秦鹰扬显然就是此类,按说这种人应该手眼通天,资源无限,可是秦鹰扬却两手一摊,无可奈何道:“你要搞清楚,科林的资源很有限,即便把他们的油田全拿下,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油船一样要走霍尔木兹海峡,一样要走印度洋、马六甲,本质区别不大,所以我们能拿到的资源很少很少。”

刘汉东问:“很少很少是多少?”

秦鹰扬说:“只有我自己,现在又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援,一共有三个人了。”

刘汉东和秦显扬面面相觑,合着强力支援就是他俩啊。

“这个计划是我提出的,我们部长让我尝试一下,如果可行,外交部门会提供一些帮助,但是主要还是靠我们三个人。”秦鹰扬干巴巴地说,显然自己都不大相信自己。

秦显扬却坚定无比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

刘汉东站了起来,椅子差点带倒:“拉倒吧,老秦,没戏,别折腾了,就咱三个人,还想让人家王储把油田卖给中炎黄,和咱们合建炼油厂,我虽然不大懂国际政治,也知道这里面的水深,别说美国人的势力了,就是那几个老牌的欧美石油公司就能用一只指头把咱们按死。”

他一指秦显扬:“指导员知道,张邦宪是个什么水平,尸位素餐的官僚,指望他协助,门都没有,依我看,咱们还是洗洗睡吧。”

说着,他拿起一本阿拉伯语词典,上厕所去了。

“他会参加行动的。”秦鹰扬自信满满道。

“我也相信他,小刘虽然吊儿郎当的,但是有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秦显扬附和道。

秦鹰扬摇摇头:“不,他会参加是因为……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第四十章辛巴达

果然,刘汉东从厕所出来,往椅子上一坐,把脚翘在桌子上,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道:“说说吧,这事儿咋整。”

三人抽了两包烟,终于制定了一套组合式方案,打报告向分公司申请与科林石油公司的合作项目,大使馆配合,以项目做敲门砖,争取邀请王储殿下到沙特中沙合作红海炼油厂参观,在那边再制造机会偶遇刘汉东,大事可成。

事不宜迟,秦显扬立刻行动起来,写了份报告以电邮形式发回分公司,等了两天,泥牛入海无消息,他按捺不住,打长途电话给张邦宪。

中东分公司掌握中炎黄石油进口量的七成以上,地位至关重要,张邦宪还兼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在正厅级的位子上已经坐了好些年,位高权重,官威森严,秦显扬、刘汉东这种小角色,在他眼里连狗屁都不如,秦显扬的报告,在秘书那里就被拦下来了,根本到不了张总面前。

要是换了以前,秦显扬是不敢直接给张邦宪打电话的,可如今是奉旨办差,胆气十足,他拨通了张总的办公电话,深吸一口气,听筒里传来声音的时候,立刻道:“张总您好,我是秦显扬。”

“秦主任啊,我是张秘书,有什么事和我说吧。”是秘书接的电话。

秦显扬把自己的方案说了一下,恳请张秘书将报告呈给张总审批。

“行了,我知道了,张总这会儿出差了,等他回来再说吧。”秘书一句话就把秦显扬给打发了。

张邦宪这边的路走不通,只好越级上报,这就需要刘汉东出马了,他是国际公关部的特派员,有这个权限向总部汇报工作。

刘汉东给郑佳一打了电话,请她协调一下。

郑佳一说:“恐怕你们得想别的办法了,前年中东分公司曾经和科林方面协商过合办炼油厂,但赛义德王储提出的要求非常过分,他只要低息贷款,不给中方任何股份,我们又不是散财童子,为什么要迁就他呢,再说科林的油气资源很有限,不值得调动高级资源,大动干戈。”

刘汉东说:“你给我交个底,这事儿到底上面重视么?”

郑佳一沉默片刻道:“用一句俗话说,有枣没枣打三竿,你就是那根竿子。”

刘汉东说:“懂了。”随即挂断了电话。

外交部方面也推三脱四,不愿意给予强力支援,各方面互相推诿,没人愿意冒险,总参方面兴趣也不大,只给批了五千美元的活动经费。

联合行动变成了三个人的单打独斗,成功的希望变得无比渺茫,赛义德王储深居简出,行踪不定,而且警戒森严,外人根本靠近不了。

起初秦鹰扬每天都来,折腾了一段时间毫无起色,他就隔三差五才来一次,再往后干脆不来了,就打个电话问问情况,筹建处虽然只有两个人,但是租房水电吃喝用度加上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分公司人手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弄俩人在科林无所事事,分公司里不少人有意见,田飞发来微信,说有可能撤销科林筹建处,调俩人回来。

“这不是瞎折腾么。”刘汉东大发牢骚。

“就是瞎折腾,不过这笔账要算在咱们头上,如果有成绩,也不至于撤销了。”秦显扬很消沉,心情不佳。

门铃响了,秦显扬以为是堂哥驾到,跑去开门,站在外面的却是一个陌生人。

“刘先生在么?”陌生人很客气,说的是英语,“我叫谢里夫,他的朋友。”

刘汉东迎了上来,将他的出租车司机朋友请进屋,给他倒咖啡。

“我的朋友,你有事情需要我帮忙么?”刘汉东道。

“是的,我需要你的帮忙,你可以跟我去一个地方么?”谢里夫似乎心事重重。

刘汉东正闲得无聊,满口答应,从柜子里取出韦伯利左轮手枪塞在腰里,给秦显扬打了个招呼说出去办事,就跟着谢里夫出门了。

谢里夫驾驶着出租车载着刘汉东来到了塔基卡提新城,新城位于老城西北方,是一座移民城市,严格来说是一大片棚户区,木板房、铁皮屋,各种塑料布、玻璃钢瓦搭建的简陋居所,上万移民住在这里。

科林和其他海湾国家一样,大量使用南亚劳工,石油工人、建筑工人、服务员、出租车司机,保安、保姆,都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的穆斯林充当,他们任劳任怨,薪酬极低,可以这样说,支撑起这个国家经济的,是安拉赐予的石油资源和南亚劳工的辛勤付出。

出租车停在一个杂乱不堪的院落前,谢里夫请刘汉东下车,带他进了院子,这栋房子比其他简易房略好,至少能看到水泥和砖头,房间很多,敞着门,但屋里没什么家具,只有地上铺着的床垫和毯子,屋里蒙着面纱的妇人只露出一双眼睛,警惕的看着刘汉东。

“这边走。”谢里夫前面带路,拐了几个弯,终于进了一间敞亮的房间,毯子上端坐着一位老人,正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刘汉东注意到他看的不是古兰经,而是一本法典。

谢里夫虔诚的鞠躬致敬,向刘汉东介绍:“这位是穆斯塔法。阿里。汗博士,我们都称他为博士。”

博士穿着雪白的阿拉伯罩袍,面目慈祥,能说流利的英语和阿拉伯语,只是略带南亚口音,不过交流不成问题,他和刘汉东寒暄一番,大讲中巴友谊,然后将科林的发展史,老头口才极好,引经据典,刘汉东的思路都有点跟不上趟,不过他确信一点,博士请自己来,肯定有事儿,而且不是好事。

终于,博士提到了正题,他说:“朋友,现在整个塔基卡提都在传颂你的故事,你被誉为科林的辛巴达。”

刘汉东装傻道:“博士,您说的什么我听不懂。”

博士微笑道:“谢赫是一个恶魔,他贩卖人口,放高利贷,欺压善良的人们,真主要惩罚他,但是需要一个具体的人去做,而阁下就是真主选择的那个使者。”

刘汉东看了看谢里夫,后者惭愧的低下头,买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