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匹夫的逆袭 >

第480部分

匹夫的逆袭-第480部分

小说: 匹夫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弟说的有道理,入土为安,爷爷生前也从来不争这些虚名,于是刘汉东来到民政局公墓,要买最好的墓穴。

公墓最好的墓穴早就被人买走了,只剩下次好的,也要八万块,刘汉东当场刷卡就买了。

然后就是通知亲戚开追悼会,虽然大伯不同意开追悼会,但刘汉东觉得这个仪式不可少,除了自家亲戚之外,他还亲自跑了一趟江北军分区,道明来意,值班参谋倒是很重视,当场查了部队的档案,证实刘骁勇确实曾任军分区副司令员,他表示会向首长汇报,派员参加追悼会。

忙了一圈,刘汉东回到滨河小区,发现单元门口摆了几个花圈,挽联上的落款是江北重工陆天明,心里一股暖流通过,陆总,讲究人啊。

江北重工的办公室人员就在附近等候,见刘汉东回来上前握手,说有什么需要只管提,集团有人有车,保证把葬礼办得风光体面,刘汉东再三表示了感谢。

刘汉南说:“哥,我去买点丧葬用品吧,小白花、黑袖章蜡烛纸钱什么的。”

刘汉东把车钥匙给他:“小心开车。”

汉南欢天喜地的去了,上了车先给夏梦雪发微信,约她出来兜风。

下午,大伯两口子来了,亲戚们陆续也来了,刘家亲戚其实不少,但刘骁勇这一辈,男丁就他一个,其他都是姑奶奶,他们的子孙是外姓人,几代传下来很多已经不来往了,来的都是一些六七十岁的长辈,穿着都很朴素,没有当官经商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亲戚们坐在一起聊着家常,说老爷子活了一百岁,是喜丧,得大办。

大伯苦着脸说没钱啊,汉南还没买房子结婚,连个工作都没有,家里实在没有能力大操大办,再说老爷子生前就不喜欢铺张浪费,还是一切从简吧。

亲戚们都点头称是。

大伯又把脸转向刘汉东,斟酌着语句说:“东东啊,听说你在国外定居了,以后也不常回来了,大伯和你商量个事,你看这样行不,这房子卖了,你那一份少不了……”

刘汉东斩钉截铁说:“这房子不能卖。”

大伯的脸色就有些难看,大伯母正要开腔,刘汉东接着说:“就当我买了,房款我给你,汉南的工作我来安排,这房子爷爷住了几十年,我舍不得。”

大伯母很感兴趣:“东东,你有什么路子?”

刘汉东说:“进江北重工吧,应该没问题。”

大伯母说:“汉南这孩子还是很上进的,又会电脑……”

说曹操,曹操到,汉南拿着一堆东西回来了,他没约到夏梦雪,老老实实买了丧葬用品回来,附近花圈店也送来了十几个花圈,挽联上写上了亲戚们的名字,好歹有些丧事的样子了。

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忽然有人在门口喊:“请问这里是老刘家么?”

众人扭头望去,门口站着一个混血美少女,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两人刘汉东都认识,少的是伊莎贝拉,老的是邵秋铭教授。

前江大校长驾临,老刘家蓬荜生辉,伊莎贝拉自我介绍,说是刘家的亲戚,陈子锟那一支,算起来她比刘汉东还要小一辈呢。

大伯两眼放光:“你是从美国来的吧?”

伊莎贝拉说:“不,我就在中国,最近正忙着拍电影,听到刘爷爷去世的消息从近江赶过来的。”

说着看一眼刘汉东,和他打招呼:“嗨,李昂。”

刘汉东笑笑。

客人一多,两室一厅的房子就嫌小了,椅子都不够坐的,大伯吩咐汉南去杂货铺买几把折叠凳子来,汉南答应一声飞奔出去,刚出单元门,迎面看到一辆奥迪a6停下,车牌号是江b0001。

汉南吓傻了,这是江北市市委书记的座驾啊。

奥迪车门打开,几个黑衣男子下来,簇拥着一位气派十足的中年人,正是电视上常见到的市委吴书记。

秘书问刘汉南:“师傅,请问哪里是刘骁勇同志的家?”

刘汉南结结巴巴道:“就就就,就这里,101室。”

一行人越过刘汉南进了单元,楼前已经聚集了一帮戴红袖章的老大妈叽叽喳喳,议论纷纷,说市委领导也来烧纸了,老刘家的面子怎么这么大。

市委吴书记很低调,进屋先给刘骁勇的遗像鞠躬,然后和亲友们握手,大伯和吴书记握手的时候,激动得都在颤抖。

吴书记声音低沉道:“我是代表国务委员郑杰夫同志前来吊唁的,郑杰夫同志正在国外访问,委托我来慰问家属,表达对刘骁勇同志的哀悼之情。”

外面,工作人员将一个大花篮抬下车,挽联上一边写着刘骁勇同志永垂不朽,一边写着郑杰夫的名字,然后又有一些规格小一号的花篮,是市委主要领导的名字。

邻居们的议论声嗡嗡的,郑杰夫是谁他们当然知道,曾经当过江东省委书记的封疆大吏,现在是副国级领导人,老刘家这个丧事办的,也算是江北市空前绝后的隆重了。

过了一会儿,江北军分区的车来了,车上下来的是两个肩扛少将军衔的军人,司令员和政委双双来吊唁老首长。

室内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了,司令员大手一挥说:“老首长的丧事我们负责了,改到军分区礼堂去办。”

市委吴书记不高兴了:“老首长也是我们地方上的人,我看还是放在市委礼堂吧。”

第十九章再次启动铁渣街棚改

当然军地双方都是本着把葬礼办好的原则出发,不会真的争执起来,最后协商结果是,市委出地方,军方出人员,双方共同组建治丧委员会。

刘汉东提出一个问题,爷爷的骨灰到底能不能进烈士陵园,江北的烈士陵园其实就是类似于八宝山这样的存在,除了革命烈士之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同志去世后也都安葬在那里。

市领导当即表示完全可以。

领导们走后,大伯说买好的墓穴怎么办,不知道能不能退。

刘汉东说:“听说墓穴涨价很厉害,前年才卖五万的,现在就卖八万了,将来不知道什么价呢。”

大伯立即改口,腆着脸说:“我们是没资格入烈士陵园的了,要不先留着吧,兴许以后能用得上。”

刘汉东爽快的答应,并且将收据给了大伯。

大伯占了八万块钱的便宜,喜滋滋的和大伯母交换一下眼神,大伯母向他赞许的点头,刘汉南却臊的抬不起头。

本市的亲戚们年老体衰,熬不得夜,陆续都回家了,邵教授和伊莎贝拉却没走,要给刘骁勇守夜。

伊莎贝拉似乎有话和刘汉东说,刘汉东却没兴趣和这位大洋彼岸来的小侄女对话,他深知双方完全不是一类人,而且对方来此,主要目的恐怕还是拍电影。

果不其然,伊莎贝拉提出让刘汉东在《将军》里出演角色,就演他的祖父刘骁勇,这是一个重要配角,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演员,刘汉东直觉拒绝,说自己没演员天赋,就别给你们剧组添乱了。

伊莎贝拉说:“我看你演李昂演的挺好的,对了,露西一直在找你呢。”

刘汉南凑过来说:“我哥是大忙人,你看叔能演个啥?”

伊莎贝拉说跑龙套吧,大家就都笑了。

……

追悼会在市殡仪馆举行,用的是最大的厅,据说这个厅一般人花钱都租不到,非得是正处以上干部才能用,军分区派了四个礼兵,一米八五的大高个,穿军礼服和马靴,手持镀铬的五六式半自动礼宾用枪,追悼会的格调顿时就上去了。

其实最惹眼的还是郑杰夫送的花篮,有这个花篮坐镇,丧事规格直接升级到江北顶级水平,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都跟着送了花圈,来的人也不少,哀乐声中,一片小白花,主持追悼会的是军分区政委,悼词写的很得体,用上了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老一辈革命家,地下党人这样的辞藻

在烈士陵园下葬的时候,军分区派了一个班的士兵,鸣枪为老司令送行,空包弹在墓园上空回响,所有人三鞠躬,刘汉东唏嘘不已,爷爷总算是带着荣耀离开的,泉下也能瞑目了。

葬礼结束,刘汉东给郑佳一打了电话,向她表示感谢。

郑佳一说:“你怎么知道是我安排的?”

刘汉东说我当然知道,你爸爸不会这么好心的。

郑佳一说:“这件事郑杰夫同志是批准的,否则谁也不敢假借他的名义,刘爷爷陪我奶奶走过最后的岁月,他也算是我的爷爷,这点礼仪,我们郑家还是做得到的。”

刘汉东说谢谢。

郑佳一幽幽道:“你不怪我没去吧,我不喜欢葬礼。”

刘汉东说没关系,心意到了就行。

一阵沉默,郑佳一岔开话题说:“科林出事了,中炎黄的人向工程验收人员行贿被曝光,现在闹得很大,直接受影响的是杨旭,他分管这一块,而且他是带病提拔的干部,曾经从中炎黄离职,又被张邦宪找了回来,有人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估计张邦宪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刘汉东说我知道这事儿,他自然心知肚明,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他设的局。

“我现在巴黎,你什么时候过来?”郑佳一忽然又转换话题。

“最近挺忙,可能要在国内待一段时间。”刘汉东说。

“那好,你忙你的吧,有空联系。”郑佳一挂了电话。

刘汉东怅然若失,他感觉他已经失去了郑佳一。

江北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刘汉东江北重工给他的专车还了,集团要给他办理入职手续,签劳动合同,办各种保险,被他谢绝,说业务我帮你们跑,但你们也别束缚我,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办。

随后,刘汉东独自一人乘火车去了近江,他要重新开始奋斗。

铁渣街,一如既往的脏乱差,当初周文上任伊始,省里送他一个大项目就是花火村棚改工程,拖了好几年纹丝未动,由此可见近江的政治格局。

刘汉东匆匆走过街头,梅姐的洗头房外,门头招牌已经褪色,快过年了,按摩女们都已经返家,街上萧条不少,没人认识他,他只是一个陌生的过客。

黄花小区,马国庆正在下挂面,马上过年了,他却没心思置办年货,老婆女儿外孙子都在国外享福,他也没啥牵挂,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凑合过个年得了。

面条下好,打开老干妈辣酱瓶子,马国庆居然觉得一阵心酸,叹口气,准备吃面条,门被敲响。

马国庆开了门,站在门口的居然是刘汉东。

虽然已经知道女婿要过来,老马还是很高兴,问他吃了么,从柜子里拿了白酒,开了一盒豆豉凤尾鱼罐头,要和刘汉东喝两杯。

两杯酒下肚,马国庆心情好多了,问道:“这次回来主要办什么事?啥时候再出国?”

刘汉东说:“这次是要在近江扎根的,我把老婆孩子丢在国外,就是不想有后顾之忧,您的护照问题是小事儿,我马上找人解决。”

马国庆说:“你具体要做点什么,我兴许能帮上忙。”

刘汉东说:“您还真能帮上忙,我想帮周市长把铁渣街给拆了。”

马国庆端起酒杯,做思绪状,他在派出所干了二十多年,对这一带居民了如指掌,火花村的人,那真的是泼妇刁民居多,而且现在聚居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想拆迁,难上加难。

“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但是想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马国庆说,“就是需要钱,我听说市里的财政跟不上,刘飞当政的时候把钱都投在青石高科和小商村联营的那个工业园上,留给周文一屁股债,现在国家经济也不景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刘汉东说:“我能找到钱,只需要市政府敢干。”

马国庆说:“火花村、铁渣街的棚户区城中村,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堪称城市的毒瘤,身为基层公安民警,我太清楚这个危害性了,我留下帮你,不敢说出谋划策,哪怕是看个大门也行。”

刘汉东举杯:“那咱爷们就干起来!”

次日,市政府,周市长的大秘徐宁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刘汉东,要和他谈点事。

关于刘汉东的消息,徐宁也是听说了一部分的,他很激动,立刻报告了周文,周市长正在焦头烂额中,这两三年他基本没什么政绩可言,一直被刘飞压着,只能说勉力自保。

“可以接触一下。”周文做出指示。

晚上,徐秘书和刘汉东一家餐厅碰了面,刘汉东开门见山道:“还记得那年你说过的话么,我答应了。”

徐宁都懵了,这没头没尾的究竟是哪句话啊,他脑子也够快,迅速就想到了当年曾经试图拉刘汉东入伙的事儿,便道:“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刘汉东拿出一个优盘说:“这里面有我写的一个计划书,你拿去看看,觉得可行就再联系,今天只叙旧情,不谈工作。”

徐宁心说我和你有啥旧情可叙啊,当然面子上还得装的很客气,说我车里还有一瓶不错的干红,我去拿来。

刘汉东打个响指,服务员送上红酒,是他们的镇店之宝,一瓶2000年的拉菲,徐宁跟着周文见识过不少大场面,也颇懂红酒,这瓶酒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