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第85部分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85部分

小说: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石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私人银行的这些人见利忘义是出了名的,在帮他设计瑞士法郎的时候,就因为瑞士法郎在市场上的暴涨而临时提高汇率的行为,就足够让钟石对他们彻底寒心了。

在他处理完内地的事后,就立马赶回了香港,这一次他重新制定了操作策略,要进一步在外汇市场上获利。

他首先说动廖承德,将贸易公司的所有股份抵押出去,换来一笔五千万美元的三个月低息贷款,这笔钱是向日本银行进行贷款借的,因为当时日本银行的贷款利率是2。525%(年息,数据是年存款利率的一半加上法定的利差0。875),比香港三个月期的3。74%低了很多。

然后,他用投在英国国债和股票市场的资金作为担保,以同样的利息借入十五亿美元的资金,再加上安德鲁这几年满打满算的全部身家五千万,一共十六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外汇市场。

安德鲁很清楚,这次操作外汇币种是个稳赚不赔的局面。举个例子,在外汇市场上买卖一美元兑换汇率为4。5的币种,商业银行往往会以4。4998的价位买入,然后以4。5002的价位卖出,赚取其中的差价,而大额的买卖外汇兑换可能还需要一笔数额不菲的手续费。

但是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因为一旦瑞典克朗要是守住的话,最多他们再次以类似的手法买回相同份额的克朗,而一旦克朗开始下跌,那么就是他们盈利的开始。

当钟石将廖承德和安德鲁聚集在一起,告诉他在欧洲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两人顿时惊呆了,他们都是圈内人,自然知道最近世界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大事,特别是英格兰银行被打败的消息,更是震惊了整个香港。作为宗主国,香港人对万里之外的英国或多或少都有些特别的情怀,因此在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颇为悲观的情绪。

廖承德万万没有想到,钟石竟然是报纸上所说的国际游资的一份子,钟石没有具体说到他在市场上有多少份额,收益有多少,不过他知道钟石以前在新加坡市场上的吸金能力,因此在略作考虑之后就欣然入伙。

相比于廖承德,安德鲁就更加惊讶了,上次的欧洲之行他可是一路跟随着钟石,到现在他还隐隐记得在九月十六号那一天,钟石异常繁忙,频繁地游走在几个不同的交易部门,在一天之内赚了一亿多英镑的利润。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钟石还在英镑上大肆做空,之后又借着英镑贬值的机会补回了仓位。现在他想想,恐怕在那个看不见的市场上钟石赚得更多。

“这到底怎么操作啊?就这么换来换去就能获得利润?”眼看着十六亿美元的资金打进了汇丰银行的外汇账户,廖承德依然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在他看来,外汇无非就是将币种换来换去,这怎么就能赚钱了呢!

“你就仔细地看着吧!”钟石也懒得解释,望了一旁沉默不语的廖小化一眼,就自顾自地在电脑上操作。

廖小化现在很有眼色,赶紧朝廖承德身边凑去,开始用诸如“欧洲汇率体系”“固定汇率制”等专业性十分强的字眼向廖承德大灌起迷糊汤来。

与此同时,一篇《短期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的经济论文在《经济学人》杂志上刊登,这篇论文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路易斯。钟发表的。而《经济学人》这份杂志在国际经济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篇论文又是从经济、汇率、外汇衍生品、对冲基金等各个角度分析英镑这次遭遇的危机,因此很快在总部位于伦敦的《经济学人》刊登了这份半学术半应用的论文。

第二十七章瑞典失守(二)

这篇论文是在钟石的授意下,钟意执笔撰写的。

在论文里面,钟意详细地解释了欧洲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因为德国经济为了压制通货膨胀率而实行高利率政策从而迫使其他国家也采取相应的利率政策,到最终市场上游资发现这一先天缺陷,利用中央银行有限的外汇储备进行攻击,最终将某些国家击败的事实完整地阐述出。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篇论文中详细地解释了对冲基金是如何在不同的市场间进行操作,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尤其是在股市、债券市场和其他利率期货、期权上进行互动的操作,让国际学术界眼界大开。

尤其是多空仓策略、套利策略、循环策略等各种手段更是让学术界大开眼界,这些在象牙塔里做学问的教授们平日里研究的都是经济学理论,对于应用方面根本比不了战斗在第一线的从业人士。当他们看到对冲基金还有这么多的手段的时候,很多人才察觉到如今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远比想象的还要高深。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还特意指出这场货币危机远远没有停止,即便是法郎最近成功抵御了攻击,但是在长远还是有很大的风险。除了法郎之外,还有几种欧洲货币将受到攻击,特别是瑞典克朗。

这种类似预言的字眼在严谨的学术论文中非常罕见,但是国际学术界已经没有人想着去指责这一点了,大家都在观看,这场货币危机会不会像这篇论文最后预言的那样,最终某些国家的货币也会贬值。

论文同样在对冲基金中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这些专业人士也都是受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对于论文所说的操作策略部分的真伪自然一清二楚。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内部人士透露的,可在查清作者的底细后,才发现这位路易斯。钟竟然只是一位在校的博士生,这让他们大为惊讶。

不过很多对冲基金很快向钟意挥来橄榄枝,意图在他博士毕业之后就招揽他入伙。甚至某些小型的对冲基金给予首席策略师的许诺,但是都被钟意一一拒绝了。

要知道进入对冲基金的难度非常之大,甚至比进投资银行还要苛刻严格。美国的投资银行每年都在美国前十五的大学内(一般是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只有加州伯克利一家)招收数量极少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投行。而经过了投行磨炼成长起来的优秀分析师才有可能进入大型的对冲基金。

瑞典政府很快做出反应,瑞典中央银行特意在十月中旬发表一个声明,在声明中瑞典中央银行声称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国际游资的攻击,并且宣布在必要的时候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紧急援助,以保证克朗币值的稳定。

同时。瑞典中央银行宣布,将在近期内考虑提高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再贴现率,从根本上增加国际游资借入资本的成本,和外汇储备一起保护克朗。

不过声明并没有打消国际游资的意图,反而让他们更加相信,瑞典中央银行这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表现。

瑞典克朗的战役一触即发。

自然,这篇论文是在钟石成功地将所有资金兑换成瑞典克朗之后发表的。钟石这也是防止夜长梦多,毕竟瑞典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并不算多,等到再贴现率提高后借贷的成本就会增加不少。

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吸纳存款,然后放出贷款。利用相互间的利差谋取利润,因此在商业银行中留有的流动资金并不是很多。当有大额的外汇资金需要兑换的时候,商业银行就会使用那些有价值的票据或证券向中央银行借钱而产生的利率,这就是再贴现率。至于贴现率,就是当个人或者企业急需流动性的时候,以相应的有价值的票据或证券向银行进行抵押而产生的一种利率。

瑞典中央银行的声明并没有打消那些投机资金做空克朗的念头,这些存心做空瑞典克朗的资金很快就向瑞典的商业银行频繁地借出瑞典克朗,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

对于这种情况,瑞典中央银行很快做出反应,开始调高再贴现率。甚至一度将其调高到了500%,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以一个比500%更高的数字向外借出克朗,这意味着这些借出的克朗一天的利率就是1。38%,一个月就要付出41。67%的利息。

自然。这个再贴现率严重地破坏了利率市场,是不可能长久的,但是为了遏制短期国际资本的投机,瑞典政府也不得不这么做了。

现在,摆在以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资金面前只有两条路了,一条是止损离场。另一条就是持续地抛售克朗,直到瑞典中央银行宣布放弃盯住制的外汇制度,让克朗在市场上自由浮动。

第一条路的损失是付出部分利息,第二条路则有点复杂,如果攻击瑞典克朗无效,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些资本所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如果最终瑞典克朗自由浮动,但是没有浮动到相应的幅度,这些资本最终还是会亏损。

这个幅度,就是克朗贬值后所获得的收益和短期借贷的成本相持平时的水平。

按理来说,第二条路的风险比第一条路大得多,但是在里拉和英镑上尝到巨大甜头的对冲基金们根本不会在乎这点借贷成本,继续在市场上借入瑞典克朗,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卖空。

这是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市场做空一方极其强大又同心协力的时候。

钟石也曾想过,准备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做空一把瑞典克朗,但是几个大型的商品交易所根本就没有类似的货币品种,即便是有,也因为市场对欧洲货币的贬值有了个心理预期,相关的对手盘和交易量也因此萎缩。

至于外汇期权方面,自从那篇论文出现后就更别想了,场外市场上有大批的类似卖空瑞典克朗的期权,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对手敢做类似的对赌,英镑、里拉的教训还犹在耳边,这些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也都是规避风险,在市场上卖出瑞典克朗、丹麦克朗甚至是瑞士法郎等货币或以它们计价的资产。

商业银行的这些举动进一步加重了瑞典中央银行的负担。

十月下旬,瑞典财长一边在媒体上做着坚守汇率的发言,一边四下寻找资本来结下市场上汹涌而来的抛单,但是对瑞典克朗的攻击仍然没有停止。最让他倍感绝望的是,投资在股市上的热钱也趁着这个时候开始流出,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上的衰退将不可避免。他甚至都能想象到,随之而来的就是民众的恐慌,接着就是银行的挤兑,然后是金融机构的破产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商业银行宣布破产,先是一家,然后接着更多的银行向外披露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已经资不抵债,准备向政府寻求破产保护。

瑞典的金融系统由于刚开放不久,在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说瑞典国内的投资者在借款时往往以外币的形式借入资金,因为外币的利率低于克朗的利率,又由于固定外汇制,使得汇率的损失基本可以忽略,而瑞典的商业银行此时为了规避外汇的风险,也从国外的商业银行借入现金再放贷给客户。因此当克朗遭受攻击的时候,国外的借出机构意识到瑞典商业银行的风险时,开始收缩信贷额度,而瑞典的商业银行就必须要求客户提前还款或是将克朗转换为当地的货币,也就是卖出克朗;另一方面,还款人在这个时候很难从市场上换到足够的克朗(商业银行因为克朗贬值的预期而不愿意持有),再加上贬值后造成成本高昂,在双重打击之下致使瑞典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急剧攀升,很多瑞典商业银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倒闭的。

终于,在92年11月19日,在耗费了超过2000亿克朗(约358亿美元)的干预后,瑞典被迫放弃了其120年坚持的相对固定的汇率政策,让瑞典克朗自由浮动,当天外汇市场上瑞典克朗对美元的汇率就大跌6。63%。到了11月30号,瑞典克朗已经由先前的5。58克朗兑换一美元跌至6。84克朗兑换一美元,跌幅高达22。5%,最终的跌幅在25%左右。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付出三千万美元的借贷成本后,钟石的16亿美元的本金变成了十八亿六千万美元,收益率为16。25%,这是一个还说得过去的数字。

重要的是,在没有杠杆和巨额本金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收益,怎么都说得过去了。钟石资金的大部分投在了别的地方。而且,他也不可能像量子基金那样全力而为,建立一个五十亿美元的超级大仓。

事实上,他在场外期权上还有一笔六亿美元的收入,倒霉的正是汇丰银行,因为钟石的交易对手宣布倒闭了,汇丰将替代这家不知名的商业银行成为钟石的交易对手。

廖承德和安德鲁则分别有812。5万美元的收入,这让他们无限感慨货币战争的巨大威力,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模式的战争还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PS:瑞典克朗的数据好不容易才查到,真是累死我了。什么百度网页、新闻资讯、行情软件这些东西实在是太不靠谱,太肤浅了。

第二十八章offer来了

除了最原始的买卖外汇,借着贬值的机会赚取差价外,钟石的两张期权合约也大赚了一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