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都市大仙君 >

第618部分

都市大仙君-第618部分

小说: 都市大仙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第二个产业呢,是什么?”姬父再次问道。

“大周酒业!这个公司您老应该清楚。”

“知道,我们家的那个半死不活的小厂子,总资产也不过一千五百万。没想到你小子接手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将它一下子就提升到了世界名优酒厂的行里,外界给大周酒业的评价要比茅台、五粮液还要高好几个等级。”姬父道。

“嗯,现在大周酒业一共有三个分厂,天海这里算一个,黔西南那里有两个大厂,另外我还打算在京都再建一个分厂。就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了8亿华夏币,我想公司总资产至少在十个亿以上。”

“呵呵,十个亿,你太小瞧酒厂了。我告诉你,单单药王酒这个牌子就不下一百亿,甚至更多!”

“这么多,不会吧?”徐应龙惊讶地说道。

“有什么不可能,知道什么叫无形资产吗?知道什么叫品牌价值吗?”

看到徐应龙没有什么反应,姬父继续说道:“说那些概念性的东西你未必能理解,这么说吧,药王酒的生产技术是不是只有你们自己掌握?”

“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公司之外,其他公司根本就不具备生产药王酒的能力!”

“这就对了,这种能力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现代企业很多时候都把这种能力申请为专利,得到专利的保护。”

“伯父,药王酒的生产技术计算是我公布出去别人也不可能仿制成功,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多珍贵的中草药,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的量产,所以我也没打算申请专利。”

“这个暂先不说,单单这种生产技术就至少值100亿华夏币,另外药王酒这个品牌现在已经成功打开了国内外的市场,并且形成了有价无市的趋势,其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誉度都不错,因此药王酒的品牌价值极高。知道外国的公司给大周酒业的品牌价值评估的结果吗?”

“不知道!”

“385亿!”

“这么高?”徐应龙惊讶地说道。

“美元!”姬父又淡定地吐出两个字。

这下徐应龙彻底无语了,385亿华夏币业足够惊人的了,没想到单位竟然还是美元。

“现在知道你的酒业公司值多少钱了吧,还十亿,你要是愿意把公司上市的话,瞬间就能圈几百亿华夏币。”

“伯父,这个排行榜是什么人评出来的,可信度高吗?”徐应龙再次问道。

“美国人,福布斯!可信度很高!”

“那大周酒业能拍第几?”

“好像是第七,麦当劳以下,棒子国三星公司以上。”

“才第七,那第一是哪个公司了?”

“美国的苹果,价值将近一千五百亿,单位还是美元,换成华夏币的话将近九千亿。”

说完姬父再次说道:“不说这些了有=,你还有什么企业,一并说出来吧,我看看该怎么解决你的问题!”

徐应龙道:“我还有一个娱乐公司,就是那个星光娱乐,当时成立的时候我大概投资了不到一个亿,不过前段时间因为业务需要我又追加了一部分资金,就公司的总资产而言大概有五六个亿吧!”

“最后一份产业是销售公司,不过这个销售公司都是为刀具厂和酒业公司服务的,只是相当于一个独立的销售部门,人员虽然不少,但是没有什么核心的产品。”

听完徐应龙的话,姬父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了,你名下的产业很杂,涉及生产制造以及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相互之间没有多大的关联,更谈不上相互统属,因此你才会感觉如此的累,所以我建议你将所有的公司集团化管理。”(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章:岳父大人的建议(求订阅!)

第一千零七章:岳父大人的建议(求订阅!)

“公司集团化?”

徐应龙惊讶地看着姬父,然后问道:“难道我旗下的公司不算集团企业吗?”

姬父摇了摇头说道:“算不上,顶多能算得上是企业集团,距离集团企业还差得远。”

“企业集团和集团企业不一样吗?”徐应龙又问道。

“当然不一样了,人们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可以说,企业集团是多个具有法人实体企业组成的具有相对统一的纲领的组织,至于是松散还是紧密型,或者还是挂靠,这就看成立集团的目的与领袖人物的潜质了。”

“你旗下的这些公司虽然法人都是你,但是彼此之间没有业务上的配合,相互之间也没有管理上的上下统属,唯一的联系或许就是它们都是你的公司,所以只能算是企业集团。”姬父解释道。

“那集团企业呢,和企业集团有什么不同?”徐应龙沉声问道。

“集团公司是母公司往往控制或支配着许多公司,这种控制关系的确定化和稳定化,形成了以母公司为核心、下属许多子公司的团体,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联合一致的整体性活动,这种团体就是集团公司。”姬父道。

“您让我把旗下的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是为什么,难道集团企业比企业集团好管理吗?”徐应龙再次问道。

“当然了,集团企业的优势从资本市场、人才、产品、营销、协同等八方面进行考虑,具备其他单体企业不具备的集团优势。”

不等徐应龙继续询问,姬父就继续说道:“在资本市场上,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内源性融资来发展自己的商业或进入新的行业,集团企业在新建公司时会在资金方面具有巨大优势。集团企业进行投资能通过多样化经营而使其资金投资于很多领域而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分散资金集中于某一行业的风险。”

说到这里姬父特意举了一个例子:“你看看国内的那些集团企业,无非是特大央企、大型国企、潜力民企,现在哪一个不是国际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例如石油石化,例如海尔等,这是较华夏其他草根企业或者单体企业的优势,在今后,只有借助资本市场的企业才能达到立体的、几何级别的增长。”

“在人力资源方面,集团企业能通过培养有前途的经理及支付固定的职业培训费和培训设施来培养人才,或通过同一些高校签订协议对其经理人员进行培训。集团企业可以把雇员从夕阳产业中转向朝阳产业中,而且由于集团企业往往有的还自办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服务设置,企业经理和雇员也愿意按公司发展的需要而重新安排,公司可以获得大量可信赖的雇员。”

“从连续的三年超过百万的国考大军来看,人们迫切追求稳定性与寻求更大归宿感将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国企公开只招聘限定某某类型学校的什么等级以上的学生。集团企业已经成为人才的后花园,成为首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徐应龙点了点头说道:“人才对于企业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其中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支撑。一直以来,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

“人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集团公司具有在产品市场进行联合作战的能力和优势。”姬父又说道。

“这是什么?”徐应龙再次问道。

“在产品市场上,集团企业可以利用其知名品牌而进入与其目前行业完全无关的新行业。由于集团企业品牌已创出,进行有效复制,这样在创立品牌时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对于不同类型,互补性的产品可以开展联合作战,推广产品。我们今天看到的海尔,联想,已经开进了想涉足的领域。”

接着姬父继续说道:“联合作战,统一品牌。说白了就是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然了一旦一方遭殃,也是城楼失火,殃及池鱼。”

“另外集团化管理还有很多优势,例如高端交际,整合营销,例如联合开展组合拳,例如集中力量,狙击对手,例如积极发挥有效规模优势等等。最主要的是,我看你小子精力根本就没有放在商场上,所以你完全可以将旗下的企业整合起来彻底的当一个甩手掌柜。”

徐应龙想了想说道:“真能做甩手掌柜?”

“当然能了,你只要将集团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将所有的产业都整合完成了,然后聘用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商业CEO,以后公司的事情基本上不用你操心,只需要每年甚至是几年听企业的执行总裁向你汇报一下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就可以了。”姬父道。

接着姬父又说道:“现在的姬氏集团得模式就是这样的,李雪现在已经被我提到了集团执行总裁的位置上了,她就是公司的掌门人,只对我和董事会负责。你看我平时都不用公司,她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儿来烦我,多好。”

徐应龙越想越是心动,说实话现在地球上的事情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是很大了,刚重生的时候他要面临生存危机,还要给父亲报仇,还要振兴家族,还要解开母亲身上的秘密。

但是现在这些事情都已经完成了,生存的压力不存在了,父母家族的事情也都解决了。现在徐应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修炼,好好地提升自己的修为,然后飞升仙界和昊天那个老混蛋一决雌雄。

当然了,还有那个圣选者的事情,这都需要他尽快的提升修为。要是修为不够的话,刚一冒头就有可能被人捏死。

正因为这样,徐应龙实在没有时间在地球上浪费时间,更不想在这些琐事上浪费时间。

但问题是他现在还需要这些企业,尤其是刀具厂和酒业公司,这关系到他在药王星的布局。

娱乐公司也是如此,想要得到人们的信仰之力就必须借助娱乐公司的推广和明星的光环效应。

于是乎这就成了一个无解的谜题,环环相扣,砍掉那一块儿都将会影响他的大业。所以导致徐应龙现在是那一块都不敢轻易的丢掉,那一块都需要自己出面。

现在姬父给他提的这个建议非常的及时,而且还很有可行性。如果这个集团公司真正的实施了,那么以后他就会彻底的成为一个幕后老板,顶多以后给送一下原料,收一下成品,仅此而已。

整整一个晚上徐应龙都在和姬父讨论这件事情,姬父的意思是徐应龙既然不想当一个名震天下的巨商富贾,那么就干脆点把这摊子事情交给别人干。毕竟不管是在那一个领域,事情都应该交给那些专业的人来干,这样以来的话才能将事情办的最好。

徐应龙也觉得姬父说的很有道理,需要自己的时候已经快要过去了,自己确实是时候放权了。于是在和姬父谈完之后,徐应龙就接连给刘海洋、苏威以及王汉森等人各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们明天上午到酒厂的会议室集合,他有事情宣布。

徐应龙相召,他们自然没有多余的话,都保证明天一定准时到。(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八章:董静恩(求订阅!)

第一千零八章:董静恩(求订阅!)

大周酒业的会议室里,徐应龙将自己的想法同苏威等人说了一下,众人顿时都沉默了,没有人赞成也没有人反对。

徐应龙倒是理解他们,从他们这些人的角度看,公司要是实施集团化管理,对他们来说没有大大的好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道理大家都懂,公司没有实施集团化管理之前他们都是各自公司的一把手,除了要定时向徐应龙汇报工作之外,并不向任何人负责。

但是一旦企业整合之后,即便是徐应龙看在他们以往的功劳的份儿上将他们提成集团的高管,但像以前那样当土皇帝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今后在他们上面还有很多人,每一件事情都要向集团请示,因此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的话,企业集团化并非是一件好事儿。

然而他们这些人和徐应龙共事也有一段时间了,也清楚徐应龙的为人,知道他志不在商界,甚至于对赚钱都没有太大的**。

尤其是这段时间,他们经常有事儿都找不到他这个老总,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公司集团化势在必行,不管他们同意或者是反对徐应龙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都说说各自的想法吧,有什么说什么,你们也知道我的为人,不喜欢那种拐弯抹角的人!”徐应龙道。

海蓝刀具厂是徐应龙麾下第一个产业,刘海洋也是最早跟着徐应龙的人,所以当即起身说道:“徐少,其实我们都理解你的意思,你是想从公司这边抽身,但是呢又离不开这边的产业支持,所以才想把所有的产业整合到一块儿,对于这个想法我们都是支持的。”

说到这里刘海洋笑了笑说道:“虽说这样一来我们这些人都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舒服了,以前我们各自负责一摊子事情,相互之间也没有多少业务往来,日子轻松而惬意,以后恐怕不会这么舒服了。呵呵呵,不过我们知道知足,您直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吧!”

王汉森也点了点头说道:“徐少,酒厂这边您放心,只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