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 >

第68部分

(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钗向薛蟠讲明利害,在动脑子这方面,十个薛蟠也不是她的对手,因此薛蟠听从宝钗的话,把书放在书房。自此,两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到书房看书。薛姨妈不知就里,见两个孩子如此好学,心中欢喜,不但叮嘱让他们身边的人好好服侍,而且担心他们因耗费心神而伤身,特地吩咐厨房每日里为少爷和姑娘做些滋补的食物,补身子。
    等薛俭从外回来,薛姨妈不等他落座,就迫不及待的把薛蟠和宝钗日日呆在书房苦学的事情告诉了他,希望借此让薛俭改观对薛蟠的态度。薛俭虽然放弃了让薛蟠读书进而科举出仕的希望,但是不代表他不看重这个儿子。因此听薛姨妈说薛蟠也知道上进了,大喜,将薛蟠叫过来考校。
    薛俭所问得问题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薛蟠一如既往,答不上来。见薛蟠抓耳挠腮,不知所云的样子,薛俭心中生气,斥责薛蟠既然日日在书房里看书,为什么连这些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到底看的是什么书?薛蟠心中有鬼,闻言脸色为之一变,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见状,薛俭心生怀疑,跑到书房翻检,把薛蟠和宝钗藏在书房的书翻了出来。
    看到眼前一堆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书籍,薛俭脸色铁青,目光如刀,从薛蟠和宝钗身上慢慢的掠过,咬牙切齿的道:“这就是你们这些时日日日在书房里用功的缘由?真真我们薛家的好儿女?可真给我们薛家作脸?……”
    薛俭只觉得心口隐隐作疼,这一双儿女怎么就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怎么会变成这样?“你们真好,真真有出息……”薛俭气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薛家祖上为官,后代子弟守业有成。到了他这里,祖上留下来的通政司的职位被他弄丢了,费劲巴力的保下皇商的名号,为的就是商中的那个“皇”字。他这么辛苦为的是谁?还不是眼前的一双儿女。可是,看看这两个家伙做的好事,怎么就不学好呢!
    见薛俭气恼,正话反说。宝钗知机,赶紧跪在地上,哭着低头认错。薛蟠是个讲义气的,怎么能让宝钗把事情全都揽身上,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道:“父亲,不是妹妹的错。与妹妹无关,是我,这些书都是我买回来的,也是我放到书房的,都是我看的,与妹妹一点关系都没有。要罚就罚我吧。……”
    薛俭气急,抬脚就往薛蟠身上踹去,怒喝道:“你个糊涂东西!这个时候你倒是长脑子了,知道护着妹妹了,早你做什么去了?这么大的人了,难道什么该作,什么不该作,你就一点都不知道?”深吸了一口气,稳定情绪,薛俭转头问宝钗:“你别告诉我,这些书你一点没看?”
    宝钗涕泪交加,羞愧难言,半晌才低声道:“女儿,女儿……看了……看了几本。”虽早已经是预料中的事,薛俭却依旧难掩失望,只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怎么也出不来,后退几步,跌坐在一旁的黑檀木五福雕花罗圈椅上,轻揉着胸口,道:“本来我觉得你哥哥不堪造就,你却是个好的,因此教你读书识字。想着好好教导一番,你将来未必没有出息,可是如今看来你真真浪费我一番心血。你看看你这作这事,可还有大家闺秀的规矩?早知道有今日,你倒是不识字的好。”
    宝钗被薛俭说的脸面全无,跪在地上低低的哭泣。薛俭看着跪在眼前的一双儿女,思忖着。商人地位低贱,薛家头顶个“皇”字,地位上虽比不上官宦之家,可是终究比普通商户高那么一头,再说,薛家百年也累积了不少人脉,和贾王史三家世家豪门联络有亲。有好亲戚作臂助,薛家在士族中也能说的上话。薛蟠读书不成,薛俭已经不指望他有太大出息,只想着能够守住家业就行,女儿生的美貌,又聪明伶俐,好好教养一番,以他用钱财铺就的关系网,攀附上贵人,不仅是她的造化,也是薛家的荣耀。
    薛俭目光转了转,心中作了决定,今日这事,为将来计,关乎到宝钗的名声,绝对不能传出去。因道:“蟠儿和宝钗你们禁足三个月,期间宝钗要抄写女诫一百遍。你们身边服侍的人不尽心,从奶娘往下,每人赏二十大板,然后撵到庄子上去。”
    宝钗答应着,从地上起来,准备离去。薛俭从她身后淡淡的道:“宝钗你先不要急着回房,等你给我看完行刑之后,再回去。”闻言,宝钗一惊,颤抖着声音答应下来。看到身边服侍的人,被堵上嘴,放在凳子上打板子,血肉横飞的场面让本就被薛俭吓得三魂六魄差点移了体的宝钗终于支持不住,晕了过去。醒来之后,大病了一场。
    因宝钗的这一病,本来恼怒之极的薛俭看见她躺在床上病怏怏的模样,觉得她是年幼无知,完全是受薛蟠的引诱才学坏,这样一想,心中的气消了大半,对她又怜惜起来。病卧在床的宝钗一部分是病,一部分是心病。她本担心父亲会因此而厌弃她,后见薛俭态度和蔼,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似的,知道薛俭依旧如同以往一样疼爱她,心病一去,病好了大半。病好之后的宝钗对薛俭请来教导她的师傅更是不遗余力的刻苦学习。面对宝钗认真的态度,薛俭很是欣慰。
    从头到尾薛姨妈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似乎是两个孩子和他们身边的人犯了大错,惹怒了薛俭。无论她是问薛俭还是问薛蟠宝钗两个,都没人肯告诉她。薛姨妈得不到答案,知道必有不可说的缘由,也就不在询问,只是重新从家生子中为薛蟠和宝钗两个挑了服侍的人。经此一事,薛俭对薛蟠已经没有太大指望了,只想着等他再大几岁,就把他带在身边,学着如何做生意,知道些世事经济,将来接掌家业时不至于被下人蒙骗就是了。
    宝钗虽然挨了薛俭的责骂,但是家人还是很疼爱她的,因为爱她,才教导她。与之相比,贾家的迎春、探春和惜春虽说养在贾母跟前,不过说出去名好听而已。贾母年纪大了,年老记性差,又满心都扑在养在身边的宝玉身上,对三人自然就不那么上心了。当然,日常寝食起居贾母并不曾薄待她们,只是女孩家的教导,就无从谈起了。贾母这个亲祖母都不管,邢夫人和王夫人更是不插手。
    邢夫人不是迎春的亲生母亲,而且深恨迎春的生母活着的时候坏了她和贾赦之间的夫妻情分,不免迁怒到迎春的身上,对这个女儿很是不待见。对于邢夫人对她的观感,迎春心知肚明,就算她再怎么刻意讨好也改变不了。何况迎春又是个嘴笨的,不善言辞,就算她想讨好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贾赦对她这个女儿,更是全然不管,置之不理。父母不能依靠,偏迎春身边的人也不中用。
    迎春生母在时,也是个有手腕有心计的女子,笼络的贾赦冷落正妻,只独宠她一人,占尽了风光。贾府里的下人都是跟红顶白的,虽然迎春的生母不过是个姨娘,奉承巴结的人比比皆是。迎春作为她的女儿,也享受了几年好日子,待遇比之宝玉都不差什么。
    等迎春的生母一死,迎春的日子一下子“落魄”起来。其实倒算不上落魄,就算下面的人有心怠慢她,主子的吃穿用度标准都在那里呢,所以也差不到哪去。只是和以前是没法比了。一开始迎春受了委屈,向贾赦和邢夫人诉委屈。找来下人查问后,下人回禀,二姑娘的份例就是这样的,并没有错。迎春告状不成,反而遭到一顿数落。
    回房后,因为她的“失势”,在府里地位下降,被人落井下石的奶娘就把受到的怒气发泄到她的头上,又给她一顿排头,从而给她点明,如今比不得往日,哪里还当是姨娘还在的时候的好日子。自此迎春沉默了下来。迎春的奶娘却无法接受这落差,偏她又不能像房里的其他人一样,找门路离开,心中郁闷。迎春待遇降低,身为她的奶娘,“油水”也跟着变薄,为了弥补损失,奶娘有的时候就会顺手牵羊带走迎春的一些小东西,或者将她的份例拿走一些作填补。对此,迎春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比之迎春的奶娘,探春的奶娘要负责的多。探春的奶娘是个精明的,她深知,从她被选为探春的奶娘,今后的荣辱就和探春连在一起了。探春的奶娘也是府里积年的老人,对于贾府的规矩在熟悉不过了,因此从探春刚懂话的时候,就开始按照府上的规矩教导她。
    在态度上,王夫人对探春要比贾环好的多,因为庶女教养好了,将来嫁个好人家,可以给宝玉添臂助。虽如此,也不过是淡淡的。后来见赵姨娘仗着贾环,每每生事,偏她要保持当家主母的气度,又有贾政在里面护着,不好处置她。王夫人心中憋着一口闷气,再见探春脸上就添了几分热度。并且让人把嫡庶和主子与奴才这类的观念好好灌输给探春。在赵姨娘生事,大吵大闹之时,把探春带过来,让她亲眼见识到生母的不堪。在赵姨娘在她跟前立规矩的时候,故意引逗探春说一些刺她心窝子的言语,每每看到赵姨娘脸上伤心的表情,王夫人心里都是一阵痛快。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选用黛玉母丧进贾府大约六岁或者七岁的年纪。
    薛俭对薛蟠和宝钗的处置,在认为是薛蟠引诱坏的宝钗情况下,宝钗的处罚比薛蟠还重,是因为就算是薛蟠主导,宝钗犯的过错远远大于薛蟠。
    薛蟠看那个些东西其实并没什么大碍,只是年纪不对。就算传出去对薛蟠的名声不好,但并不耽误他在外交际应酬及娶妻生子,男子的名声坏了,顶多娶妻的要求变低而已。但是宝钗就不行,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名声甚至大于生命,如果这事传出去,对薛蟠并没有什么大影响,宝钗就算不死,也只能出家一途了,根本不要想着出嫁。其实就算她想嫁,也无人求娶。而且因此还会带累薛家的名声,对薛家其他房的女子婚嫁也有着很坏的影响。
    这章我写了六七遍,每每写了一部分,不满意,又推翻重写。因为人物的个性在幼年的时候已经基本定型,所以为了写出这些人的不同,我真是要吐血了。其实这章我还不是太满意,只是我的水平有限,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因此只能到这里了。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第五四章

贾敏将和福建泉州姚家签订的契约看了一遍,又拿起附在它后面的三十倾带着一座小山林的田庄地契,看了看。这是姚家和她合伙入股的资产。福建地广人稀,所以田庄相比内陆要便宜的多,因此这田庄,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千两。可是贾敏却掏了十万两出来。这些钱,不但搬空了贾敏的小金库,而且她还从林家账上挪用了不少。贾敏只希望这次出海,能够平安顺利,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面得她投的钱打了水漂。
    本来姚家想拿海图入股,姚家世代出海行商,因此海图是他们生存立命的根本,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若不是这次赔得狠了,船毁人亡,家族没了翻身的资本,怎么也不会拿出来。可惜他们碰到的是贾敏这个“怪胎”。
    既然想作海外贸易,贾敏怎么会不在海图上下功夫。因此她就在林家丰富的藏书中寻找国外的地域图志,顺便感谢一下现代的应试教育,还有她所在公司老板。因他的要求,公司所有的办公室都挂着本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而贾敏原来的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个客户送的超大地球仪,她闲着没事的时候,总是拨动着玩。
    因此,贾敏拼拼凑凑,画出海图不仅比姚家的详细,还包括他们还未涉足的一切区域,而且上面还标明了部分区域有那些值钱的特产。在这种情况下,姚家没了要价的资本,他们又急于翻身,贾敏是能拿的出钱的,虽是官家,却没有仗势欺人,而且也没有吞掉他们的想法,条件也不算太苛刻,因此也就接受了贾敏三七分的要求,作了十年契。
    贾敏将契约和田契放在一个锦囊里收好,然后把它放在她收藏隐秘钱财的红酸枝雕漆匣子里。看着匣子里的房契、商契和银票还有珠宝,贾敏心中暗自思忖,这些都是没入林家账册的,若是她真有个万一,书生意气的林海也按照原著没了性命,就算林家有男丁,小小的年纪也未必能够保得住林家明面上数目庞大的资财。有了这些,就算没有林家的财产,将来孩子们的生活也不用担忧了。
    收回思绪,藏好匣子,贾敏的目光落到一旁的丁嬷嬷身上,一怔,发现她正在发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天了,因此她忍不住问道:“丁嬷嬷,你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
    丁嬷嬷回神,摇头道:“没,没事,……”对上贾敏不相信的眼神,丁嬷嬷忙道:“前几天我跟着太太去通明寺,回来路上下大雨,在亭子歇脚等雨停的时候,曾经和在亭子的另一边歇脚的人打个对面。见到故人,让我想起了一些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