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316部分

越战的血-第316部分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代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慨是1比1。5……这是我在听**的时候偶然间听到的。

“哗!”的一声……我这话再次让战士们一阵起哄……

“一张就值150。那这一箱……有多少张哪?”

“一百五……那不是一张就可以买一部自行车了?那这得有多少自行车啊!”

……

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并没有哪个战士发出“我们发财了!”或是“营长,我们把钱分了吧!”这样的声音。

这时代的人思想纯洁啊,或许也是因为中国一直以来都实行集体制的原因……所以他们在看到这些钱的时候第一个观念就是这些钱是属于国家的、属于集体的,而不是自己的。

“教导员!”我说:“你看……这些钱怎么处理?”

说实话……我实在不愿意就这样把钱交出去,这里三箱只怕都有上百万美元了……如果全归我的话……

唉!早知道我在拿到手提箱的时候就该假装不在乎的样子,说:“这都什么破玩意……先给我放着吧!”然后等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据为己有了。

可是现在……战士们眼睛都看着呢,我也只好把这个问题丢给教导员了。

“这好办!”教导员说:“部队有部队的纪律,咱们缴获的任何东西都要上缴。这美元当然也不例外!”

“可是,教导员……”我说:“咱们现在是去阿富汗执行任务,难道还回去?”

“对啊,教导员!”也有战士附和道:“再说了,这么一大笔钱……让船长他们带回去也不安全!”

“万一又让海盗给抢走了呢?”

……

“唔!”教导员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放弃任务当然是不可能的,给别人带回去也不安全……那么,就跟上级联系一下,问问该怎么处理吧!”

“嗯,也只能这么办了!”我说。

其实我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这跟上级联系的话,缴获的这么一大笔钱也许只是过过眼而已。

“二连长!”罗连长冲着刀疤笑了笑:“不赖啊!这么出去一趟就抱着一座金山回来了!”

“唉!”刀疤抓了抓脑袋:“现在想起来……那暴牙也是怪可怜的。交出这么一大笔钱,结果还是……”

说着就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做了个杀头的动作……又惹得战士们一片哄笑。

与张司令的联系是通过船上的通讯设备以密码的形式发出去的……虽然我们有携带军用电台。但这时的距离已远远超出了电台的通讯范围,再加上我们又是在海上……甚至都不在中国境内,这中间自然就没有中转站,于是只能用货轮上的大功率无线电发送密码。

我发出去的电文是:“击溃一支海盗,为了保密没有留活口,缴获一批美元,请上级指示!”

我承认我发这封电文的时候还是存有私心……因为我有意把美元的事跟“海盗”及“保密”这样的事话一起……那相对于这些来说“美元”的事自然就小得多了。而且我也没有说明“美元”的金额,只是泛泛的用“一批”这个词来形容。

这要是让上头知道这批美元有上百万的话……只怕不管再困难也会派人来接收了,毕竟我们现在还是个穷国嘛……而且这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量储备外汇的时候,所以这一百万美元可绝不是个小数目。

结果我的奸计果然就得逞了,通讯员把张司令回应的电报翻译过来,我接过一看不由欣喜若狂,上面写着:“小心应付,在到达目标之前尽量不要发生战斗,美元供你部建立基地用!”

我随手就把这封电报递给了教导员,教导员看到这封电报不由直发愣……

“这么一大笔钱哪!”教导员说:“上级……怎么会这么随意的就给我们支配了?”

“也许是上级考虑到我们也需要钱吧!”我说:“你想哪……咱们这是在巴基斯坦建立基地……这其中肯定会有些用钱的地方,如果要从国内汇钱的那还麻烦……有时也需要些应急资金,现在这笔钱不正好用对地方了?”

教导员一想觉得也对,于是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事实也的确像我考虑的那样,在巴基斯坦的工作有许多事情都需要钱……而这时的中国又是刚刚开始起步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穷国,在资金方面自然会比较紧缺,于是对我们这个基地的拔款那是少之又少……好在有海盗给我们送来了这一笔巨款,这就使我们的工作得以周转得开。

又在海上渡过了十几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

这可真是漫漫长征路啊……很少坐船的我这一回竟然在船上足足呆了一个月……听船长说,我们这艘船还算是快的了,这要是坐别的船,比较老旧一点动力不足的货船,只怕一个半月都到不了。

听到这天数我心里就不由发毛……我还从没有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上呆足三天呢,这一回竟然呆了三十天!这以后要是想回国该怎么办?!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战士们在船上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思乡之情……

这以前要是在广西、云南的话那还好,至少那时我们还没有出国……就算是在越南打仗那也离边境不远,受伤了或是牺牲也也有可能运回去。

但是现在……却是名副其实的在千里之外了,一想到回国要用一个月那么久……战士们在心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这次来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好在教导员在这方面很有一套……他察觉到战士们的这种苗头后,很快就展开了一次坐谈会,动员各连、各排在各自的集装箱里,或是几个老乡凑在一起讨论讨论家乡的美景、特色或是有趣的事。

这就让我有些费解了……这战士们有思乡的情绪,那应该是让他们不要想家才对不是?这教导员怎么反倒让他们想起家来了!

后来想想觉得教导员的方法应该是对的……像思想或是情绪这类的东西,它就像是水,用堵、断的方法是堵不住断不了的,甚至还有可能越堵越糟糕,更好的方法应该是疏导……

就像教导员这样,先让战士们尽情的回忆家乡,回想祖国……然后呢……

在结尾的时候再说:“同志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我们的亲人,有一个美丽的家乡,一个伟大的祖国,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它们了,但我们时时刻刻都把它们放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同时,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亲人能够生活得好,为了家乡更加美丽,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就要求我们先把这些情绪放在一边,全身心的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去……”

接着又是“吧啦吧啦”的一大堆……说的虽然罗嗦,但对战士们却是相当有效,以至于在座谈会结束后战士们个个都磨拳擦掌的,就恨不得马上走上战场了。

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导员、指导员等这些职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章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是全国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同时卡拉奇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

换句话说,就是巴基斯坦几乎一半的工业都集中在卡拉奇,可想而知这卡拉奇应该是个不错的城市。

但我们却没有机会目睹一下这个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当然也就没机会看一看卡拉奇这个城市了……原因很简单,我们还是跟来的时候一样,是装在集装箱里的。

而且……这一回我们从船上吊下来之后,还是直接就放在卡车上运走的……集装箱就是这点好,放在货轮上的时候就像是一个个箱子,从货轮上吊下来放卡车上一放……就变成卡车的后车厢了。

不过我们虽然看不到,但却可以隔着集装箱听到外面千奇百怪的声响……有摩托声、汽笛声、音乐声、叫骂声、吆喝声……而且这些叫声还都是我们听不懂的话喊出来的,这使得战士们个个都好奇的把耳朵贴在集装箱上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声响,有时还发出几声笑声……但由于我一开始就严令在集装箱里不能发出声音,所以他们能做的只能是互相之间比划下手势什么的。

这些手势是我们在训练时学会的……之所以要学这个科目,是因为在战场上常常会需要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一点就算是微型无线电也无法做到的。

微型无线电这东西……在有敌人在附近的时候就有一个bug,讲大声点吧……敌人就被惊动了,讲小声点吧。队友也听不清楚。往往还会因为听错了而误会。

于是手势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就算敌人就与我们隔上一堵墙。战士们也可以用手势进行交流并协同。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就是跟战士们约定一些比较容易记而又形像的手势然后在全军推广就可以了,在这其中我们甚至还引进了一些手语……也就是聋哑人互相打手势进行交流的那种。

从这一方面来说……在这时候倒还可以煅炼战士们的这种无声交流了。

不过这样的交流很快就停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外面安静了下来,想必是车队已经走出了卡拉奇开上了公路。

“营长!”这时赵敬平才小声的问着我:“我们这是去哪?”

这时候小声说话已经没多大关系了,一个是因为集装箱有隔间效果,另一个是汽车周围没多少人,还有就是汽车速度快了,马达的轰鸣声也大……在外面就算有人也听不到什么。

于是我就在地图上指了一个位置说道:“到这……白沙瓦!”

赵敬平看了看地图不由咂了咂舌:“这么远……这得坐几天的车吧!”

我苦笑着点了点头……这话的意思就是。咱们得在这集装箱里呆上几天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觉得我们到了巴基斯坦后就用不着再躲躲藏藏的了,这里又不是阿富汗……中巴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有一支小部队出现在巴基斯坦进行交流什么的,那不也很正常吗?

但张司令的意见却不一样,他认为这是敏感时期,先不说这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的邻国,我们要去的地方白沙瓦也是位于巴阿边境……一旦让苏联间谍或是什么人发现有支中**队一路从卡拉奇进入白沙瓦,那么苏联很容易就推断出跟中国有关。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突然出现在白沙瓦,就可以用另一个身份,也就是一群生活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自愿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帮助阿富汗难民,或者说是为了钱受雇于阿富汗游击队……也就是佣兵也可以。

应该说张司令的考虑是对的……国际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只要有一个好的借口,别人就拿你没办法!

就比如说苏联……他入侵阿富汗同样也是打着“阿富汗总理邀请苏联出兵”这个借口。

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虚伪,但这种虚伪却又必不可少,有时还是很有必要的,为的就是利益,为的就是不让敌国抓住把柄。

只是这却苦了我们……我们全营的人都得封在这集装箱里头……这可比在船上的时候要苦多了,在船上时咱们到晚上还可以出来透透气,白天的话那集装箱也是半开半合……

可是现在,全程都是要封得死死的,只有前部开了几个不起眼的透气孔……这透气孔还是挺有用的,车速一快起来那风自然而然的就会往里灌,所以也不用担心在里头会被憋死。

但是……

要知道卡拉奇距白沙瓦可是两千公里远,而且巴基斯坦的公路还相当糟糕……巴基斯坦的公路大多都是在英国殖民时兴建的,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除了修修补补外没有多少的改善,这在考察团发给我的资料里都纪录得很清楚,现在的我们也有感觉……因为一路上摇摇晃晃的让人有些受不了,而且在路上还有几次司机不得不停下来拿起竹竿撑起路中间的电线……

公路上有些电线高度不够,而且架设在公路上空……咱们这些装有集装箱的卡车想过的话,就必须得把它们撑起。

这使我们足足走了两天三夜才到达目的地……这还是每辆卡车都由两名司机交替着开的结果,也就是除了吃饭加油的时间外,车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在路上跑。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其实还算是好的了,原因是我们是中国人,所以巴基斯坦这边接应我们的负责人特地派上最好的卡车、最好的司机为我们服务,这才有办法在两天三夜这个时间到达目的地……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援助比如美国……

美国方面也有输送往巴基斯坦的军事物资,于是也有一批人跟着这些物资进入阿富汗,当然因为军备量多和保密原因,同样也不适合乘坐飞机,但他们却足足在路上折腾了五天五夜……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机要睡觉!

第六章工厂

当集装箱的铁门终于打开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时已经是黑夜了。

借着手电筒的亮光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深夜三点多了……我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