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706部分

越战的血-第706部分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六万人。

但这恰恰也就是澳大利亚的优点,因为对于美英等列强来说,军事弱就差不多是无害国家的代名词,对于这样的国家他们是完全放心的,于是那各种先进装备比如导弹、雷达、电子设备、弹射器等都一个劲的往“墨尔本号”上装,只要澳大利亚肯出钱。

这一度使澳大利亚冲昏了头脑,经常开着这集各种先进装备于一体的“墨尔本号”又是出访又是联合军演的到处炫耀。

但马岛战争却把澳大利亚军方给彻底打醒了……

丫滴,英国是个使用航母的老牌国家,他在马岛战场上还得用双航母才打得起来,这其中只要有一艘航母要是被阿根廷击毁的话就意味着英军的全面失败,那咱们这一艘航母该怎么个打法?那不是还没出动就注定失败了?!

再说了,就凭英国人那么先进的驱逐舰要防御飞鱼导弹对航母的攻击都那么艰难,那咱们这一艘航母另加几条破船开出去还不是别人的靶子吗?

我相信澳大利亚军方在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多半是捏了一把冷汗:好在没有发生战争,否则这下损失就大了。

在捏一把冷汗之后就该大骂美英两国了,这两个“兄弟”也太不够意思了,赚了咱那么多钱就给个基本没有实战能力的玩意,更丢人的是之前还一直开着这“绣花枕头”到处显摆!

于是在马岛战争之后也就是82年后“墨尔本号”就进入备用状态,从这时起澳海军实际上就决定让其退出历史舞台了,也就是从这时候,澳军就将装在“墨尔本号”上的先进装备往下拆。

“他们说还没拆完!”杨先进回答:“而且……好像还有美国人给他们施加压力,因为在我们拍下后合同上又多了一条:‘不得用于军事用途’。”

“哦!”闻言我就明白了。

对于美国来说,我们与澳大利亚这个“无害国家”恰恰相反,是一个有能力与美军一战的对手。

其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当年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基本上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佬的飞机大炮,抗美援越时打败美军的越共实则也是中国训练且装备的,现在的美国佬之所以跟我们是盟友……那只是为了对付苏联这个共同的敌人而已。

但现在一方面是苏联跟中国的关系缓和了,另一方面中国毕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过美军的国家……许多美国人认为越战是战略上的失败而不是战术上的失败,因为他们在正面战场上打越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之所以不能消灭越共只是因为有中国的保护,而且最后还是他们主动退出的。

正所谓“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美国佬在中国志愿军手下吃过亏心里自然对我们会有所防范,于是对于“墨尔本号”自然就会有点紧张。

“杨营长!”这时我就接到司令部的电话:“司令让你到司令部来一趟!”

“是!”我应了声。

心下暗想该是为了“墨尔本号”的事情,没想到张司令那边的消息还挺快的。

不过这似乎也正常,要知道这可是我军第一次离航母这么“近”,张司令那边没有人手关注着这事那才是怪事呢。

果然,在我走进司令部的时候张司令就朝我扬了扬头说道:“墨尔本号的情况听说了吧,他们再一次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拆除,拆不走的东西甚至还进行爆破,咱们能拿到的就是一个空壳了!”

“是美国人在后头搞的鬼吧!”我说。

张司令点了点头:“美国人对我们已经开始有戒心了!”

我没有回答,心里认为美国对我们的戒心并不是这时才开始的,而是自从抗美援朝起就一直都存在的。

“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说。

“唔,说来听听。”张司令对我的话颇为意外。

“首先。”我说:“我们对这艘墨尔本号的期望本身就不能太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决定的,就算航母上有些什么东西留下,我们也很难对其进行仿制。”

闻言张司令不由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我国可是有过不少经验的,中苏交恶时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留下一堆没有完成的项目……这些项目就算有图纸或是相关资料,我们依旧很难将其研制出来。

“另一方面。”我说:“我们绝大部份装备都是来自苏联,出于装备兼容性和设计思路等方面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在航母发展上终归还是要走苏联的路线,也就是说墨尔本号能给我们一个空壳看看航母是如何设计、建造和布局的也就可以了,咱们要积累经验还得瞄准苏联。”

“唔!”张司令不由意外的看了我一眼:“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苏联……这买航母可不像买民航那么简单,咱们还有机会?”

我笑了笑,苏联那边的机会当然是有,事实上在“墨尔本号”之后我们买的三艘废旧航母都是来自苏联,这其中还包括被我国改装成训练舰辽宁号的瓦良格号。

当然,这些都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事,现在正是美苏争霸的时候,苏联当然不会自废武功让美国佬捡便宜的。

第七十三章墨尔本号(二)

“当然。”我接着说道:“这也并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西方国家的那些先进装备,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结合美苏两国装备的长处并将它们融合起来,最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们自身需要的装备。”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美军装备的风格一般是舍得砸钱,大多装备都往精密、高科技这条路线上走……有钱就是任性嘛。苏军的装备则更讲究便宜、实用和可靠性,也就是平时看起来不怎么样,一打起仗来批量生产就会暴发出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能量。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咱们的确更适合走苏式装备的路线……咱们没美国佬那么多钱,另一方面咱们人口又多,要是都像美国佬那样的装备,几个集团军的部队下来也就把我们给拖垮了。

但另一方面又由于苏式装备是针对苏联这种气温较低的国家的,其装备就算是原封不动运到中国来也会有各种不适应,比如现代的苏27到了海南岛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里后就漏油……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并针对自己的作战环境及需求对其进行改进。

当然,真要说咱们自己不会改的话那也没问题,叫苏联人改嘛……印度人就是这么做的,苏式装备登陆印度后同样也会有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印度人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苏联人继续改,改到满意为止。

不过可以想像的是,这么做的结果其实就是伸出脖子让人宰……这不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虽然这种损失也是很可观的。因为苏式装备本身的优势就是廉价实用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像印度这样只靠苏联改。那么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甚至都比美国方面的同类产品还要贵了,比如“维克拉玛蒂亚”号就是这么个东西,一艘俄罗斯送给印度的二手航母,其改装费用竟然高达23亿美元,美国比其排水量还要多两万吨的小鹰号航母总造价也只有四亿美元。

在钱方面还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没有技术嘛,多付点钱也是必须的,但有一天一旦打起仗来……航母要是要维修时难道还开到俄罗斯船厂去修过几年再回来吗?!

“你的定位还是相当明确的!”张司令点了点头:“而且也很符合我们现在的国情。只是这墨尔本都让他们拆成那样了,我们就算想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都不容易。”

“这倒也未必!”我说:“有句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我说:“我是这么想的,美方和澳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墨尔本号本身上,他们认为只要把东西从墨尔本上拆除了就安全了。再加上,有重新利用价值的装备他们都在之前拆完了,这会儿再次拆除……这些东西多半对他们来讲都是没用的,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呢?”

“哦!”闻言张司令不由恍然大悟:“跟墨尔本号一样,被当作废品处理了!”

“对!”我说:“所以我们只需要对澳方的废品进行一些回收……当然,这些是不方便让我们自己去做的!”

这话就不用说得太明显了,只要随便在澳大利亚找个当地人。或是通过第三国家的人进行收购,都不至于引起澳方或美国的注意力。

闻言张司令不由连连点头。使劲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好小子,还真有一套!”

两个多月后墨尔本号终于被我们从澳大利亚用拖船拖了回来……之所以要用两个多月这么久,那是因为美国和澳大利亚始终觉得不放心,所以对航母上的东西是一拆再拆并一遍又一遍的检查。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自以为聪明的将那些还有一点价值的装备拆除,其实没过多久转个手又回到我们手里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装备还可以用,澳方在拆除这些东西的时候往往是用焊枪甚至是爆破的方法进行暴力拆除,所以我们得到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也都是些废品,有些甚至残缺不全。

但我们需要的也并不是能用,而是想知道这些装备大慨的数据或是装在哪里等相关信息,就跟我们之前所说的一样,这是在为将来自己能建一艘航母积累经验。

墨尔本号被拖进造船厂时张司令也带着几个参谋和我一起去的……那一幕对于我这个曾经上过英国航母的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张司令等人来说就是相当震撼了。

我一直都记得当他们看着那个庞然大物矗立在面前时脸上那种目瞪口呆的表情,参谋们个个议论纷纷:“这还是一艘船吗?简直就是个海上城市嘛!”

张司令脸色沉重的没有说话,直到他走上“墨尔本号”的甲板的时候,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问我:“这就是英国的轻型航母?美国佬还有更大的?”

“是!”我点了点头:“这跟英国什么在马岛参战的航母差不多,都是一万多吨的,而美国佬最新的航母将近十万吨,也就是有七倍这么大!”

闻言周围的参谋们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说墨尔本号是座水上城市的话,那美国佬的航母又算什么?!而且美国佬的还是核动力航母。

这说起来的确让人有点气妥,美国佬核动力航母都在满世界到处走了,而我们却还在收这种轻型航母的破烂,希望能从这些破烂中尽可能多的知道一些信息。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我们落后了呢?想要追上别人就得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没有其它捷径可以走。

当然,要说捷径的话也有,像印度一样买二手航母嘛,只要出得起钱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卖。但这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我们很清楚,掌握造航母的技术远比拥有一艘航母要重要得多。

“唉!”张司令再次叹了一口气:“我们跟美苏比起来差太多了,得加把劲!”

第七十四章墨尔本号(三)

接下来的事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各方面相关的人才都由全国各地调来对“墨尔本号”进行测绘和考查,这其中有部队的干部也有军工方面的研究人员。

让部队干部来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让他们看看这航母的样子让他们对航母有个慨念,这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现代化战争的装备和战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像张司令等参谋第一次走上这墨尔本号时受到的震撼一样,让他们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有几个参谋对后者有不同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当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他们担心这么做的结果很有可能会对干部们的士气造成影响,进而这些干部又会影响到整支部队。

应该说参谋们的这种考虑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就不说这时代的他们了,连我这个现代人在想到美国这时已经有许多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满世界的跑而我们却还在购买废弃航母积累经验的时候,心里也会患得患失的……差距这么大,能追得上吗?这要追上得多少年啊?在我们发展的时候美苏也在发展,所以只怕永远都追不上了吧!

这还是在我明知道2012年时我国就拥有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情况之下,而这时代的人却不知道这些,于是很自然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在当今这种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情况下又很快会因为口耳相传变成谣言,很有可能会打击到全军的士气。

这如果是在其它时候那也还好,但现在却是我军进行百万大裁军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本来就遭受严重打击的部队能否经受得住这样雪上加霜的打击。

所以有人说这时代当兵的是最痛苦的。这种痛苦甚至与抗美援朝时代的志愿军有得一比……当然。这指的并不是牺牲或是部队伤亡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想想觉得的确也是,志愿军虽然伤亡很大,但心理上却是首次出国作战而且还是小米加步枪就打得飞机加大炮的美国佬接连失利……要知道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