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 >

第317部分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笑!吾陪陛下垂钓休闲就是纵情声色,就是奸佞无耻?方尚书,古人有句话叫‘沽名卖直”请教您此为何意?”
  “你——竖子安敢辱老夫?”
  “好了,好了,牧公,远志,二位都当适可而止了。”
  仁兴帝李功伟拂袖站起,他摇头道:“政见或有不同,但不可失了朝廷大臣的体面,你们这样当面争辩,哪里还象朝廷大臣的礼仪?牧公,远志为朕执掌北府,监控北国,功劳卓著,你这样指责他为佞臣,稍过了些吧?”
  老臣跪下:“微臣失礼,请陛下责罚。”
  “唉,牧公,你这脾气啊!朕真要处置你了,天下岂不是要言论滔滔,说你因忠言获罪?朕不成无道昏君了?远志,牧公劝朕勿耽于玩乐,亦是想让朕防微杜渐罢了,这也谈不上大不敬,你也不要太过小题大做了。”
  “是,微臣知错了。”
  “都起来吧。你们这时候来找朕,该是有事吧?牧公,你执掌兵部,军机重大,你不妨先说吧。”
  兵部尚书方岩微微躬身:“是,陛下。昨日,老臣接欧阳枢密文,称我朝征蜀大军已陆续班师,共计五军十五镇五十二旅兵马,陆续驻于巴蜀、江陵、襄阳、镇江、江都各军镇。老臣过来就是想请示陛下,大军已告捷而归,是否可按常例解散,放军中民壮回乡?还有,此次征蜀,我军各部将士奋勇作战,灭国而归,但朝廷的军功犒赏尚未发下。各军已有怨言,军曹已经多次行文向兵部催促,老臣亦向户部行文催促,但至今未见刘尚书答复。老臣惶恐,因事关军心士气,不可轻忽,只好斗胆前来劳烦陛下,请陛下主持公道。”
  仁兴帝揉着额头:“牧公啊,每次你过来,朕总要头疼上一阵的。上次你来见朕,说的是是军饷,这次是又是犒赏——朝廷欠将士的军功犒赏,一共多少呢?”
  “按各军军曹和监军所报,按斩首、勇战、陷阵、头阵、登城等各项奖金累加,共计六百二十八万四千两银子。”
  听到这数字,仁兴帝愣了下,然后,他好一阵没说话,只是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发呆。
  “朕知道了——难怪刘尚书没有答复,牧公,你把朕也给吓着了。你看着朕宫中还有什么值钱的,不妨拿去卖了,看看能否凑够这六百万?”
  “陛下,此言……老臣不敢。”
  说是不敢,但方尚书还是躬身把手上的奏折双手奉上:“这是军功犒赏的明细目录,已经过枢密、兵部的两重核审,应是确切的,如今呈送陛下圣阅。”
  “牧公,奏折你先搁朕这吧,朕会抓紧找户部商议,看看哪里还能凑出这笔钱。”
  仁兴帝叹气道:“征灭西蜀,讨伐张逆,全靠三军将士奋勇作战。但将士们太奋勇了,朕也吃不消啊——哈哈!”
  仁兴帝自己打了个哈哈,笑了起来,但侍立的两位大臣都没有笑,而是很严肃地看着他,兵部尚书方岩正待说话,仁兴帝赶紧打断他:“知道了,牧公。兵者国之大事,将士为国浴血,这不是该开玩笑的事。是朕失言了。卿家所奏,朕知道了,近日将会有答复的。”
  “陛下明鉴。武夫力战于野。为国浴血,陛下身为人主,确实不宜轻佻此事。老臣所奏,还望陛下能早日解决,以免有伤军心士气——诸事奏毕,陛下倘无其他事吩咐,老臣便告退了。”
  “牧公好走——那边,来人。搞张轿子,送牧公出宫。”
  方岩退下了,随着他的离去,在场君臣都松了口气,这个前朝重臣元老的气场实在太强大,有他在,大家连话都不敢随便开口。不然说错一句话,被这老家伙抓住了劈头劈脑训一顿,那也实在没意思得很。
  望着方岩的背影,仁兴帝笑:“牧公老而弥坚,气势不减当年镇守荆襄之时啊。难怪当年北军望之生畏。闻坐地虎之名而丧胆。今日,朕算是领教了。”
  “陛下敬贤爱老,此乃美德。但以微臣拙见,却也不能太宽纵了那些老臣了。陛下不好美色,不贪奢糜,宵衣旰食操持国政,宫用简朴,贤君之名,天下闻之。现在不过是在勤政之余,泛舟垂钓一番罢了,方某却倚老卖老,口出无状,竟把陛下跟那亡国败君并论——倘若不是陛下宽宏,依着微臣,方某人一个大不敬罪是跑不掉的。”
  “哎,远志,休得胡言。牧公是先帝留给朕的重臣元老,朕理应敬之。何况,国有诤臣,其国不亡,这点胸怀雅量,朕还是有的——你匆匆过来,该是北府那边有事吧?”
  萧何我躬身:“陛下明鉴,有几个消息要跟陛下您禀报的。”
  “你说吧,朕听着。”
  “是。第一件事,朴立英已经明确拒绝我朝招降。他宣称忠于北魏,身为大魏贵族,宁死不降吾大唐——微臣无能,有负陛下重托,请陛下恕罪。”
  听到这消息,李功伟并没有显得失望,他淡淡道:“朴立英本身是鲜卑贵族,又得皇室信任,他不肯归降吾朝,这并不稀奇。但北府可查探清楚了吗?现在鲜卑慕容与鲜卑拓跋内讧,两家之中,朴立英是倾向哪边的呢?”
  萧和犹豫了下:“陛下,朴立英为人谨慎,对于北魏的内战,他一直没有表明态度。但根据我们在江淮镇中一些内线的报告,微臣揣测,朴立英本人该是倾向拓跋家那边的。”
  李功伟点头,他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没有做声。
  萧何我做出的判断,与他是相同的。提拔重用朴立英的是北魏的景穆帝,但景穆帝被慕容家所弑,所以,从报恩的个人感情上来说,朴立英本人该是倾向拓跋家的。倘若要出兵助战的话,他应该会帮助拓跋雄。
  只是,朴立英顾及大局,他知道,倘若连江淮镇也挥兵北上参与到这场内战中的话,那大魏的国门就对着南唐敞开无阻了。而且,在先前的战事中,拓跋雄的边军一直是占据上风的,是以朴立英也没必要参战,只需观望等待就好。
  “但现在,慕容家已经是占据了上风,形势已经跟当初大不一样,朴立英还会继续观望下去,眼睁睁地看着拓跋家最后的余脉覆没吗?”
  萧何我没有答话,他知道,这并不是仁兴帝在向他问话,而只是仁兴帝在自言自语罢了。过了一阵,却见年青的皇帝霍然起身,朗声道:“北府要想办法,想办法促成朴立英北上助战——只要江淮镇北上,我军正面就毫无阻碍了。”
  “遵命,陛下。微臣会竭力而为。”
  萧何我躬身答道,他说:“但这件事,怕是不易达成。朴立英是北虏的宿将,身经百战,意志坚定。我们的人要说动他,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远志,朕来帮你出个主意:要说服朴立英的,我们怕是办不到;但我们可以诱导他。譬如,你们北府派人去洛京放出点风声来,就说慕容家有意在击败拓跋雄之后召朴立英回朝,然后夺他兵权处死他,等这风声传入朴立英耳中,他自然就会心中不安,这时候我们再想办法离间他与慕容家之间的关系,让他感到危机已迫在眉睫——这只是有个思路而已,具体如何着手。你们北府是行家,应该比朕厉害。”
  听到仁兴帝的指点,萧何我松了口气:不管陛下这主意靠不靠谱。但起码有了个可行的计划。自己只要照着这计划执行了,对陛下也算有了交代,至于朴立英会不会上当。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陛下妙计!得陛下指点,微臣茅塞顿开,回去以后立即组织人手,遵照陛下指示而行,定能将朴立英骗得北上。”
  仁兴帝坐在船头,望着湖面上的落日出神,像是对身后萧何我的恭维听而不闻——身处他这个地位,倘若对每个恭维都当真的话。那早就精神崩溃了。
  “远志,这种小计谋未必能有用,但只要能有一份可能,我们总要尽力试下。方才牧公说的,你也是听到了,大军一动,黄金万两啊!粮草甲盔、损耗补给、开拔立营、冲阵攻城、军功犒赏。样样要钱!西蜀之战从头到末,花了朕足足二千五百万两银子,不但把户部花得精光,还把多年积蓄下来的军械和粮储都给糟蹋了个精光。最后那两个月,前线一迭声嚷着要钱要粮。户部直接跟朕说十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那时,朕连内库花光了都还是不够,真是愁得白头发都出来了。那时候,记得还是卿家帮了朕大忙,帮着顶过了那个难关啊。”
  萧何我知道,仁兴帝说的是北府派出鹰侯,在北方售卖官职,筹措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帮助顶上了这个军费缺口。但毕竟卖官售爵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是以仁兴帝含糊其辞。
  “朕知道,那次的事,你们北府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御史台那边,弹劾你们的奏章加起来能堆得跟朕这么高,江都众议纷纷,都说是你们北府蛊惑了朕,卖官鬻爵敛财,败坏了朝廷纲政——那帮酸儒书生懂什么!远志,你是替朕挨骂了啊,这个,朕一直记在心中。”
  君臣相得如此,陛下知我懂我,人生夫复何求?
  萧何我心头酸楚,鼻子一酸,眼眶已是慢慢湿润了。他躬身道:“能为圣君分忧,是微臣的职责本分,纵万死亦不能辞,这点区区小事,何劳陛下牵挂?只要圣君知微臣,便是世人千夫所指,微臣又有何惧之有?”
  凝望着萧何我,仁兴帝缓缓点头,他叹道:“三百年国耻未雪,一万里山河蒙尘——远志,前路依然艰难,吾等君臣尚不能懈怠!”
  “陛下,朴立英不受我朝招揽,那是因为他本身是鲜卑贵族,微臣却是有了个想法:除了朴立英以外,北朝中却还有不少我汉人的门阀和高官。招揽他们的话,该比招揽朴立英要容易。”
  “远志,你想招揽谁?”
  “洛京叶家!”
  “叶家?”
  仁兴帝看着他,神情间有些诧异:“你怎么会想到他们?”
  “陛下,叶家本身就是北国的豪门,掌握着北国超过七成的瞑觉师资源。微臣觉得,叶家的重要性不在朴立英之下,倘若能将他们争取过来,则北虏少一大强援,我朝得一强力臂援,此消彼长之下,将来的北伐战事会顺利很多。”
  “嗯……此事,远志可有把握吗?”
  “兹事重大,未经陛下允诺,微臣不敢擅行。但微臣觉得,叶剑心是个聪明人,眼见北国国势山河日下,他肯定亦是早有心思了。这时候,只要我朝表露意愿,表示既往不咎并保证他的地位……想来招揽他并不为难。”
  听了萧何我的话,仁兴帝默然无语。良久,他才说:“远志,你的这个想法,可曾跟谁说过吗?”
  “如此大事,未经陛下允许,微臣岂敢对外妄言?”
  “如此看来,你我君臣是不谋而合了。远志,实不相瞒,前些日,朕已差遣御前侍读苏墨虞、禁军游击萧天歌等人北上前去洛京,专为联络叶家而去。现在,他们已跟叶家联络上了。”
  听了这话,萧何我如受雷击,身子微微一颤,脸色发白,目光游离不定。
  听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他实在是心中惊惧。
  北地谍情事务一直都是北府的专务,与叶家的交往联络也一直是北府负责的,但这次。仁兴帝却是绕过北府直接插手招揽叶家的事务,从头到尾自己都是一无所知——难道,陛下已经不信任自己了吗?
  看到萧何我的惊疑不定。仁兴帝摇头:“远志,你不必多疑。此事没跟你说,倒不是朕信你不过——朕信得过你。但朕信不过你的部下。在我朝,有人很不愿意让叶家受抚的。这件事,交给北府来办的话,肯定会走漏风声的,到时事情没办成,只怕朝中已是满城风雨了,平添了无数阻碍。这个……萧卿你该能想明白的。”
  萧何我亦是一等的心思机敏,仁兴帝还没说完。他已是明白其中要点:确实,叶家如果归顺,沈家肯定是不高兴的,自己的部下里,明摆着的沈家门人就有上百号人,河南司、江淮司、鲁东司……等各个要害部门都被沈家把持着——这只是摆在明面上的,那些暗地里的沈家嫡系还不知有多少。到底谁是沈家的人。连自己都说不清楚。
  仁兴帝说得没错,这件事确实不能交给北府来办,仁兴帝瞒着自己,这是有理由的——何况陛下也不是真的瞒自己,现在不是跟自己说了吗?
  得知并不是自己失了陛下的宠信。萧何我顿时如释重负,他躬身道:“陛下思虑周密,微臣佩服。对叶剑心,微臣也是略有了解的。此人履历丰富,思虑深远,心志坚定,不会轻易被旁人所说动。侍读苏大人固然知识渊博,但他一直在中枢,未曾历练过实务,要跟叶剑心这种人物打交道,微臣担心……他的经验还是欠缺了些,未必能奏全功。”
  “呵呵,这次招降叶家,朕很有把握。诚如卿家所言,苏卿历练不足,但朕给他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