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紫玉钗 >

第128部分

紫玉钗-第128部分

小说: 紫玉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这个理由,他接受了李益的安排,心情一高兴,下笔也有力了,把一封辞表写得润圆光致。
  吐辞若珠,忠贞跃然,心中更得意,就凭这份才气,皇帝也舍不得放他休致的,所以他回家后,还着实地高兴了一阵子。
  等了一天,李益没有来访,他虽然有点担心,但还不在乎,王阁老来了,他还以为是带来了皇帝挽留他的口谕,充满了信心去接待。才发现事出意外,王阁老一走,他坐立不安,立刻叫人去打听,居然问不到一点消息,他更感到不妙,别人不肯告诉他详情,是认定他必倒无疑。
  连夜到部里。调出王阁老为他告假的条子,如遭雷击,因为他认为这笔字很像是自己写的,却又绵软无力,显然是有人摹仿自己的笔迹在捣鬼。再一问书吏。才知道廷议相传,说他被李益逼得上辞表告假,不知有什么把柄被李益抓住了,那个书吏还抄了他辞表上的语句。
  内容没问题,也没有乱说,却不是他的原文,显然是换过了一张,再比较一下那张便条上字迹,他才知道这一下子栽得很惨,忍不住一口热血喷了出来,当夜就倒在兵部大堂的议事房里。
  本来是装病,这下子却是真的气病了。
  这一病很惨,也很幸运,因为他没有等皇帝批下他的辞表,抬回家的第三天就咯血身故。
  这三天,李益是很得意的,夜间回到自己的寓所,跟霍小玉聚聚,白天大部份时间就在卢府,跟卢闰英缠绵,他跟卢闰英的婚事虽未文定,但口约已定,大家也都知道了,故而两个人在一起也不必避形迹了。
  于善谦的死讯是崔允明首先来告诉他的,这位木纳固执的书生自从出了一次纰漏后。虽然仗着李益拉来了郭勇为他摆平了,继续在刑部掌理文案,而且因为他能请出那么大的后台来,吏部曹同僚也不敢再欺凌他,甚至对他另眼相看,特别巴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反而更为谦虚尽心了,天晚还在部里秉烛处理未了的公事。
  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能最早得知消息,于善谦才泄了气,相邻不远的兵部大堂就得了消息,因为要通知司值的事中在次日早朝时告丧。
  于善谦是病死的,也是气死的。
  这对李益的关系太大了,长安这两天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李益把兵部尚书于善谦逼上辞呈,当然真正的内情无人得知,人言人殊,各种传说都纷纷出笼,而且,把事实过份地渲染着,这对李益是好的,因为一个新游的仕员,一个外任的六品郡州主簿,居然能够逼使二品大臣低头,这个年轻人简直就神化了。
  可是于善谦一死,那些有利的条件都变得不利了。
  人死不言过,谁也不愿意去诋毁死者,倒是会想到李益把他给逼死的,神乎其说。可变成众矢之的。
  李益正和霍小玉下棋,听见这个消息后,顿时呆了,手中端着的一盏茶,“当啷”一声,落在石板上,打得粉碎,霍小玉不知道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更不知道李益前几天在做些什么,只以为于善谦跟他的渊源很深,还问道:“十郎,那你是不是要上他府里去看看……”
  李益一拍桌子怒叫道:“我去干什么,去找人家拿棍子打出来,这老儿真是混帐,他不会等几天才死吗!”
  霍小玉一听语气不对,才想起前几天李益翻出了于善谦以前给他的私函,当时也说过于善谦在皇帝面前诋毁他,阻碍他的前程,决心要反击他,记得当时自己还劝过他,因为李益回家没再提起,她也忘了。
  这时记了起来。却又说了句最不得体的话:“十郎,是不是前几天你说起的那个于老尚书,你还说要……”
  没等她说完,李益已叫道;“你少开口行不行!”
  相识以来,李益从没有对她如此疾言厉色过,使得霍小玉很惊惶,再看看崔允明也是脸色沉重,李益则满屋绕步,才知道事态严重,知趣地不开口了,弯腰下去,捡拾地上的碎磁片,李益叫道:“收这个干吗?快给我整行装,明天一早我就上路往郑州销假赴任。”
  霍小玉抬起头,愕然地道:“你姨丈不是才叫人送信去为你延假了吗?干吗又马上要走呢?就为了于尚书的死,允明说他是咯血桌旁的,又不是你害死他的!”
  李益忍无可忍,一脚踢了过去,把霍小玉踢了两个翻滚。
  崔允明大为吃惊,连忙上前拉住了李益道:“君虞,你这是干什么?”
  李益怒叫道:“连她都这么说,别人更会蜚短流长了。允明,你说说看,这能叫人不气?”
  崔允明知道李益的心情,无助地叹了口气,见霍小玉坐在地下发呆,只有上去把她扶了起来,低声道:“表嫂!你不清楚,现在在家里还没关系,以后可别这么说了。”
  听了崔允明的话,霍小玉倒是忘了自己刚才挨了一脚,失声道:“怎么,难道真是十郎……”
  她忽然发现李益脸色发青,眼中充满了怒意,而崔允明也急急地朝她使眼色,她才意识到自己这一问实在傻,但是她一正神色道:“允明,你不必拦我,也不必瞒我,十郎回到长安好几天了,你都没来看他,今天天都黑了,你匆匆地跑来,就为了告诉于尚书的死讯,十郎跟于尚书非亲非故,这中间一定有着缘故,而十郎听了讯息,居然急着要走,也必然跟于尚书之死有着关连。”
  崔允明急得直摇手,李益倒反而冷静下来了,找张椅子坐了下来,一笑道:“小玉,我倒没料到你会这么聪明,那就不必再瞒你,乾脆跟你说个明白,现在我告诉你说,于老儿是死在我手上的。你信不信?”
  霍小玉想了一下道:“我不信,因为你不会做那种莽撞的事去杀人,何况对方是堂堂兵部尚书,不过我确信他的死与你有关系,因为你前两天翻出了他以前给你的信,也告诉过我,说他在朝中进你的谗言,你要对付他!”
  李益笑道:“因此你认为是我逼死他的?”
  霍小玉又沉思片刻道:“不可能,我看过那封信,并没有什么可以被你抓住的把柄,最多是心口不一,假冒伪善而已,朝中多的是这种人,也没什么了不起。”
  李益道:“是我气死他的。”
  霍小玉道:“他假如没有这份忍气的涵养,就不会在尚书任上居留多年。这个人我见过。当我小的时候,我父亲还在世,他已经是兵部尚书了,我父亲很不喜欢他。经常跟他吵得面红耳赤,可是每逢我家有什么应酬,他照样登门,谈笑自如,我父亲很少在背后骂人,但每次他走后,父亲一定会拍桌子骂他两句,说他老奸巨猾,口蜜腹剑,是个十足的小人,这种人气不死的!”
  李益道:“那你怎么还会把他的死连想到我身上呢?”
  霍小玉道:“因为我知道他的死必然与你有关,最大的可能是你设下了圈套,把他给诓上了,那才是使他受不了的事,他自负极高,以为胸罗安邦定国之才,什么计谋都困不了他,。只有一次,他在我家下棋,我父亲从没有赢过他,每次被他杀得片甲不留,那一次我在旁边观棋,棋已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事,就叫我代接下去,我故意让他一路追杀下来,几乎要造成满盘皆墨的情形。然后才利用一子伏棋,点死他的一个活眼,截斩他一条大龙,算盘面还是他赢的,可是他气得掀翻了棋枰,一怒而去,从此就没有再上我家的门。”
  李益哈哈大笑道:“有趣,有趣,想不倒他还在你手中栽过一个大跟斗!”
  崔允明也道:“于尚书的棋自号国手无双,在朝中确是无敌手,居然会栽在表嫂手中。
  难怪要叫他受不了。”
  霍小玉道:“其实我的棋力跟他差得太远,就是因为相去悬殊,他才漫不经心,那一子伏棋他不是没看见,只是不相信我会运用而已,所以才放心追击,要吃得我一子不剩,我先布了几子闲棋,他还不在乎,等我把他引诱深入,连上那一子伏棋,展开攻击时,他还是不肯放松,直到我截断了他的大龙,点死了他的活眼,他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但是我也不过保住了半壁江山,而且他是授五子对局的,扣掉让子,还是算他胜的。”
  崔允明笑道:“授五子要等扣子才能计胜负,这已经是很丢人了,何况是输在一个小女孩子的手中,传出去叫他怎么有脸见人,难怪他要拂袖推枰而去了。”
  霍小玉叹道:“我父亲见了那局棋后,就说他一生好用奇谋,喜欢在背后伤人而不留余地,胸存伤人之心而无容人之量,上得山多必遇虎,说他终有一天会栽在这个性情上,想不到果然应验了,十郎,是不是你弄了什么花招,坑了他一下?”
  李益道:“我只是让他自己写了道辞表而已。”
  崔允明道:“君虞,我在刑部也听说了,大家都在传言你不知用了什么方法,逼他辞官,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益这才把设谋的经过都说了,崔允明忙道:“君虞,你这样实在太过份了,怎么可以擅代他上奏章呢?”
  李益笑道:“我对他的字体很欣赏,一直在临摹他的笔迹,这一点倒是颇有把握……”
  “可是查出来犯大忌的。”
  李益笑道:“我想到了,我的字也是写那个体的,我在吏都还有京试的卷子为凭,又不是故意学他的,何况我代缮的辞表只是略改他的语气,没有说别的话,倒是他自己亲书的那一道奏摺,为了卖弄精神,居然笔力万钧,不似他平日所作,如果叫人来评甄,很可能会把他自己所书的那一份当作是假的!”
  崔允明道:“就算辞表呈上去了,圣上还没有批示下来。也作不得准呀!”
  李益道:“他急的不是这个,圣上的确很倚重他,以我的估计,就算他真的坚辞,圣上最多准他几个月的病假休养,假满仍然要复职的,他也拿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放心大胆上了那道辞表。”
  “如此说来,也没有可气的事,又何至咯血不起呢?”
  李益叹道:“我要整他不在他的辞表,而在造成这件事让四下传言说他是被我逼得上辞呈的,造成这个传言后,他即使被挽留下来,以后再也不敢在背后说我坏话了,即使他说了,圣上也会怀疑他是否在挟恨报复,不会太相信了!”
  崔允明道:“君虞,这一手实在太狠了,传言流进宫中,圣上如果问起来又怎么办呢?”
  李益道:“他自然会否认,我也不会承认,谁也不会相信我一个小小的进士有本事逼个尚书辞官吧!”
  崔允明道:“但事实的确如此,那天有很多人都看见的,你跟他密谈之后,他就上了辞表。”
  李益一笑道:“不错,我让他自己去说去。”
  崔允明道:“他这一死,倒是解脱了,现在要你去解释怎么逼他了。”
  李益叹道:“这就是我着难之处,所以我要赶快走。允明,幸亏你今夜来告诉我,我要趁他的死讯没有宣扬前离开长安,免得麻烦。”
  崔允明想了一下才道:“似乎祗有这个办法了。”
  霍小玉道:“十郎,我以为不妥,你应该不动声色地留在长安,只当没发生这件事,你一走,反而被人以为你情虚。你不走,一定会有人问起这件事,你可以矢口否认,不要说你逼过他,只说你一向都是非常尊敬他的。”
  “可是那天我跟他密谈了很久,却是大家都知道的。”
  “你说是高晖要整他,准备揭他跟为朝恩通风的事,你为了他是当朝元老,不可清名受玷,极力斡旋,劝他上辞表,明允说过于尚书当天回家还很高兴,于家的人也知道的,因此这件事怪不到你头上,甚至于尚书开丧之时,你也应该老早的就去行礼致唁。”
  李益想了一下。慢慢地冷静下来道:“不错,我的确没有逃走的理由,这一走反而显得情虚了,我应该留下。对外面的传言作一番解释,最有力的一个理由是我与于老儿素无瓜葛。从无来往,我有什么本事能逼他辞职呢?那天是高晖放下了话,要跟他斗一斗的,这责任也该高晖来负,我现在倒是该去见见高晖去……”
  才说到这儿,忽而李升进来道:“爷,吏部高侍郎着人来相请,说有要事相商。”
  李益道:“他的消息也算快,一定是为了这个,那我就去一趟吧!”
  崔允明道:“好的,君虞,我在这儿等你的回音,而且我还听到人说,今天王阁老曾经悄悄地到过于府,两人是吵了架分手的,接着是于尚书赶到兵部,看了自己告假的条子。也看了辞表的抄稿才当场咯血,部里的人把他送回,没多久就断了气。”
  李益微怔道:“辞表的抄稿怎么会流出来的?”
  “辞表是今天才呈上,王阁老是在朝罢交给宫门班房,等圣驾罢朝后再批阅的,可是传言昨天就开始了,因此这份辞呈很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