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紫玉钗 >

第133部分

紫玉钗-第133部分

小说: 紫玉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能禁得住你了;不过这究竟是犯罪的,想必你一定有什么特别的事故吧?”
  他的脸上虽然带着笑,但却掩不住紧张,因为这究竟是不太寻常,如果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故,秦朗是不会安排他们在这儿见面的。
  李益也知道他心中的焦急,便简单扼要地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先安了高晖的心,然后才细谈经过。
  高晖的脸色也随着他的叙述而变化,一直听他讲完了,才深深地吐了口气,然后朝李益一揖道:“君虞!幸亏有你这一闹,才把这段公案揭开来,也使先君子的沉冤得以昭雪,真没想到那老儿会如此奸狡,早知如此,我就……”
  李益忙道:“侍郎!国公要我在此处等候,就是要我规劝侍郎公不得造次,于老儿给鱼朝恩的密函由国公带去进呈御鉴了,但是于老儿居朝多年,不无微劳……”
  “要不是他来上这一手,先君子很可能早已将鱼逆诛平了,何至于让他又作威作福几年!”
  李益叹了口气:“侍郎公,有一件事可能连国公都没有想到,也可能是他想到了不便明言,于老儿告密固然祸国养奸,但是他老谋深算,有一点是看准了,假如侍郎公真要揭发此事,圣上还是会呵护他的,因为令尊大人公忠护国,却欠缺一处思量!”
  高晖哦了一声道:“先君子有那里没虑及?”
  李益道:“圣驾的安危。那时神策军还在鱼朝恩的掌握中,而且他还拥有一批杀手死士,纵然令尊大人起得天下兵马勤王,他仍然可以挟天子以令诸镇!”
  “当时已曾顾虑及此,圣上力言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且还御笔亲录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为代诏,这十个字现在还珍藏在舍下……”
  李益放低了声音,轻声一叹:“侍郎公,自古以来,每多慷慨赴死之勇将而乏从容就义之贞臣,非武人之气节较烈于斯文,实难易之别耳。夫死而从之地下,谓之烈女,抱负而守,数十载而不易其志者,始得谓之节妇,贞妇由地方行文以嘉,节妇则由朝廷旌表建坊立牌勒石而表之后世者,因抱贞而死易,守节而生者难也。人性如此,天子亦然。”
  高晖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立刻就变容拱手,也轻声道:“高明!高明!那么国公的意思如何呢?”
  李益道:“我没等他开口,就先把侍郎与我的意思表明了,请国公代奏明圣上,我们只想让圣上明白于老儿是内疚神明而死,无意使国家重臣蒙羞于死后,请圣上在览过密函后,仍予赐还,交给我去还给于氏后人!”
  高晖道:“做得好,君虞,那就谢谢你了。”
  李益道:“其实侍郎公该谢谢的还是杜尤二公,若不是他们在闻知于老儿死讯之后慌了手脚,胁迫家岳,逼令我离开长安以为顶罪的牺牲,我也不会急着去谒见国公,揭发了这桩公案了!”
  高晖笑道:“我早知道他们靠不住,所以才把密函交给你,让你能稳住阵脚,就算圣上是知道这件事,这封密函也能叫于老儿无颜见人,令岳大人怎么还会受他们的摆布呢?”
  李益一叹道:“只怪他老人家耳根子太软了一点,而且那些人的动作也太快了,我从府上出来,一脚就到家岳那儿,他们已经作成了决定,把家岳也拖走了,我逼得没办法,只好去见国公了。”
  “其实你应该去找汾阳王的,他会全力支持你。”
  “郭老千岁性子太烈,如果看见了这封密缄一定会大动肝火,非将于老儿暴骨鞭尸不可,那样虽然泄了私忿,并不一定对谁有好处,平心而论,我们目前对当年的事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还是慎重一点的好。”
  压低了声音又道:“兵部遗缺不能久悬,而据国公的透露,由于边境不稳,圣上有意用兵,势必要起用文武兼才的能吏,他已属意侍郎,想来不会有多大问题。”
  高晖笑了一笑,显然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因此拍拍他的肩膀道:“君虞!谢谢你,圣上可能会私底下召见我垂询此事,你我这一晤,也使我有个底子,到时候我也会替你留心的,你告诉令岳一声,离那些人远一点,我要借机会把这批小人也清除一下。”
  李益的心中流露出一阵报复的快意,如果不是身在朝房重地,他真想大声地笑几声来表达他的高兴。
  这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他以一个外任的小官员,居然能一手掀起长安的风云,把那些炙手可热的中枢要员,一个个地打击下去,这还不能踌躇满志吗?他记起了小时候,在竹园里玩耍,看见一条青竹丝的小蛇把一条大黄狗咬死了,那条蛇长不过两尺,粗不如指,体躯只有那条黄狗的百分之一大小,可是他一口咬中了黄狗的腿,狗儿跳了起来,跑不了几步,就倒地不起了。
  他知道这种蛇很毒,本来想立刻用石块把它打死的,但是石块举起后,他又放了下来,对那条小小的蛇儿,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小蛇并不想咬死狗,是那条黄狗先去掠拨它的,以两者的体形,力量而言,黄狗实在是强得太多了。
  可是蛇儿并没有退缩,它充满斗志地盘着身子,口中发出嘶嘶的声音;利用了适当的时机,也适当地利用了它的毒牙,把敌人击倒了。
  这件小小的故事,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强者不足惧,他一定会有缺点的。小并不一定就是弱,只要有斗智,有反击的精神,当然也必须要有攻击致命的武器,一样也以可击倒强者。
  强与弱之分不是外观上的差别,也不是刚柔之异,而是最后一搏的胜利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老子戒刚所说的强亡弱存之理,他曾经细心地研究过,有的他同意,有的他反对。
  狂风拔树而细草仍存,那是因为细草柔软,能弯腰而避过了风势──这种论调他反对,那是消极的。
  齿牙摇落而舌仍在,他也反对,因为他不主张等对方自然因时间而淘汰。
  檐水滴石而穿,这才是一种战斗的,进取的人生觐,可是他更欣赏水的另一种破坏力,一根铁钉泡在水里,没有几天,铁钉就长满了锈,一层层地剥落了,这才是李益所欣赏的方式──用有效而不着痕迹的手段瓦解对方,而且更要使对方陷于不复之境。
  小人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李益深深地服膺这两句话,他所说的权不一定是命人,治人的权力,也包括了受到攻击时反击的力量。现在,于善谦的死。激出了这些余波,也使他的权力发挥极致,叫他怎不高兴呢?
  这一天的早朝特别久,坐在班房都可以听到云板不住地响,那一定是调人进去问话的。
  终于黄门官宣达口谕来了:“圣谕宣吏部侍郎高晖即赴御书房进谒。”
  高晖朝李益笑笑:“来了,想不到圣上也是急性子,君虞,圣上既已移驾御书房,那就是廷议已毕,是在召集人秘议,那不知道要多久,你不如先回舍间去,我一出来,先回去告诉你情形。”
  李益也相当紧张地道:“我还是在此等候吧,说不定圣上会召我前去问问,侍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不妨奏知圣上,我就在这儿。”
  高晖想想道:“也好,本来朝罢是要封锁班房的,今天较为特别,留了好几个人下来,老尤老杜他们都在,前天他们对于老儿辞官之事最早谈起,今天于老儿的死讯传出,他们的责任难辞,都被留下了,可能就是询问此事,难怪他们昨夜紧张得要迫令岳归咎于你了。君虞,你昨夜夜访国公的那一着棋下得对极了,否则纵然不被他们所坑,至少也会背上个嫌疑!”
  “侍郎怎么知道他们都被留下了?”
  高晖笑了一下道:“刚才宣谕的那个黄门私下告诉我的,一年三节,破费个几十千钱就有这些好处。君虞,将来你一定也会置身在此的,我把这个秘诀传给你,不要瞧不起那个小小的七品官,交通内外,这是条最好的桥梁,因为他是消息最灵通的一个人。”
  压低了声音又道:“国公倒是很帮你的忙,让那些家伙先见过了再面圣的,因此这班家伙这次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注意听我的好消息吧!”说完话高晖走了,李益一个人坐在班房的后室内,望着高深的殿宇,心中充满雄心与壮志,高晖的话,在他的心里痒痒的,用手指截破了一点窗纸,他看着曲折的回廊,三五步就站着一名全身甲胄的卫士,当高晖经过时他们的肃立致敬及高晖微微颔首的神态,他又是一阵激动。那曲折的,通向内宫的长廊。
  正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宦途,曲曲折折,正表示通向这条路,需要经过多少的努力与挫折。
  虽然,从郑州主簿的那个位置要走到这条回廊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是李益似乎已经看见了自己穿上朝服,昂首在回廊上雄视阔步的样子。
  口角噙着微笑,他情不自禁地自己吐了两句话:“青云之途虽远,若有翻云手段,摘星捞月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宦海风波险恶,胸藏智珠明朗,鹏程万里,行处无不康庄,太液芙蓉,末央杨柳,你们等着,再过几年,我就可以折作瓶中清供了。”
  于是他想又起了第一次去见霍小玉的情形,踏进霍王别墅,看到了王侯居室中种种的陈设气象,那时认为这一切不过是过眼的云烟,距离还远得很,现在却变得非常近了。
  “将相本无种,男孩当自强。”这两句话毕竟还是有道理的。
  他又看见几个人走出来,圭在前面的卢方脸上很沮丧,也很疲倦,王阁老低着头,心事重重,而尤杜等人,却面有得色,踌躇满志,大概是为着拔去了一颗眼中钉而又把责任推卸掉了,感到沾沾自喜吧。李益忍不住几乎想出去招呼他们一声,让他们看看自己并没有受到他们的压力而离开,也没有打算成为他们的代罪羔羊,瞧他们的脸色与表情是何等模样。
  但他终于忍住了,心中又有一个新的打算,就让他们先得意一下,然后再让他们痛苦一番,因此他一声不响,而且等高晖出来时,他也不回家,直接躲到高晖的家里,只找人送张条子给霍小玉,条子上写得很妙,只说暂时离开几天,既没有说去赴任,也没说要上那儿去,因为他知道卢方回家后。
  跟卢闰英谈过话,一定会急着要到家里去找他的,他对卢方的居心很不满意,决心要卢方知道他李益是不容被出卖的。
  兵部尚书于善谦的死讯传开了,朝廷降旨优恤,加封太子少保,那是一品的大臣了,于善谦有生之日,一直想升上来这一级,终于在他身故后达到了愿望,遗憾的是这个名衔祗能刻在他的墓碑上而遗泽后人了。
  朝旨赐准于现宅举丧开吊,而后才扶柩回乡。
  这是很大的恩典了,因为长安的京官太多,而禁城附近的官宅却有限,都是由朝廷赐居,死后交回,不得列为私产,否则传国已百余年,不知有多少大臣生死褒眨进退,如若官宅都变为私产,由子孙后人承继,那许多现任的官儿就要没地方住了。
  正因为住宅要交给朝廷。在居宅举行葬礼,对下一位要住进来的人似乎不太吉利,因此除非是皇帝下令准予在家中举丧,否则是绝对不可的。
  圣恩浩荡,亲赐“公忠体国”匾额,更命钦天监择定了大殓之日在两天之后,还宣布了那天罢朝一日,以便文武百官前往致祭。
  可是皇帝对于于善谦的死不作半点询示,而且也没有指定一个皇子前往代天致唁,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对一个历事三君的老臣,既然如此顾恤,则少了这样一项恩宠,似乎又太没道理了。
  不但于家的家人感到惶惑,连长安市上的群臣也都在纷纷猜测,而其中最难过的就是卢方了。
  他回到家里,首先就听见了李益来到府上所持的态度以及把他馈赠退回来的事,而女儿更是向他缠闹不已,说他受人摆布,罔顾亲情戚谊。
  连一直对他恭顺的卢夫人也都讲了话:“逼使那个于老头儿下台原是你们这些人闹得起劲,跟十郎有多大的关系呢,他是外任官,而且年纪还轻,官也低,即使于老儿会说他的坏话,也还发生不了多少作用,等孩子慢慢升起来,由外面可以调的时候,于老儿不死也退了,孩子只是为了你居官行事方便,才尽心尽力,于老儿一死,你却慌了手脚,竟帮着外人将责任来硬栽在他的头上,别人要那么做,你该拦着才对,你居然帮着落井下石!”
  卢方搓着手叹道:“夫人,你不知道,逼死于老儿虽是大家帮同筹划,但到了临时,大家都退缩了,是十郎一人干的,他自然难辞其咎!”
  “既然是他一个人干的,你们那一伙子又紧张些什么?”
  卢方不知道要如何解释,卢闰英道:“爹!您也是的,已经决定了的事,也该听听十郎的意见,您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