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116部分

大明龙腾-第116部分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周站于原地,楞了半响,方问道:“是不是谣言,怎地皇上还不知道?” 
  高攀龙摇头道:“绝非谣言,当日我们接到消息,立时日夜兼程赶往京师,算来皇上此时,也该得到消息了。” 
  “启东兄,凤阳之事虽然令人发指,与南京危急相比,到底还是小事。且不说南京是江南重镇,关系到整个南方的安稳,便是太祖高皇帝的陵寝亦是在南京,若是有个闪失,那才是……” 
  刘宗周霍然起身,急道:“不知道皇上是否敕令孙本兵快些前去援助南京,朝廷的处断如何,唉呀,现下时辰已晚,如若不然,我一定要进宫面圣!” 
  高黄二人忙站起身,好说歹说劝住了刘宗周,三人决意都不再睡觉,一心等第二天上朝后,得到朝廷的处断方案后,再行歇息。 
  黄尊素因见到刘宗周放于桌上的奏折,阅读过后,含笑向刘宗周道:“兄长,比干劝谏是一种办法,逢龙是一种办法,魏征和东方朔又是不同。兄长的话虽是有理,就是太直白了,只怕皇上看了不悦。” 
  因见刘宗周不以为是,黄尊素知道眼前这位兄长不会将皇帝的情绪放在心上,因又劝道:“弟有一至交好友,姓陈名鼎,其子陈永华乃是宁南候张伟的心腹好友,前一阵子那陈鼎从福建而来,与弟一夕长谈之后,弟对台北和宁南候袭扰后的辽东情形,到比常人多了解几分。” 
  因见刘宗周疑神细听,黄尊素又笑道:“当日皇上册封张伟为宁南候,龙虎将军,兄长是反对最力者,其实若论对大明的忠心,宁南候比之袁督师亦是不遑多让,兄长是有些偏见了。” 
  刘宗周冷哼一声,向高黄二人道:“你们都说那张伟忠义勇武,朝廷可倚为长城,那末,我们你们,拥兵自重、威权擅专、割地自立,这些可都是他吧?历朝历代,这种枭雄野心甚大,他的兵力越强,地盘越大,朝廷越是该当小心。以我的意思,张伟既然击破辽东,说明他手上实力甚难。封他为候,令为宣大总督,朝廷令即日就道,调他来这蓟北镇守,又可抑其野心,又能用其力量,岂不好?” 
  他恨恨一顿足,怒道:“偏熊文灿受了他的贿赂,鼓吹什么南方夷人海上势大,非得他镇守不可。又不知道那张伟花多少钱买通了朝中大佬,钱龙锡、温体仁都是极力为他说话。皇上在此事上又柔懦的很,只顾着压制后金,却不提防张伟势强力大,只怕有一天他枭境之心一露,祸起东南,那时候无人能制,只恐大江之南,再非大明的天下了。” 
  高攀龙见他愤怒,忙上前为他续上一杯茶水,又将烛光拨亮了些,方笑道:“启东兄,稍安勿躁么,让尊素把话说完,如何?” 
  刘宗周原本还是愤恨,因见高黄二人都是满脸尘土,神情皆是憔悴不堪,心里一软,便温言道:“吾辈读书人一定要心中常常惕厉,以君父国家为已任,对武人一定要小心,他们大多是不顾国家大义的小人。” 
  因又向黄尊素道:“也罢,你来说说看。” 
  黄尊素原本一门心思好好鼓吹一下张伟其人,他与陈鼎长谈数次之后,对台湾及张伟都是佩服的紧,在他看来,台湾与三代之治,也相差不远了。只是被刘宗周训斥过后,却只得小心翼翼说道:“据陈鼎所言,张伟此人虽然跋扈,到底还是有大义的,对百姓也是体恤的很,台湾原本是荒芜不堪的化外之地,这几年他凭着一已之力,没有要朝廷的钱粮兵马,发展成现下的局面,此人当真是不凡。” 
  见刘宗周神情不悦,黄尊素忙又道:“兄长你想,当初台湾全是海匪盘据,又有西洋荷人在岛上,张伟以一已之力拿下全台,又收留大量的无地贫民屯垦,这岂不是功在国家?灭海盗,驱红夷,又不顾损失兵马,袭扰辽东,一战打的皇太极元气大伤,若不是有忠义之心,又是何苦?” 
  他所说的海盗红夷云云,刘宗周到也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远邦的跳梁小丑,不过是啸聚海上,图些走私的利益罢了,于大明天朝来说,捻死几个海盗,那还不是举手之劳?只是张伟此番打的皇太极元气大伤,焚毁了盛京不说,还将天命汗努儿哈赤的棺木运送到北京,一雪十数年来的耻辱,功劳之大,当真是无以复加。然则正是因其功劳太大,又鄣显了武功之盛,他攻入辽东之后,原本声名不显的张伟已被不少担忧辽事的读书士子满口称颂,便是朝中大员,也多有结交扫纳。不但是刘宗周这样的守正文臣担忧张伟势大难制,便是崇祯皇帝本人,开初亦是颇有压制之意,后来虑及关内关外麻烦甚多,张伟到底还是肯勤劳王事,若是待之不公,恐伤天下人之心,无奈之下,方有封龙虎将军之诏命。 
  此中曲折,刘宗周亦难以对这两位知交好友详谈,只得支吾道:“皇上也没有亏待他,不是有封候之赏了么!况且,封为龙虎将军,得以自专,这般的优渥,是本朝开国以来头一桩,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两人因见刘宗周对张伟成见甚深,知道一时半会难以说服,只得又说了几句闲话,提起张伟在岛上办学一事,刘宗周对此事到是颇有兴趣,详细打听一番后,点头道:“八股无益于世,这一点到我也是极为赞同。那张志华肯用心办学,舍得银子,这到是难得。只是一定要记得‘中庸、慎独’,方可以为国家造就出人才来。否则,只知制器,不知养气,到底还是先天不足。” 
  他是理学大家,高黄二人素来佩服的紧,此刻自然是诺诺连声,点头受教。待聊到东方既白,刘宗周起身笑道:“我得去梳洗更衣,准备上早朝去。你们两人必然是倦透了的,就这么在我府上歇下,待响午我回来,咱们再谈。” 
  高黄二人齐齐起身,向刘宗周躬身谢道:“不敢,启东兄请自便。我二人这便要告辞了。” 
  刘宗周诧道:“这是什么话!刚来便要走,你当我穷的连你二人也招待不起么?” 
  高攀龙笑道:“不是这个话。兄长,我二人来京之前,就已将家人送上船只,往那台湾去了。之所以兼程赶来,一是来通个消息,二也是来见兄长一面。台湾孤悬海外,又听说张志华又禁止私自外出,只恐以后相见甚难,故而特地前来辞行。” 
  黄尊素见刘宗周目视于已,便点头一笑,道:“小儿黄宗羲已经带同弟弟宗洛及拙荆等人,随着高府家一起,坐船先去了。” 
  见刘宗周目瞪口呆,又低头道:“宁南候治下,不能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到底是太平治下,又是官学昌隆之地。听说台湾官府对教授、学子都是客气尊重的很,俸禄也很丰厚,我辈读书人还复何求?贼兵乱境,赋税压人,小弟家中只有薄田百余亩,每年收的租只堪堪够完粮纳税,倘有加派,则入不敷出矣。小弟一不忍加派田租,二不会钻营媚上,这些年祖上传下来的家产,不但没有增长,反道被小弟陪进去大半,若是长此以往,只怕连糊口也难。兄长不必相劝,我的田产房屋已然变卖,待当今废除了加派,天下重复太平,弟自然会携家小返回。” 
  刘宗周见两人侃侃而谈,虽神色如常,眉宇间却是少有的坚定,只得将双眼紧闭,挥手道:“去吧去吧!但记得上不要辜负圣上,下不要有负黎民,也就是了。尊素,你的儿子宗羲曾拜我为师,你一定要嘱咐他,千万别走了歪路。” 
  黄尊素眼中慢慢流下泪来,哽咽着又向刘宗周拜上几拜,方同着高攀龙一同去了。 
 
 
 
  
第二十二章 图谋吕宋
 
  刘宗周喟然一叹,心道:“张伟辽东一战,得了百姓之心也就罢了,便是连士大夫也是对他崇敬的很,这样也好,他身边的读书人多了,想来对他的劝谏和约束也多了许多。那元朝皇帝曾向孔子庙射了一箭,结果失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国运不到百年就告完结。你小小张伟,难道敢违圣人之教么,我却是不信!” 
  他换下家常的袍服,换上绣有仙鹤补服的官服,吩咐下人备轿后匆匆梳洗一番,便坐着轿子往皇城而去。入皇城之前,自由随侍的家人买来烧饼,让他在轿中食用。明清两朝上朝的时间甚早,一般是天微微发亮,皇帝和大臣便要齐集外朝,早晨八九点钟模样,朝会就已结束。是故明朝皇帝懒人甚多,经常有整年不上朝的皇帝,也是因其苦于大起朝会,故而索性居于内廷不出。象刘宗周这样的儒生正臣,自然不会疏怠朝会,故而早早起来后,便在路上买些烧饼之类,聊以充饥。 
  待到了太和殿大殿之下,所有参加朝会的公候驸马文武官员已然到齐,各人已是都知道南京危险,凤阳被毁,都是面带忧色,有那南方官员,更上忧心忡忡,唯恐自己的家产受损。各人都是议论纷纷,都道孙承宗无能,丧失辱国,有那些激切的言官,都已在扬言要弹劾于他。 
  各人见刘宗周赶到,平素里交好的各部官员便围将上来,打听他是何看法,自钱谦益被温体仁搞臭还乡之后,刘宗周便成为东林领袖,清流翘首,各人自然要听听他的看法是否与自己相同。 
  刘宗周因摇头道:“孙本兵向来以知名著称,前次满兵攻入畿辅,若不是孙本兵运筹帷幄,临敌指挥,京师是否能守,还在两可之间。大家伙千万不要胡乱攻击。” 
  他一语既出,诸人自然再无他话。待崇祯叫了入内,便各自依班次而入,待入了大殿之内,自然是山呼万岁,跪拜如仪。各人因跪在地上,不知崇祯神色如何,待皇帝叫了起身,众臣拿眼去瞧,方见皇帝一脸忧色,离的近的,还能看到皇帝两眼布满血丝,看神情脸色,显然是一夜未眠。 
  “诸臣工,昨日传来消息,中都被破,皇陵被流贼焚烧,还有两位远支郡王被贼人杀害!这是本朝从未有过的大变!” 
  崇祯说到此处,只觉一阵心伤,捂住了脸痛哭道:“失陷亲藩,皇陵被毁,此皆是朕失德所致,朕百年之后,当真是无颜见列祖列宗。” 
  皇帝如此自责,殿上诸人自然无颜立足,便纷纷下跪相劝,有那知情识趣的,便也陪着皇帝痛哭起来,一时间这太和大殿上立时成了菜市场般,那拿话劝慰者有之,大声要提兵前去灭贼为皇帝报仇者有之,陪着皇帝齐放哀声者有之,劝皇帝向列祖列宗祈福者有之。刘宗周待皇帝哀声渐小,因向众臣喝道:“陛下哀伤,臣工们需尽臣子的本份劝谏,你们却一个个乱成一团,我身为御史,一定要弹劾诸位君前失仪之罪!” 
  各人在心里暗骂几句,自然忙不迭又站在班次队列之中,将身上整理一通,若真让这人记了下去,到也真是麻烦。 
  崇祯昨夜就召见了内阁诸学士,诸大学士皆是文臣,又哪里有什么善策上奏,那孙承宗尚无消息,崇祯担心南京安危,一夜未曾安枕,此时只得发话道:“事已至此,诸臣有什么话,只管说来,言者无罪。” 
  刘宗周趋前跪下,奏道:“陛下,臣以为,流民皆陛下赤子。虽然杀害亲藩,焚毁皇陵,已是大逆不道。不过,流民数十万人,哪能都是穷凶极恶之徒?臣请陛下下罪已诏,减免陕甘二省的赋税,陛下若以仁德之心宽恕那些从贼百姓,则贼势必消,再以官兵进剿,则贼被灭。到时候诛灭首恶,乱事必消弥矣。” 
  他不顾皇帝重臣脸色,只顾说将下去,崇祯即位不到三年,虽然辽东战乱不休,还围了京城,又有流贼闹个不休,到底他在位时日尚短,帐不能全然算在他的头上。此时让皇帝下罪已诏,对皇帝是个极大的羞辱。 
  崇祯却是极感兴趣,他在位十七年,罪已诏下了无数次,反正是不要花钱,虽然难堪一些,他确当真指望一纸诏书能消弥跟着“贼”兵的无辜百姓。 
  当即断然道:“卿言甚善!便由你来拟诏!” 
  见诸臣并无异议,崇祯又道:“兵部左待郎杨嗣昌前几日上奏,以‘四辅八正之策平贼’,朕以为此策甚善,已下诏令兵部切实议来,梁廷栋,兵部所议如何?” 
  杨嗣昌乃是前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此时正得崇祯爱重,又素以知兵见闻,梁廷栋虽是身为尚书,在兵事上反不如他更得皇帝信任。虽是吃醋,却也不敢在这当口和皇帝打擂台,因含糊应道:“杨嗣昌的见识很好,臣等也认为可行。” 
  崇祯点头微笑,道:“虽然国事烦忧,到底也有些忠忱之士肯为朕分忧。” 
  皇帝发话,殿上诸臣自然是凑趣,当即便有些以溜须拍马,歌功颂德见长的小臣上前,颂扬皇帝独具慧眼,拔擢英才。杨侍郎心忧国事,能力超群,来日必能敉平叛贼,居功至伟云云。 
  “陛下,杨嗣昌实乃无耻大言欺君之徒,请陛下治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