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206部分

大明龙腾-第206部分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咐下来,船后厨房早就准备好材料伺候,一声令下,便立时爆炒起来,一刻功夫不到,已是摆着几道菜上来。 
  各人早就安席已毕,此时也不必再行客气,先是布菜饮酒,待喝过三巡,各人脸上都隐然有了酒意,这才都放浪形骸,言笑无忌,比之适才沉闷气氛,又是大有不同。 
  那李之藻原本也是北京城内位列九卿之一的重臣要员,心慕张伟行事,又知道张伟与西洋关系甚好,不象北方对兴建教堂,传教布道有许多限制,除了教会不能干涉中国传统礼节,不准以教会名义对信徒讲习现实政治之外,其余都是无碍。是以连官儿也不要做了,举家由天津坐船下海,投奔南来。此时南京不设太仆寺,他到没有做回原官,只是先在翰林院内任侍读学士,官位小了许多,每常也是无事,到是在传教一事上很是卖力,今日南京大教堂落成,便是他在其中出力甚大。 
  他见各人都不再拘谨,便知道这些未学后进的晚生们初时被自已与徐光启这个国朝前辈震住,到不好说笑的。此时气氛大好,他一时兴头起来,便站将起身,将身边埋头苦吃的一个大鼻子洋人拽将起来,向各人笑道:“诸位贤契,老夫为诸位介绍,这便是执掌钦天监的汤若望大人!此番过来,便是要执掌南京新落成的大教堂,他官职在身,跑到江南来很是不易,大家伙多亲近亲近!” 
  自孙元化起,吴应箕、陈贞慧、候方域、朱舜水、顾炎武等人都站起身来,一一向汤若望问好致意。那汤若望乃是德国科隆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原本可以绵衣华食,安享富贵,岂料入了耶苏会之后,一心以光大上帝荣光为已任,便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先入澳门,后到北京、西安等地传教,此时他已做到钦天监监正,曾协助徐光启编崇祯历,只是此时天下骚动,耶苏会以传教为已任,对政治走向也很是关注。眼看明朝灭亡在即,各会士自然远离北京是非之地,改投南京。听了李之藻介绍之后,又见各人都起身行礼,他在中国久了,自然对中国人的礼节知之甚详,因站起身来,向各人抱拳行礼,做了一个罗揖圈后,方又笑道:“李大人多礼了,我现下不过是个普通教士罢了。” 
  他操着一嘴流利的京片子,邀了各人坐下,又笑道:“说起来,那汉王殿下不知道怎地对我很是关切,曾派人邀我入宫,问我有何打算。” 
  孙元化闷哼一声,向汤若望道:“汉王识人的本事当真是天纵之才,这些年来手下网罗了无数英杰。凡是他有意收入袖中的,无一不是顶尖的人才。汤老先生,我看你有福了。只要愿意,在南京谋个官职,想来不难。” 
  汤若望洒然一笑,大胡子上沾的菜叶汤叶抖个不停,却也不管,只道:“我对当官没有什么兴趣,汉王殿下对传教士和西学的宽容已让耶苏会受益良多。咱们传教士做官什么的,只是希图传教方便,若是贪图世俗享受,到也不必入教来这万里之遥的中国了。” 
  各人都知他说是乃是实情,此人已是年近四十,还是毛头小子便来到中国,这么些年东奔西走的,只为了传教之事,其间辛苦非常人所能承受。朱舜水与顾炎武一是浙江余姚人,一是江苏昆山人,此时都在南京太学内学习西学,只觉眼界日开,对西人教士亦不如当日那般排斥。因都道:“汤教士的所为,当真是令人敬佩。” 
  吴应箕今日此来,乃是却不过徐光启与李之藻等人的面子,他是纯粹的旧式中国文人,对西人教义很是排斥,只却不过面子,在这敷衍随喜罢了。听了各人的赞誉之辞,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则声。扭头见了陈贞慧凝神细听,一副专注模样,心中甚是不喜。他因上书言事丢了官职,这陈贞慧做个巡城御史却甚是起劲,两相比较,心中酸味立时大增,只觉得其人面目可憎,令人厌恶。 
  又听得汤若望言道:“今日大教堂落成,这是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南洋最大的天主教堂,这就是汉王殿下对我们最大的恩德了。为了报答汉王的德意,我已经修书给澳门的耶苏会士们,派了大批的会士过来,充任南京、杭州、长沙、武昌等各城中太学的教师,在传教之余,为大家传授一些西学的知识,这便是我们的回报了。至于别的,身为主的仆人,不再需要了。” 
  陈贞慧却又对汉王提倡西学一事大为不满,此时听了心中一阵烦闷,想要开口斥责,却又因徐光启等人是前辈学人,资历别说自已,就是黄尊素、钱谦益等人亦是远远不及。只得按下口气,低头吃菜不提。却又与吴应箕目光相撞,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的轻视之意,扭头一顾,便不再去看。 
  这一桌人其实各怀心思,并不对路。只是却又都是城内清要闻达之人,与徐光启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故都被一股脑儿的请将过来。也是为了怕城内清流儒士对兴建教堂一事不满,暗中反对,甚或是挑动百姓与官府前来干涉破坏,只得将他们一并请来,饮宴拜托,以徐光启等人的面子压制,方可无事。 
  因心中不乐,陈贞慧却想起一事,为了岔开话头,便含笑说道:“听说汉王王妃又有身孕,前儿亲去鸡鸣寺烧香许愿。这一回,却不知道会不会是个世子爷降生了。” 
  他只为岔开话头,却不防又将吴应箕的恨事提起。那吴应箕再也忍将不住,虽不敢再攻击张伟立娼妓为妃,却是冷冷道:“汉王应当充实后宫!虽说为王者不好二色也是美事,然依着周礼古制,也需再娶八人,凑起后妃人数才是。子嗣不茂,诚然不是国家之福。” 
  这番话虽是别有私意,听在这些人的耳里却又甚是有礼。徐光启因捊须沉吟道:“这话是极。汉王天纵神武,想来一统天下也非难事。他治政理民甚是宽仁,对百官文士也极是尊重,这样的圣明天子五百年方能一出,若是皇天不佑,天不假年,其未竟之志,该当由谁来继承?此事,我亦曾上书给汉王,偏他不听,我也是无法可想了。” 
  顾炎武是后学末进,原本这种场所甚难插言,此时见各人尽皆摇头,显是以张伟不肯纳妃而甚是忧愁。他的思想却很是激进,与黄宗羲几次长谈后,更是觉得天子乃天下最残暴之人,以天下侍奉已身,将天下视为已有,殊不知天下仁人豪杰如同过江之鲫,怎见得这天下便要归天一家统治? 
  因笑道:“其实到也无妨。我曾与西人教士略谈过几次,对他们的政治到也了解了几分,那荷兰国,便是无君主的。人家不一样是海上强国,国家安泰富强?” 
  徐光启斜他一眼,斥道:“小子无知,竟敢胡言!” 
  见他涨红了脸,显然是很不服气,因又道:“我来问你,自汉王以下,谁能让几十万汉军心服,愿受其制?汉军现下有五卫、两骑,再有水师、厢军,这些军队各不相统属,都归汉王节制,若是汉王突有意外,这些军卫的首领会服谁人?莫要看了几本书,就小瞧了天下英雄!汉王今时此日的地位,决非是轻易可得!” 
  陈贞慧此时已颇是后悔,不该引这个话头,到使得各人争吵。因见气氛僵持,忙笑道:“说起汉王治政,今儿到有一桩趣事。刑部的张慎言张大人前几日题了一本奏事,汉王这几天只顾着军事,今天又忙着去看那马球比赛,竟是拖着没批。惹得张大人火起,跑到禁宫内求见,却不料汉王正要回后宫歇息,张大人拉着汉王的袖袍不放,只听得嘶拉一声,汉王的袖袍竟被拉开。” 
  见各人都听的目瞪口呆,陈贞慧心中得意之极。他是皇城内的巡城御史,这些朝廷秘闻却是比旁人知道的多。因又笑道:“在旁边的人都吓傻了,都以为汉王必定会大发雷霆,张大人必被训斥。谁料汉王捡起衣袖,笑道:仁宗被包黑子吐了一脸的唾沫,任它干了,不去理会;宋太祖一时发怒,用斧子打落臣下的牙齿,结果被载入史册,丢了几百年的脸。孤可不上你张慎言的当,休想博一臣忠名,却坏了孤的名头。说完,就将那本章拿将过来,批复了事后,方才进去。” 
  说到此处,各老夫子并那些青年才俊们尽皆赞叹,称颂不已。虽然吴应箕就不相信张伟如此虚已纳谏,只觉得他威严霸道,哪里有半分盛世之主待人以诚的风范?却只是闷在肚里,不敢做声。此时若说了出来,煞风景不说,还容易流传到张伟耳中,有不可测的深祸。 
  还是在台湾之时,他已知道张伟属下司闻曹的那些细作暗探的厉害。他们多半化身为奴仆、茶客、伙计,专门在阴私中窥探官员隐私。因顾忌特务政治恐伤士大夫之心,到是不给这些人捕人拿人的权力。纵是如此,由台湾出来的文臣武将也是对高杰属下的司闻曹甚是忌惮。 
  在前后左右偷瞄几眼,这花厅内侍立的青衣小厮、酒娘,那慈眉善目,肚大腰圆的厨子,还有应承的老鸨,弹曲的妓女,虽一个个似模似样,全无毛病,这吴应箕却只觉得个个可疑。心中自危,因不敢再多说话,只低了头喝起闷酒来。 
  实则他草木皆兵,张伟令高杰弄起来的司闻曹哪有如许能力。那几百个暗探细作,多半到是在打探明朝和满清虚实,饶是如此,仍是不敷使用。至于用来监视臣工,原本是定台之初的不得已之举。此时各部、地方都有各系各派的官员任职,有汉军各卫各厢卫分别弹压地方,又放开言论,兴办报纸,哪里还有闲情四处派出细作,收罗官员和士人的言行。 
  这吴应箕噤若寒蝉,不敢言声,只是低头喝起闷酒。却听徐光启等人一直赞道:“此举甚有君人度量,明皇自孝宗后,再无此举。” 
  酒足饭饱之后,各人都按剑而出,下船之后,各人长揖做礼,正欲分手。却突围不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响动,沿途正在游乐闲逛的行人尽皆急忙让开道路。待蹄声稍近一些,便可见是一队汉军飞骑士卒飞奔而来。 
  眼见他们肆无忌惮,在闹市打马狂奔,徐光启等人立时沉了脸。待那队汉军奔到眼前,还不待他们说话,徐光启便怒喝道:“你们是哪个带的兵,怎么敢如此跋扈不法!这闹市之中行人甚多,若是踢伤踩伤了人,或是撞坏人的东西,你们该当如何?” 
  那带队的乃是宫内的宿卫果尉,因奉有紧急公务,便在这秦准闹市打马狂奔,心中正是得意。却被这老头一通训斥,心中虽是不服,看他模样到是个读书士人,戴头巾,佩剑,正是张伟新制士人衣着。却也不敢得罪,只得翻身下马,向徐光启行了一礼,方道:“咱是有紧急公务,怠慢不得,是以才这样,平时并不敢如此。” 
  他虽粗鄙,礼数到也周到。徐光启因柱着拐慢慢踱到他身边,皱眉问道:“什么紧急公务,莫非是南京周遭要有战事么?” 
  回头向孙元化道:“快随他去,想必是来寻你前去商议军情。” 
  孙元化正待上前,却听得那果尉又道:“咱不是来寻孙大人,咱是来寻陈贞慧陈老爷的。” 
  张目一望,却正看到喝的红头涨脸的陈贞慧站在人群中,那果尉正归他管,因急忙上前施了一礼,禀道:“陈老爷,奉汉王和校尉大人的令,前来传您入宫。” 
  “呃,这会子能有什么急务。多半是内廷有什么新的举措,召我前去交待。老罗,我一会子随你过去就是。” 
  见陈贞慧并不以为意,显是酒意上来,不甚明白。因急道:“陈老爷,请你速去!城外文官和统江南征召的外派官员,昨夜就已在码头等候;就等着城内的诸位老爷汇齐,便是按名册拿人,送往港口开船起航!” 
  此语一出,原本浑不在意的各人立时惊醒,忙七嘴八舌问道:“拿人,拿什么人?又捕往何处去?” 
  因见陈贞慧亦随着众人问个不休,那果尉急的无法,额角上沁出大滴的汗珠来,因顿足急道:“诸位,咱只是小小的果尉,知道什么!只知道统江南几天前就开始捕人,送上船去发配吕宋。今儿轮到南京城内开始拿人,人一拿齐,即刻上船,由各位老爷们带着护卫看押。陈老爷,不必再问了,误了汉王的事,你其罪非小!” 
  陈贞慧此时已是酒醒,连打了几个酒呃,也顾不上不雅,还连带着喷了几下酒屁,弄的吴应箕等人皱眉躲避不迭,急冲冲跑徐光启等人身前,躬身施一礼,一迭声道:“诸位前辈,小子失礼,王命在身无法恭送各老师了。” 
  徐光启到底是有了年纪的人,吃不住这么着一闹,此时已觉得颇是头晕,见陈贞慧来辞,忙吩咐道:“快去,耽搁了汉王差使可不是玩的。” 
  陈贞慧急忙翻身上马,却是软了脚,几次三番的爬不上去。他原是个斯文书生,原本除了手中执一把折扇再无别物,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