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明龙腾 >

第215部分

大明龙腾-第215部分

小说: 大明龙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书生原本不过虚言责骂,谁料声息一起,茶馆内外便奔进一些闲人指点旁观,他却不过面子,正在为难,却突见两个儒生在门外路过,忙叫道:“孙年兄,王年兄,二位年兄快些进来!” 
  那两人都是穿着玄色直缀,头戴方巾,因听到他呼喊,便立时奔将进来,三人做礼之后,那先在茶馆内发难的儒生便向后入内的两人怒道:“你们看,这个贱民小乌龟也敢头戴方巾,在这里坐地吃茶!” 
  那两个儒生一见之下,也是气怒非常。原本那书生一个人时还不敢动手,这两人一来,三人胆壮,激怒之下立时都冲上前去,一把将那少年提起,其中一名略胖的儒生“呸”一声在那少年脸上啐了一口浓痰,喝骂道:“混账行子,你不过是个花船上的小乌龟,居然也敢穿戴方巾!” 
  那少年脸上怯色一闪而过,却又亢声道:“我这不是方巾,是国士巾!瞎了你们的狗眼,少爷原不想和你们计较,却越发上头上脸了!” 
  几名儒生闻言一惊,急忙退了几步,仔细一瞧,却发现那头巾虽然和儒生头巾制式大略相同,却都是用赭黄丝带,上绣“汉”之小字。众人拿眼瞅了,果真是国士巾。 
  这国士虽是民爵中最末一等,却可与县令分庭抗礼,朝廷也有年例赏赐,很是尊荣。又有吏部造册呈案,伪造者死罪,是以这少年绝不敢以戴假的国士方巾。 
  虽然看的真切,那开初寻衅的儒生扭头想了一回,却又道:“凭什么,你也不能戴这头巾!你一个花船行院里长大的小乌龟子,你也佩戴这头巾!” 
  说毕,立时将那少年的头巾拽将下来,又在他脸上噼啪打了几下,其余两个儒生上前相帮,一时间拳打脚踢,不一会功夫就把那少年打的鼻青脸肿。 
  张伟原以为众人必然会上前相劝拉架,却见茶馆内外站满的闲人一个个都是面带笑容,甚至有几个闲汉大声叫道:“不知死活的东西,活该被死!” 
  将手一招,把茶馆老板叫来,张伟故意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问道:“这老板,人家明明戴的是国士巾,这几人怎么还敢打人?汉王……喔不,今上早有命令,国士虽是民爵中最低一等,不过不论行业,都是有功于国家的民人才有机会授爵。这少年小小年纪就有爵位,想必是家中非富即贵,难道这些人不怕人家家中来寻仇么?” 
  那老板五十余岁年纪,身材早已发福,胖乎乎的脸上一直挂着和善的笑容,只是听到张伟问话,扭头往那少年一看,却不自禁敛了笑容,用鄙夷的眼神盯了那少年一眼,方向张伟答道:“这位爷,我劝您少管闲事。出门在外的……” 
  被王柱子的眼神一瞪,那老板猛打了一个机灵,忙又在脸上堆起笑容,一哈腰笑道:“当然,象爷这样家大业大,手头阔绰的自然是百无禁忌的。” 
  张伟伸手在怀中掏出一锭五两的足纹银锭,向那老板笑道:“老板拿过去,换些新的桌椅板凳来,客人们做了也舒服。” 
  那老板两只眼睛笑的咪将起来,急忙将那银子收了,又左顾右盼一番,方向张伟道:“这小子自幼就在这左近长大,他家原是贱民户籍,永乐爷年间就有旨意,这些贱民们只能操乐户、船民、粪夫等贱业。这小子姓方,他一家子都在秦准河上讨生活,他爷就是个大茶壶!” 
  他啧啧有声,顺手操起抹布在张伟桌上殷勤的抹上几把,又以极亲近的语气向张伟道:“这些贱民都是操持了几百年贱业,一个个都坏到骨子里。也不知道汉王……” 
  他轻轻打了自已一个嘴巴,又道:“也不知道今上为什么会赐给这种贱户国士的爵位。反正不管如何,四邻街坊都不肯尊他敬他,看他戴着这头巾就越发的想揍他!今儿正好被这几位秀才遇上,打了一顿,只怕还好些。” 
  张伟微微冷笑,不再多问,挥手令他退下。正欲说话,却突见门外一阵嘈杂,只见一巡城御史引领着一阵靖安军士排开众人入到店来。张伟心中一动,不再说话,只看他如何行事。 
  那御史皱着眉头在茶馆内寻一干净座位坐下,召来那几个儒生与少年一一问话,虽见那少年被打遍体是伤,却是不闻不问,只听那几名儒生说完,又召来茶馆内外的闲人问了话,便先向那几个儒生训道:“你们好生大胆,国士乃是今上授予的民爵,尔等居然也敢殴打。” 
  见那几个儒生面色惨白,显是吓的不轻,那御史又道:“估念尔等乃是误击,并非有意为之。回去知会你们的老师领训,并不得轻易上街浪游,若再敢如此,本官绝不饶你!” 
  说罢起身,轻拂袍袖,斥道:“去吧!” 
  那几个儒生心中大喜,忙施了一礼,恭声道:“学生们知错,多谢年长兄的教诲,再也不敢如此。” 
  “不必多说,快些回去。” 
  待那几人迅即离去,那御史又向那少年道:“既然是朝廷的国士,做事也需有个尊卑体统,如何弄成这个模样?本官会知会御史台的各位都老爷,好生议一下你的爵位资历是否得当。” 
  也不等那少年解释,便起身拂袖而去。众人见没有热闹再看,便也纷纷散去,只留下几个闲汉,兀自指着那少年发笑。 
  见那少年愤然起身,略整衣衫昂首而出,张伟站起身来,忙追上前去,在那少年肩上一拍,笑道:“这位国士,且请留步。” 
  “你也要来打我么?或者,想取笑我?” 
  见他两眼瞪的血红,鼻子仍在流血不止,张伟黯然一叹,向他道:“你莫要慌,我是过来问你,你的祖先,可是当年靖难一役死难忠臣之后?” 
  又命身后的王柱子取来草纸,递与那少年擦了身上血渍,见他兀自狐疑,上上下下的打量自已,张伟向他点头道:“你不需乱猜,我不是商人,不过我的身份也不会说与你知道。你小小年纪,性格到是坚强的紧,我很喜欢。不过,过犹不及,适才你要是讨个饶,何至于被打成这个模样?” 
  “呸!向他们讨饶?” 
  他适才被打成极重,吐出的口水还带有血丝。张伟不禁怜道:“好孩子,对得起你的祖先。” 
  他此语一出,那少年眼中已是含有泪珠,只是强忍着不让它掉落下来,因向张伟郑重答道:“先祖建文朝陈迪,因靖难一役死难。家中六子皆死,止有幼子止六岁,幸得死难,却被加入贱籍,终后辈不得为正业,受尽世人白眼欺凌。” 
  “那你如何又成为国士?” 
  “我父亲原是花船上的管事,汉军当日南下,先父便道:既然是以靖难之事,不论真假,想必是要为祖先们平反翻案,无论如何,要助大军一臂之力。是以汉军攻城之日,父亲不顾安危,于夜里跑到城门处引领大军。我家世居汉西门外,对城内街道情形知之甚详,那夜巷战,父亲立功不小。后来不幸被明军一箭射死,功劳却是被汉军记将下来。去年授爵,便授给了我国士之爵。” 
  张伟听的惨然,已是知道就里。这陈姓少年原本是贱籍之家,平日里想必受人欺凌,地位甚是低下。因父亲拼死得了爵位,得脱苦难,是以他一心想鄣显其父功劳,穿着这国士袍服穿街过市,却不料被人看的忌恨,致有今日之苦。 
  也不多说,只掏出怀中一枚小小对牌,向他道:“我在宫中认识些人,你性格坚韧不屈,今上最喜欢你这样的。宫中现下正招侍卫,我看你虽不习武,身子却还壮实,你拿着对牌去宫中应试,若有一线之明得中,却不是光宗耀祖?” 
  一边说,一边将对牌递将给他,却不料被他一手打落,又听那少年恨道:“我不要,我也不会为今上效力!” 
  “这是为何?” 
  “当年说是靖难,也追封了方大夫和我家先祖,却不肯赦免南京十几万贱民户籍,再有全江南各城之中,哪一城没有贱民?今上不管不顾,靖的是什么难!这也罢了,前一阵子说是减免田赋,我虽是国士,朝廷补帖很是有限,家中人口众多,一家子在城外租了十几亩地,原本是想好好辛苦一场,足够吃用。将来再凭着我的俸禄买几亩地,从此在城外安居,不必进城见人的脸色。谁料今上朝令夕改,又收回前命,那田主原本并不甘愿如此租地,前命一收,就立时将我家土地收了回去。现下我每天以国士的身份又重操贱业,被人轻视!” 
  说到此处,他心中苦情再难止住,仰天长叹一声,大叫道:“父亲,你死的冤!身居高位的人,哪有一个说话算话,又有哪一人是真心体衅百姓的?” 
  张伟被他说的面色发白,心中当真是难过之极。过了半响,方低下身子捡起那对牌,向那少年低声道:“你不必生气。据我所知,今上这几日便会有恩旨下来,赦免所有贱户,全数脱籍为民!至于爵位只是为了恩显为国效力之人,想指着养家却也是难,国家财政多有用途,需怪不得今上。你还是去考侍卫,侍卫俸禄极高,够你养家糊口了。” 
  说罢,将对牌强塞入他手,自已仰天一叹,大步而行,再也不敢回头去看那少年的脸色。 
  张伟兴兴头头出宫消闲,却惹的一肚皮的怒气回来。见他大步在前闷头而行,王柱子等人知他心绪不佳,各人都是不敢怠慢,均板着脸尾随其后。各人由神武门逶迤而入,过坤宁宫而不入,直到乾清宫大殿之内,张伟方停住脚步。 
  “传内阁大臣、御史台轮值御史、刑部轮值法官、都察院轮值推官,应天府尹、应天靖安提刑司入见!” 
  见王柱子面露难色,张伟斥道:“怎地?” 
  “官家,此时已快到下钱粮的时候……” 
  张伟大怒,原本坐于御座之上,此时怒而起身,逼视着王柱子道:“是我做主,还是这宫规做主?” 
  王柱子急忙应道:“自然是陛下您做主。” 
  说罢,转身急出殿外,至奉天门传令去也。张伟颓然坐下,心中激荡,只觉得各种想法按上去又冒出来,当真是纷乱繁芜之极,一时间竟不知道如此是好。 
  闷坐了一回,殿外尚有余光,殿内却已是乌黑一片,没有得他的命令,在乾清宫侍候的宫女们并不敢上前点燃蜡烛,是以在吴遂仲等人听命赶来之后,却只得在一片昏黑中向张伟跪下行了礼。待听到张伟命各人起身的命令,各人都借着起身窥探张伟神色,只都是张大了眼,只是一片漆黑中却又怎能看清? 
  只听得张伟在御座上令道:“召尔等来,却是为羽林将军王柱子上书言事,恳请废除贱籍,充准贱户科考的奏折。” 
  此事虽也是重大政务,却非急务。此语一出,殿内原本不知出了何事,甚至猜度北伐战事或有失利的大臣们尽皆愕然。 
  吴遂仲略一思忖,便笑道:“陛下之意如何?” 
  “现下是在问你!” 
  内廷召对之时,吴遂仲身为文官之首,有时候先问一下张伟的看法和意见也是常有的事。此时却被他冷冰冰顶将回来,吴遂仲不禁一呆,忙一躬身,答道:“是,臣失言。” 
  又低头想了一回,方道:“陛下,这贱户原是太祖尽收北元功臣降户,充入教坊司等处充做贱奴,其后又是靖难之后,成祖尽收建文遗臣以充贱业。两百余年过来,整个南直隶,乃至广州都有此类人在。此类人不得科考,不准为官,以下流贱业为生,虽当年都是贵人忠臣后裔,然则到了今时此日,统天下的百姓都是瞧不起他们。陛下若开恩赦免贱籍,只怕天下骚然。臣以为,此事可徐徐图之,慢慢改变人心,尔后方可允准贱户科考,一视同仁。” 
  说毕,躬身退后,只等张伟发话。却听得张伟又问道:“卿等之意若何?” 
  “臣等皆是赞同首辅的意思,此事不可急迫而行,弄的天下读书人为之骚然,却又何必?” 
  “陛下改的了户籍,却一时扭不转人心。只需恩旨免除禁锢,尔后几代之后,原本操持贱业的都成了清白人家,那才候才可以允准科考。明朝旧例,某家有一人为戏子,其家所有上下人等概不允准科考,比及三代之后,方可参加。这便是例,请陛下慎思。” 
  “王将军其意虽美,却是一介武夫,不解民情。且陛下早有成规,武人不得干政,请陛下驳回其议,严加申饬。以杜武人干政之弊!” 
  张伟虽看不真切,却也知道此时说话的乃是刑部尚书张慎言,因冷笑一声,答道:“王某虽是武人,却又有宫廷近侍的身份,并不是汉军的将军,司徒太过敏感了。” 
  众人都知道那王柱子大字并不识几个,哪能上什么奏折给他?今日之事,想必是张伟自已的意思。只是在殿上召对的多半是大儒文士,一时间让操持了几百年下九流职业的贱民可以参加科考,公然奔行于国家抡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